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我国的一些古典戏剧中,剧中人经常很客气地将老年男子称为“老丈”、“丈人”,高中语文第三册《论语两章》一课也将那个挑担老人称为“荷(艹条)丈人”。古人为何将老人称作丈人呢?这要从“丈”字的构造谈起。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丈,十尺也,从又持十。”“又”即手;“十”既是数字又像是棍子。所以黄约斋的《字源》说:“丈,即支,那拿棍的手变作丈,就是杖。”由此看出,“丈”和“杖”两者相通。“老而杖于人,故称丈人。”(《淮南子·道应训》高诱注)“丈人”就是“杖人”,取义于持杖。古代尊老,所以丈人就成了对老年男子的尊称,泛指有德行的长者、长辈。  相似文献   

2.
"赤子"的本义是"初生的婴儿",其命名理据是"一尺长的小孩","赤"通"尺"。后来指"百姓"。"丈人"的本义是"成人",其命名理据是"一丈长的人",后来专指"岳父"。古代各个朝代的长度单位不一样,理解词义时,既不可一概而论,也不可以今律古。  相似文献   

3.
施琴 《良师》2003,(11)
尺子是度量长度的单位。最早的尺子就长在人们的身上。鳰:伸出你的拇指和中指,便可以量一段长度。在现代汉语中叫做“鳰(zhǎ)”,最早的一尺便是一“鳰”寸:中指尖到中指节上的一段。丈:在古代是指成年男子的身高。直到今天,成年男子仍被称为“丈夫”英尺:在英语中,英尺和脚是同一个词———“foot”。在法语中,“脚”也是古代的长度单位,约32厘米多一点。到后来,随着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出现了统一的长度单位。“尺子”原来长在自己身上!江苏@施琴  相似文献   

4.
<正>小朋友,你听说过成语“火冒三丈”吗?你知道“寸步不离”是什么意思吗?是的,这些成语中的“丈”“寸”“步”都是我国古代的长度单位,比我们现在学习的“米”“厘米”这些长度单位出现得要早许多年呢!在5000多年以前,我国的古人就开始使用长度单位了。那时的长度单位各种各样,没有统一,有分、寸、尺、丈、引、厘、毫、丝、秒、忽等等,并且每一个长度单位的依据也不一样。比如,有的用人体或者与人体有关的动作当长度依据。在《孔子家语》这本书里记载:“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斯不远之则也”,意思是古人觉得每个人用手指、手掌、手臂等表示长度,  相似文献   

5.
《同学少年》2010,(2):53-53
古诗文中常出现一些含有长度单位的句子,如《核舟记》中的“舟首尾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其中,“二黍许”即“二分左右”。古代的长度单位,以黍为准。长度取黍的中等子粒,一个纵黍为一分,一百黍为一尺。了解这些单位名称,有助于理解其内容。古文中比较常见的长度单位有:  相似文献   

6.
现在一般把女子的配偶叫丈夫;男女两人结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但是,“丈夫”一,原意并非专指女子的配偶。例如《战国策·策·触龙说赵太后)中有一句:“太后曰:‘丈  相似文献   

7.
一尺有多长     
<正>尺,是我国人民习用的长度单位,但一尺所表示的实际长度,古今并不相同。现代的尺也叫"市尺",三尺等于一米。古代的尺长度比现代短,且各代长短不一。商代时,一尺约合今16.95厘米,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相似文献   

8.
丈人·夫子     
《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这里有“丈人”“夫子”两个称谓词。“丈人”即老人,此盖取义于持杖。老者必持杖,崔瑷《杖铭》:“年老力竭,非杖不强。”《淮南子·道应训》高诱注:“老而杖于人,故称丈人。”然则“丈”通“杖”“丈人”犹言“杖人。”按照社会礼  相似文献   

9.
“丈人”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指岳父,即妻子的父亲。但在古汉语和近代汉语中其含义却有许多种。可以是指岳父、祖父、丈夫、家长或主人,也可以是对老人或长辈的尊称。例如:①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论语·微子》)②单于乃自谓“我儿子,安敢望汉天子!汉天子,我丈人行。”(《汉书·匈奴传上》)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第三册载《论语·微子》中《荷蓧丈人》一文,本文有句话:“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这里所出现的问题是如何认识荷蓧丈夫对子路说的话,即荷蓧丈人的话是用来指责谁的?关于丈人的话指责谁有三种权威的说法。一、吕本中《紫微杂说》:“四体不勤二句,丈人自谓也”。清人俞越《古书疑义举例·助词用不字例》中说:“‘丈人盖自  相似文献   

