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词无格律,格律是文人词特有的,是文人为应歌而采用的技术性手段.而格律的形成,又与文人"依调填词"中"调"的本位转移关系密切.文人开始作词时乃是依一定"曲调"填词的,而当广大文人参与歌词创作后,他们对歌词原生性音乐无法把握,又要求合乐可歌,故根据自己熟悉的、信赖的词体平仄"字调"填词.当这种按平仄字调填词成为文人歌词创作的主要手段时,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词体格律的定型,词体实现了完型化.  相似文献   

2.
正一、词与押韵的内涵词是曲子词的简称。宋人称词为歌词,晚唐、五代时人们称其为"曲子词"。从字义上看,词就是指文辞,曲就是指音乐。"曲子词"就是依照音乐韵律节拍而创作。在古代文论中就有"倚声填词"之说,"倚声"正是合音律之意。按谱填词,谱中字句有"平仄"之格律,按谱其实也是"倚声"之意。清刘熙载《艺概》卷四说"词即曲之词,曲即词之曲",清宋翔凤《乐府馀论》说"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世事变迁,历史演变,这种"倚声填词"的"声"——乐  相似文献   

3.
人文知识     
词·词调·词牌词,实际上是一种诗的体裁。最初,它是为配乐歌唱而写的歌词,所以又叫“曲子词”。词是诗的一种,但它又不同于普通的旧体诗。旧体诗格式就那么几种,而词就比较复杂了。诗不一定配乐,即使配乐,也是先有了诗,然后按诗配乐,诗不去迁就乐曲。而词则不然,它是按乐填词,所以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张从词体的特征出发来研究词的起源。词体的本质特征是律化的谱式定型,包括各词调的音乐形式的定型和歌词的句度、用韵方式和字声组织方式等格律形式的定型。词体的形成是多因的。它继承发展了诗三百以至汉魏六朝乐府的传统;是汉语声律原理在杂言歌词中成熟运用的产物;音乐的大发展为词体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文中认定词体萌芽干齐梁而形成于中唐,其标志是人们自觉地按照定型的谱式填词。  相似文献   

5.
一、词谱的编订及其用途(一)明清以来所谓词谱的性质当词乐盛行时,家喻户晓,作者依声填词,用不着所谓图谱。词谱之作,当在词乐失传以后,始于明代的张綖。綖字世文,号南湖,高邮人.其《诗余图谱》三卷,四库入存目,《提要》说: 是编取宋人歌词,择声调合节者一百十首,汇而谱之。各图其平仄于前,  相似文献   

6.
词谱琐谈     
词是配乐的,早期的词谱要适应乐调的需要来制定,宋以后,乐谱逐渐散失,再加生多数文人本来就不懂音乐,他们填词意在吟诵而不在演唱.干是干脆不去理采乐谱,只按前人词作,逐字逐句注明平仄。因此,后世的词谱,实际上只是各个词牌的平仄谱。  相似文献   

7.
宋代隐括体属于二次创作,与原创的宋词在创作目的、创作原则和创作方法上都有所不同.文章以两首隐括体宋词为例,定义、对比、分析、归纳出隐括体的主要创作方法:增补新字、新词、新句;删去赘字;修改原作字、词、句;调整原作字、词、句的顺序.采用增、删、改、调的创作方法进行二次创作,既要达到填词对字数、句数、平仄、声律等方面的严格要求,同时又要完成个人创作主旨、创作风格的追求.创作方法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二次创作的隐括词的优劣.  相似文献   

8.
词是诗的一种形式。它产生于唐初,盛于北宋。最初,词是由民间曲子词发展起来的,它是和着音乐填词的一种文学样式。最初只有教坊的专门填词人才写这类被文人看不起的“俗流”。不久,这种民族风味浓郁的新样式就为群众喜闻乐见。到中唐和晚唐之交时,诗人们才大胆起来,开始了词的创作,刘禹锡便是首开先河的一位。  相似文献   

9.
词是从隋唐以来逐渐出现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和诗的产生一样,词也是最初诞生于民间,后来进入文人创作的阶段。花间派词人及其作品奠定了词的基调,确立了以描述艳情为主的歌词创作特色和温婉柔媚的创作风格,他们的词作以男女艳情为题材,以婉约清丽为本色,形成了“诗庄词媚”的传统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10.
郭芹纳 《小学语文》2011,(10):46-47
诗歌是思想感情的表现,它富含深情,活泼灵动。而平仄格律虽然是诗律的总结与升华,但却是比较机械固定的。要使活跃涌动的形象思维和丰富多彩的语言——适应固定的格律,在诗歌创作中是很难实现的——大量的唐诗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为了使内容与格律完美地统一起来,只能对平仄格律加以调整改进。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只要节奏点上的平仄能够达到“相间”“相对”“相黏”,  相似文献   

