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职学前教育受条件的限制,在钢琴技能教学中存在大课堂中"一对多"的现象,难以解决课堂中的"教"与"学"的矛盾。针对个体特性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引入课堂小组教学、分组练习和组长制,并在课堂中引用"微格教学",形成"微课""慕课"的形式,以期探索出大课堂钢琴技能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有关慕课和翻转课堂的研究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从中小学教育到高等教育,各个阶段的教育工作者都在研究和实践着这一教学模式。将慕课和翻转课堂相结合,可以发挥更大作用,而在高校推广"慕课+翻转课堂",与在中小学推广相比,具有独特的四大优势,但也面临六个挑战。发挥优势,化解挑战,在高校中推广"慕课+翻转课堂",必将为高等教育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5,(65):11-12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慕课"风暴席卷全球,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为了顺应时代发展,高等教育教学慕课化是大势所趋。本文在分析医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慕课化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一种结合慕课和翻转课堂的"混合慕课"模式,并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方案。该模式有望增强医学物理实验教学效果,为高校其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慕课"便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教学方式,这种新的教学方式自出现以来便在全球教育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的教育也受着很深的影响,独立学院以一种独特的形式存在于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其教学对象有着独特的性格特点,所以如何能在这类院校中更好地发挥"慕课"教学方式的作用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文中针对独立学院进行"慕课"教学进行详细地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起源于美国的"慕课"在中国迅速的崛起,给中国的教育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同时也带来了深远影响。中国的高等教育,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刮起了"慕课风暴"。慕课在基础教育界的影响,影响最大的是C20慕课联盟。高中数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点课程,在慕课风暴中迎来了教学改革的契机,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本文就慕课风暴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慕课的诞生和发展为高等教育创造了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作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产品,慕课必须切实为学习者创造价值,以及基于价值创造原则创新盈利模式,才可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慕课的价值创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为学习者提供精品知识内容、对学习者进行有效教学训练、使学习者实现能力认证。一定程度上,慕课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多寡,决定了高等教育自由市场上学习者选择慕课的几率大小,也决定了慕课利益相关者能否实现盈利和可持续发展。对慕课盈亏平衡分析表明,当前除了少数拥有大量学习者的热门课程能够盈利外,多数课程给大学带来的收入不足以弥补课程开发和运行的成本。为提高慕课的盈利能力,各国慕课平台已突破提供单一课程的局限,推出慕课学分、微专业证书、基于慕课的学位等高价值产品来吸引学习者。我国慕课应借鉴国际慕课产品的创新,设计适合中国学习者的慕课产品,从而增加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有四点建议:一是建议教育部成立"中国慕课学分课程联盟",二是建议开设慕课的大学联合推出热门领域的微专业课程,三是建议引进慕课的大学开设混合教学课堂,四是建议慕课平台充分挖掘增值服务。  相似文献   

7.
"慕课"来了,但是很多问题的答案还不清晰。究竟什么是"慕课",为什么要做"慕课","慕课"有没有成功的示范田,如何评价"翻转课堂",传统的课堂怎么办,这些问题都必须认真思考和科学分析,这样才能保证把"慕课"做得明明白白,做得顺顺当当。  相似文献   

