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
张军《索尔·贝娄成长小说中的引路人研究》一书是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的又一力作,该书从"引路人"的角度对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的成长小说进行深入探讨,令人耳目一新,帮助研究者加深了对索尔·贝娄成长小说及美国犹太文学的认识。该书逻辑严密,语言凝练,视角新颖,值得研读。  相似文献   

2.
索尔·贝娄是美国著名的犹太裔小说家,本文从犹太民族的历史以及贝娄的犹太家庭环境谈到犹太元素对贝娄的影响。又从美国文化对贝娄的影响和同化,谈到他的犹太灵魂和美国生活发生的矛盾冲突以及碰撞交融。小说《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作为表现犹太性和美国文化冲突的范例,对于深入理解贝娄的写作内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索尔·贝娄是美国著名犹太作家,其代表作《赫索格》获得评论界的广泛关注。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通过分析两类不同的女性形象来探讨索尔·贝娄的性别观,以此来说明作家索尔·贝娄的男性霸权思想。  相似文献   

4.
索尔·贝娄是美国犹太作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基于他的犹太身份,"犹太性"是其艺术创作的根基。索尔·贝娄塑造了众多的犹太知识分子形象。这些犹太主人公在以家族关系为基础、自我优越感为核心的犹太文化和以适者生存、个人利益最大化为表现的美国文化之间艰难困苦地生存着。他们一度感到内心的焦虑与彷徨,在现实生活中精神常常处于崩溃的边缘,游离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小说中的犹太主人公为找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曾做出很多尝试和努力,最终认识到爱的力量和作用,心态逐步得到调整变得积极乐观,并与他人和解,与社会融合,从而找到了生命的真正价值,人性得以回归。本文以贝娄早期小说《赫索格》为对象,从作品中人物及作品主题来解读其犹太性,最后揭示贝娄小说超越民族概念,在关注美国犹太人命运的同时把民族的命运上升为整个人类命运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从索尔·贝娄小说看其对犹太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索尔·贝娄的两部具有典型意义的描写美国犹太知识分子的小说<赫索格>和<洪堡的礼物>分析贝娄对美国犹太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受西方存在主义思想的影响,贝娄对其犹太主人公们在美国现代特定历史和环境下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给予了深切的人文关怀与同情,并为他们指出了得救的出路.贝娄对犹太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其实是对所有知识分子,甚至是对整个人类命运的关怀.  相似文献   

6.
张军的著作《索尔·贝娄成长小说中的引路人研究》从成长小说的研究视角入手,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的三部典型成长小说(《赛姆勒先生的行星》、《勿失良辰》及《贝拉罗莎暗道》)为关照,结合一定的理论或观点,深入探讨了贝娄成长小说中引路人的引领策略及其影响,全面剖析了引路人的文学意义。该著作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一部关于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将有力推动学界对索尔·贝娄及其作品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赫索格>是美国著名的犹太作家索尔·贝娄创作的一部心理小说.小说中,贝娄摒弃了对人物外在行为和动作的细致刻画,而把笔触深入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使得这部小说虽然情节平淡,但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却细腻而真实地展现出来.在小说中,贝娄运用了主观视角、书信体、自由联想和意识流的写作手法,突出了其心理小说的写作特色,表现了他的心理现实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索尔·贝娄文学生涯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小说《赛姆勒先生的行星》的深入研究发现,从小说创作技法的角度来看,这部充分体现索尔·贝娄小说特点的作品有力地说明了索尔·贝娄是一位堪称典型的现代主义作家。作家先后运用了意识流、歧义与反讽、象征意义、变换的叙事角度以及时空交错等手法,而这些无一不是现代主义作家常用的技法。  相似文献   

9.
《只争朝夕》是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中篇小说的代表作。索尔·贝娄充分地吸收了犹太传统文化,讲述了主人公威尔赫姆一天内的遭遇。在作者巧妙的安排与叙述下,威尔赫姆这些年的生活一下子就浓缩在他一天的具体活动中,是美国犹太人的精神苦闷,极度压抑而不为人所理解的情感的反映,同时体现了美国社会同化下他们所坚持的民族犹太性。  相似文献   