11.
课题:核舟记     
关于“二黍” (1)古人以黍粒作为长度和重量的标准单位,是因为黍粒大小匀齐,轻重均等,而且没有大的变化。从出土的唐以前的黍粒看,与今之黍无异。“二黍”,就是两个黍粒的直径长度,也就是黍尺的二分。黍脱去外壳以后称作黄米,两粒黍和两粒黄米,无论是直径的长度和重量都不一样。统编教材把“二黍”解释成“两个黄米粒那么高”是不准确的。 (2)长约八分有奇”与“高可二黍许”是合乎比例的。明清都是以黍尺为标准尺。这里说的“八分”,就是八个黍粒直径长度的和。核舟以8∶2作长高,是完全合乎一般船体比例的。 (3)我国的度量衡,早在四千多年前的黄帝时代就有了。据《家语五帝德》篇载“黄帝治五气,设五量”。而长度单位,以一粒黍的纵长为标准,叫作一分,九分叫一寸,九寸叫一尺。这就是古律尺,或纵黍尺。以后朝代又有横黍尺并行问世,即以十个黑黍粒的横宽度为一寸,以十寸为一尺。以后,有的朝代以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使用左手者称作“左撇子。”一、左撇子的由来为什么有人是“左撇子”,这是目前科学界尚未揭开的谜之一。世界上将近2/3的左撇子为男性,  相似文献   

13.
初师函授试用课本《数学》中,数轴的定义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长度单位的直线叫数轴。”这里的“长度单位”应改为“单位长度”。因为长度单位是一种计量单位,它是公制长度单位米、分米…和市制长度单位丈,尺、寸…的统称。而单位长度则是取一定的长度作为一个单位,有几个这样的长度就是几个单位。新编《初级中学数学课本代数第一册》也指  相似文献   

14.
我们都知道一句俗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是指时间,在这里为什么要用长度单位“寸”来计时呢?在我国古时候,没有钟表,人们为了计时,就创造了一种仪器,叫做“日晷”。据史书记载,人们从秦汉时代就已开始使用这种仪器。现在在北京故宫博物馆中就陈列  相似文献   

15.
文质 《语文知识》2002,(1):22-23
数词中有“二”,也有“两”,这两个词数值相同,但活动能力却不尽相同。具体来说有如下三种情况。一、可用“二”,也可用“两” 1.在量词“米”“丈”“尺”“寸”“升”“斤”“亩”等前单用时,如:二米/两米二丈/两丈二尺/两尺二寸/两寸二升/两升二斤/两斤二亩/两亩  相似文献   

16.
现行的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必修)中的《荷蓧丈人”(选自《论语·微子篇》)第一段的原文如下: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子路拱而立。止子路  相似文献   

17.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向用作对脑力劳动者,即对知识分子脱离生产劳动的指责。导其源出自《论语·微子篇》荷蓧丈人与子路的一段对话。“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参见《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316页。) 对丈人之说有三解。一为嘲弄孔子:手脚不勤劳,庄稼都分不清,哪里能算得是老师呢?二为斥责子路:(你这个人)手脚不勤劳,庄稼都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三是丈人自说:(我年老了)手脚不勤劳,(眼也花了)庄稼都分辨不清,哪里能做你的老师呢? 仔细推究《微子篇)上下文原意,应以丈人自说为  相似文献   

18.
“二百五”(有的地方简称“二五”)是个含贬义的俗语。《现代汉语词典》释之为“讥称有些傻气、做事莽撞的人”。“二百五”何以含贬义呢?这要从它的由来说起。关于二百五”的由来,有好几种说法。有人讲,它出自于古铜钱“一吊”当中的“半吊”之“半数”。古时铜钱中间有孔,为便于携带而用绳串起来,1000个铜钱为一贯,也叫一吊;500个为半贯,或曰“半吊子”。人们常用“半贯子”或“半吊子”来形容那些对一些事物一知半解又硬充聪明的人。500的“半数”是二百五。这二百五还不如半吊子。因此人们便用“二百五”来形容做事莽撞、有些傻气的人。…  相似文献   

19.
足球运动员在中场发球时,对方运动员必须离足球9.15米以上.为了表示这个范围,人们就在足球场中央画一个半径为9.15米的圆,这个圆就叫做“中圈”,每场比赛都从这里开球.罚球时,也是如此.以罚球点为圆心,向外画罚球圆弧,半径也是9.15米.这9.15米的规定是怎么来的呢?原来现代足球运动起源于英国,那时英国人用的是英制长度单位,它们是:1码=3口尺(英尺),1口尺=12口寸(英寸).当初规定,开球、罚球时对方运动员必须离足球10码以外.由于1口寸=2.54厘米,所以,把10码化成公制,长度就是:2.54厘米×12×3×10=914.4厘米≈9.15米.这就是“中圈”半径长度足…  相似文献   

20.
“丈夫”、“夫人”、“婚姻”在今天都是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意思也比较明了,但在古代汉语里,这些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是有一些区别的。“丈夫”古代一般是指成年男子,如《触龙说赵太后》中的“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但有时“丈夫”也指还没有结婚的男子,如《越王勾践》中“丈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