8.
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在线教育模式,其资源的免费开放性、学习者的大规模性以及课程的交流互动性将颠覆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方式。近年来,我国慕课的发展不再局限于高等教育领域,不少中学纷纷投入慕课教学实践。介绍慕课的内涵、特征和发展概况,通过一个本土化教学案例剖析慕课在农村中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一步分析将慕课之风吹进我国农村学校课堂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慕课"(MOOCs)作为一种新兴的课程模式,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在进一步深入,中国的对外交流也随之日趋频繁,对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国际化水平和口译水平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故培养高质量的口译人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慕课"诞生于信息化手段对传统课堂的探索和挑战,以其自身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很快形成了在线教育的新潮流。文章基于"慕课"教学的已有研究,尝试探讨大学英语口译"慕课"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方式,旨在丰富"慕课"教学,推动口译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慕课"(MOOCs)作为一种新兴的课程模式,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在进一步深入,中国的对外交流也随之日趋频繁,对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国际化水平和口译水平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故培养高质量的口译人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慕课"诞生于信息化手段对传统课堂的探索和挑战,以其自身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很快形成了在线教育的新潮流。文章基于"慕课"教学的已有研究,尝试探讨大学英语口译"慕课"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方式,旨在丰富"慕课"教学,推动口译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将对中小学课堂产生哪些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学习质量和探究能力都有可能提高,能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慕课’是继班级授课制以来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变革。"华东师范大学"慕课"研究中心主任陈玉琨评价说,与高等教育的课堂有很大不同,基础教育的"慕课"是和"翻转课堂"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它们有可能改变基础教育传统教学模式,催生和造就一批新时代名师,让已成格局的名校、普通学校和薄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中新课改的要求,很多一线教师对传统课堂模式进行了改革探索,慕课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已从高等教育领域渗透到基础教育领域。作者基于自身的教学经验,就慕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教育目标分类对慕课中通识教育课堂内容的科学规建功效甚大,高校的慕课应吸收传统教育的优点来进行转型。同时,高校的任务是对人进行全面发展,通识教育是实现全面发展中的基础战略。首先对慕课与传统教育的区别、通识教育与慕课的关系分别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从"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三个维度对慕课中通识教育的课堂内容设置进行探讨。通识教育与慕课的结合能支持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将改变社会的学习生态,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未来的语文课程,兼容慕课,实现"网际定制化"学习,成为一种充满希望的发展趋势。慕课时代的语文课程将会"翻转课堂",采用混合型的教学范式。语文项目的教学也将随着慕课的深度卷入而呈现几个方面的趋向:慕课时代的拼音识字将实现"双规并行";慕课时代的口语交际将实现"实境操练";慕课时代的作文教学将实现"长线运作";慕课时代的阅读教学将实现"会员分享"。  相似文献   

15.
"慕课",就是指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如今,慕课已因"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送达地球最偏远的角落"的先进理念而风靡全球。慕课的革命性意义还在于它所提供的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正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就是当前国内的"翻转课堂",一种教师创建学习视频,学生在家中或  相似文献   

16.
教育信息化是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实现高等教育变轨超车的重要途径。慕课是"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如何借力慕课这种新的教育模式,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改变优质资源不足的境况,是地方本科高校急需解决的。因此,积极参与优质慕课资源共建共享,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产权机制、评价机制、管理机制、利益机制,可以推进地方本科高校实现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慕课是在线开放课程模式的一种独特类型,自2012年进入中国以来,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产生了巨大冲击和深远影响。通过分析慕课的发展沿革,深入解析慕课的运行模式及其课程内容的组成结构,揭示慕课的教学互动机理,从而指出慕课对高校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挑战,并倡导利用慕课推动高校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8.
针对隧道工程课程的特点和实践教学难点,"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了"慕课+翻转课堂"和"线上虚拟仿真+线下研讨"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对混合式教学的内容、"慕课+翻转课堂"教学、"线上虚拟仿真+线下研讨"教学进行了精心设计并开发了相应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将固定时间地点学习变为随时随地线上学习,有效提升了...  相似文献   

19.
当前,"慕课"正在迅速崛起,并对高等教育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纽约时报》发文称2012年为"慕课元年"。许多专家认为慕课是"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并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慕课正在对中国高等教育产生颠覆性的影响。面对"慕课"的冲击,我国高校要主动融入慕课大潮,采用积极的方式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20.
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中文称"慕课"。在中国传统高等教育体制下,慕课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是巨大的,本文通过整理分析近三年的慕课对国内高等教育影响的各种研究成果,总结归纳出慕课的产生对中国高等教育产生影响的几个方面: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促进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建设与共享,促使传统高等教育模式改革,促进高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以及对正在建设中的中国开放大学发展提出新的启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