10.
《寻找格林先生》是当代美国著名的犹太作家、诺贝尔奖得主索尔·贝娄的短篇佳作。小说围绕一位犹太知识分子在贫民窟中寻找社会救济金领取者的事件展开,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当代美国犹太人探寻生存意义的心路历程。小说中不同人物持有不同的人生态度。贝娄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细致刻画,向读者传达了他的人生哲学观。  相似文献   

11.
在索尔·贝娄最重要的小说之一<赫索格>中,索尔·贝娄戏仿了女性主义者,并通过戏仿,批评和嘲讽了女性主义者的过激反应和极端做法.对小说中女性人物的戏仿解读也可以帮助我们澄清有关索尔·贝娄对女性的态度的各种争议.  相似文献   

12.
《莆田学院学报》2015,(6):84-88
索尔·贝娄的小说《赫索格》通过主人公的心理历程展现犹太人在传统与现实的矛盾中体验的对生存的焦虑和对自我身份的探寻。小说中的犹太文化要素——受难和流浪的犹太母题、积极肯定的犹太伦理以及犹太边缘身份叙事——被消解为文学的潜在媒质,显示出形而上的普遍意义,因而赫索格的精神困境代表了西方社会的典型困境。贝娄积极的人生态度,关注人的生存境遇,彰显了作家的人文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3.
在索尔·贝娄的小说《赫索格》中,作者多次提到了同性恋和同性恋人群,以引出同性恋身份和犹太身份之间的密切关联。这种关联来自于二者都是一种社会建构,而他们建构的机制是基本一致的。利用这种关联关系,索尔.贝娄深刻地解释了犹太民族长期以来受到压迫和歧视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索尔·贝娄是美国杰出的文学家,其丰富的人生阅历、极具超前意识与批判精神的人文思想,对20世纪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均产生深厚的影响。索尔·贝娄的小说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研究其小说中的人文主题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文章从索尔·贝娄晚期小说中人文精神的缘由及体现、民族与人文精神、自由与人文精神三大层面入手,阐释索尔·贝娄晚期小说为人文而辩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简悦 《外国语文》2021,(3):52-57
《晃来晃去的人》是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以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了二战期间芝加哥犹太青年约瑟夫入伍前的人生经历和内心生活.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的芝加哥城市社会空间以及犹太移民的家庭生活空间书写,揭示犹太移民在反犹主义浪潮以及犹太教日渐式微现实的双重作用下,所遭受的身份危机,表达出"...  相似文献   

16.
索尔·贝娄是美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犹太作家,其代表作《只争朝夕》充分展现了他高超的叙事技巧。文本集作者的对话立场、人物的未完成性和主动性及读者的参与性等特点于一体,让小说的意义总是处于未完结而不断丰富、未确定而不断充实的状态之中,使该小说具备了复调小说的特征和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美国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赫索格>以作家切身的文化体验,以文学化的手法,反映了当代美国犹太移民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本文试图从作品主人公赫索格与<圣经>人物摩西的精神联系、作家贝娄的犹太文化之根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出作品中被深深镌刻的犹太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8.
梁丽娥 《海外英语》2011,(1):207-208
《雨王汉德森》是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之一。一直以来,它被作为流浪汉小说的代表作进行解读。但是笔者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汉德森不仅是一个流浪汉的形象,更是一个流亡者,其流浪之旅仅是被迫精神流亡的载体。本文用萨义德的流亡理论来分析汉德森这一人物,指出汉德森是具备时代特征的流亡者,其最终的重生表达了索尔·贝娄的人文主义浪漫精神,他对汉德森这一流亡者的信心即是其对人类精神困境出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索尔·贝娄的中篇小说<赫索格>讲述了美国犹太知识分子赫索格的情感遭遇和精神危机,反映了当代美国人的苦闷与迷茫.赫索格精神的流浪、自我的回归体现了犹太民族的流浪和犹太文化牺牲与救赎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索尔·贝娄是20世纪美国文坛最负盛名的犹太作家,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并于197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由于受到传统犹太文化的影响,贝娄在《赫索格》一书中对马德琳进行了歪曲和改写,从而体现出作家贝娄也没能摆脱传统男性作家对女性形象刻画的圈子。本文就贝娄在其代表作《赫索格》中对马德琳的刻画而对贝娄本人的女性观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