11.
说说词牌子     
阅读古代诗词,经常会见到“词牌子”这个名称。所谓词牌子,简单地说,就是词的曲调的名称。词刚兴起时,一般都是配合乐曲演唱的。乐曲部分是曲子,文字部分就是词。所以又称为“曲子词”。犹如现在的歌曲中有歌词和曲谱一样。作词,一般就是按词牌子(曲调)的固定格式配上文字。因此,写词又常称作“填词”。  相似文献   

12.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鉴于词的发展历史和体材特点,振兴新世纪词坛,应该注意以下六个方面:首先,扩大词的题材,用词反映新时代、新生活;其次,依谱填词,遵守词的格律特点;再次,大力提倡运用新声新韵填词,增强词的声韵美;第四,创制新谱,丰富词谱数量,扩大词的表现力;第五,发挥词合乐歌唱的传统,给词赋予音乐声情美,从而增强词的表现力和美学感受;第六,普及词学知识,培养创作队伍,创作鉴赏并重。  相似文献   

13.
“替”有二二替和二四替两种,“失替”是识别词的拗句的唯一标准。对422个词牌中每句平仄格律的统计和分析说明:律句对词的平仄句式的影响表现在,词的句子99%都是律句,将近1%的是拗句。  相似文献   

14.
“以文为诗”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个重要的概念,主张诗歌创作中引进或借用散文的字法、句法、章法等,其目的是对抗诗歌格律所表现出的程式化而采取的一种诗体革新手段。诗词虽属不同文体,后来之辛弃疾、陈雏崧等人的“以文为词”就是受到了“以文为诗”的启发,将散文之字法、句法、议论、叙事、文气等引入词体创作之中。这样不仅解放了词体,增强了词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也提高了词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平仄是就汉字的声调说的,声调也叫字调,就是汉字的四声。古代的四声分为平、上、去、入,在现代汉语的普通话里,入声字已消失,四声就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半仄这两个概念,是格律中的术语。“平”就是四声中的平声(阴平、阳平),“仄”就是不平的意思,除去平声都是仄声(上声、去声)。要弄清律诗的平仄规则可以五言律诗着手。例如:  相似文献   

16.
旧体诗词,特别是唐代的近体诗和宋代的长短句,是十分讲究格律的。因此,写诗填词,就不如写散文那样自由地遣词造句,而要受到诗词的字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格律的限制,往往把较长的词的音节加以缩略,把构成词的音节进行颠倒处理,或者在词中嵌入另字,即将构成词的音节拆散运用,这就是旧体诗词中词的形态的变异现象。下面试分别谈谈旧体诗词中词的音节的缩略、颠倒和拆散这三种主要的形态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诗词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化的典范。本就毛泽东格律诗平仄用韵情况作了详尽的考察。作认为,毛泽东从诗词格律既严格遵守,又不墨守成规,“平仄从严,用韵从宽”,这对我们创作传统诗词和探索我国诗歌发展道路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音韵学对诗歌的研究从未间断且历久弥新,对诗歌讲求从平仄、韵脚、节奏等多方面发现音韵格律,有力推动了诗歌的创作和鉴赏工作。新月派诗歌作为近代诗歌流派的代表,创作追求“音乐美”,形成了独特的格律特点。  相似文献   

19.
词谱作为古代词人填词制曲遵循模拟的格律范本,又兼具词选、词品、词论的作用。第一部词选《花间》词在历代词谱中的平均入选比例是相当高的,表明词谱编辑者特别看好《花间集》。《花间》词开辟了词体新天地,调式和唱腔优美动听,异体词较多,这是它倍受词谱编者青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三、词(一)词的分类词是上承唐诗,下启元曲,能够代表宋代文学的一种别具一格的诗歌形式。这种文学形式,在最初出现的时候,称为曲子词,是和音乐有密切联系的。当时先是有曲调,然后根据曲调的长短和节奏填上词句,供演唱用,所以写词叫“倚声填词”,也就是依据一定的声律填上歌词的意思,简称“填词”。到了后来,又把曲子词的曲子两字省掉,简称词。以后词逐渐和音乐分离,不再供演唱用,这才形成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