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鸦片战争后,客家人在东南亚创办了学校,宣传中华文化,培养华侨人才,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客家籍侨领在华侨学校的创办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其办学宗旨看,培养华侨人才是大多数华侨学校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华侨农场是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属性。以档案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实地调查研究相结合,集中考察和探讨福建泉州双阳华侨农场的社会化转型过程,进而反思以华侨农场为主的集中安置模式带来的问题,提出归难侨的安置不仅要提供必要的物质性安排,更要建立使归难侨能够融入安置地社会的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3.
广州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和广州中国语言文化学校是为华侨、港澳、台湾、外籍华人青年学生前来学习文化,由国家创办的两所中等文化学校。 学校座落于广州市东北郊文化区,校舍依山建筑,掩映于绿树繁花丛中。校园占地面积二十二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三万平方米,环境幽静,空气清新,风景宜人,是海外莘莘学子读书的好地方。 广州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创建于一九五四年。建校以来,先后接待、培养了三万多名来自世界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港澳、台湾、外籍华人学生以及外国友人。他们经过高中文化补课或专科进修中文后,被输送到  相似文献   

4.
宋午 《教育》2006,(13)
张保贵是第一位在北京创办打工子弟学校的“试水者”。13年的打拼,印证了这位河南籍乡下人创办打工子弟学校的不易。然而,他的这种不易的体验尚未过去,打工子弟学校即将结束自己的使命——它即将消失!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发展是硬道理。今年一月,本刊记者采写的《他们在艰难中前行——关于北京石景山区18所打工子弟学校现状的调查》和《打工子弟学校出路何在》的报道,用纪实的手法,再现了京城打工子弟学校艰辛历程。打工子弟学校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改革大潮而诞生。打工子弟学校的消失,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打工子弟和所在城市里的学生都要在同一个公办学校里读书了,都要享受同等的国家义务教育了。这是时代的进步,是教育公平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宋午 《教育》2006,(7):44-45
张保贵是第一位在北京创办打工子弟学校的“试水者”。13年的打拼,印证了这位河南籍乡下人创办打工子弟学校的不易。然而,他的这种不易的体验尚未过去,打工子弟学校即将结束自己的使命--它即将消失!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发展是硬道理。今年一月,本刊记者采写的《他们在艰难中前行——关于北京石景山区18所打工子弟学校现状的调查》和《打工子弟学校出路何在》的报道,用纪实的手法,再现了京城打工子弟学校艰辛历程。 打工子弟学校是时代的产物一随着改革大潮而诞生。打工子弟学校的消失,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打工子弟和所在城市里的学生都要在同一个公办学校里读书了,都要享受同等的国家义务教育了。这是时代的进步,是教育公平的体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华侨农场是新中国特定时期集中安置归难侨的特殊政策的产物,要彻底解决当前华侨农场的发展问题也必然要倚重政策的调控。只有深化体制改革和适时的制度安排,才能消除影响华侨农场发展的各种体制性障碍,推进农场社区化转型,实现区域社会的同步发展。以厦门竹坝华侨农场为个案,考察华侨农场自身贯彻推行特定政策的运作模式及其效果,以期正确理解当前华侨农场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其发展方向,为后续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提供某种参考,使华侨农场尽快融入社区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温州市鹿城区民工子弟学校教育教学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鹿城区经济快速发展,大量的外来人员涌入我区,为解决好外来民工子弟的就学问题。从2000年开始,我区通过设立公办、民办、国有民办和在公办学校随班就读等多种方式,积极创办民工子弟学校,满足了民工子弟入学和接受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正>揭阳华侨高级中学前身是创办于1957年的揭阳华侨中学,2006年改为现校名。1995年,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现系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广东省体育(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2007年,被评为揭阳市平安校  相似文献   

9.
广州是我国最大的侨乡城市,目前有华侨57.1万人,港澳同胞84.5万人,连归侨、侨眷、港澳同胞亲属在内合计有260.7万人,相当于广州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因之,华侨子弟教育(以下简称侨教)便在广州教育事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一、企业办学的起因 企业办学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是国家教育投资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六、七十年代,随着国家战略布局的调整,国家特大型、大中型企业随三线建设而布局到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的自然、人文条件较差,为了稳定这些企业的职工队伍,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国家投资在这些企业内部建立了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有些城市都是因企业而建。  相似文献   

11.
受国务院侨办选派,我于2012年3月1日飞往泰王国,担任为期两年的支教工作。我所支教的学校,位于泰国东北部的四色菊府,是华人居住的集中区,距曼谷千里,与柬埔寨、老挝接壤。这是四色菊府唯一从小学到大学的一贯制华人学校,由本地侨商为解决华侨子弟就学捐资创办,至今已有70多年办学历史。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以来 ,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研究东南亚华人历史的理论 ,在二战前较有影响的有“华侨殖民论”、“华侨革命之母论”等 ,其特点是把东南亚华人的历史看作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二战后较有影响的有“华侨社会阶级论”、“民族认同论”、“民族融合论”等 ,这些理论开始关注华人与当地其它民族的关系 ,探讨解决华人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市工人约有四十万人,工人子弟虽然没有精确的统计,但估计也不在少数。虽然解放后,政府一方面号召学校,向工农子弟开门,一方面协助公私营企业,机关团体及职工子弟小学,尽量吸收工人子弟入学,现在入学的工人子弟共计已有五○○九三人。(现在全市共有职工子弟小学三十七校,其中解放后新开办的有九校),却仍有一部分工人子弟没有可能走进学校大门。目前总的问题是:我们要求每一个工人子弟都能有求学的机会,然而一般市立小学现在已经挤得不能再挤,实无法再招收工人子弟入学,政府今年教育经费没有增加,又不能再犬量增班增校;而一部分工厂也因有些困难目前不能开办子弟小学,另一方面则有一些私立小学空了一部分教室没有学生,经费很困难。因此,动员工厂与学校合作,既解决了职工子弟入学问题,也解决私校经费问题,使私校获得了巩固和发展,对双方说起来都是有利的。现在,「捷成」、「东方」和「今是」等三个学校与工厂合作的经验,正说明了这一点。他们发展的方向,也正是一部分私校可以走和应当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我校是市教育局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让流动儿童和城市孩子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而创办的第一所公办流动儿童专门学校,所有的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  相似文献   

15.
西欧殖民者认识到利用华侨经营殖民地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这首先是以允许华侨社会上层人物的子弟进入西欧式的学校(其中多数是殖民者为其子弟而开设的)的形式拉开帷幕的。在印度尼西亚,就可以看到其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确实使不少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但是,我国农村中仍有7000万人口未能解决温饱问题。贫困,一直是农村初中生辍学的重要或首要原因。随着学校布局的调整,寄宿制学校的食宿费又把一些原本还可勉强上学的孩子挡在了校门外,而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众又无力为零星散布在偏僻地方的孩子办学。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大的范围(如山区、牧区、湖区)内,应当为这些尚未脱贫的农民的子弟办一批民办学校(如水上学校、马背学校、工棚学校)。要创办这样的民办学校,最好能有3种力量的参与:(1)承办人。需要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来承办。这种学校,往往是进…  相似文献   

17.
泰国北部华文教育的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文教育是指对汉语言文字的教育。它作为保存和弘扬中华文化、维系民族意识的一种重要精神纽带,素来受到移居海外的华侨华人的重视。泰国是东南亚重要的国家,也是海外华人华侨较集中的国家。通过对泰国北部地区(以下简称泰北地区)清迈府、清莱府和大谷地、美斯乐等华人村亲身考察,掌握了泰北地区华文教育发展基本现状,分析了泰北地区华文教育的现状及其特点,并提出了改进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与东南亚国家相比,日本的华侨人数较少,华侨在居留国中的经济及实业中所占的地位,以日本华侨的地位为最低。但是,在另一方面,世界上最早吸收华侨的国家,却是日本。华侨社会在日本究竟如何形成的,是一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本文拟在这方面作一初探,希望得到同志们和海内外朋友们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正> 大连海洋渔业公司党委,去年十一月为二十名专职教师解决了住房困难的问题。这些教师已陆续搬进新房。这个公司职工学校和子弟中、小学的教师有的原来住房条件较差,公司党委考虑他们大都是中年教师,是教学骨干,常常在晚间备课、批改作业,工作很辛苦。因此,最近给他们每人分配一套三室的新房。其中有一室是专供备课和批改作业用的,总面积为  相似文献   

20.
1938年,王统照应聘为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暨南大学的前身是暨南学堂,1906年创办于南京,主要招收华侨子弟。次年改为中学。1911年停办,1918年复校,改称暨南学校。1925年迁上海真如,1927年始称暨南大学,设文、法、理、商四个学院。1935年7月,郑振铎受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