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性作为弱势始终处于被封建社会封闭、压抑的生存状态中,女性词人便是在不同的生活境遇下发出了属于她们自己的声音.贺双卿,是历代女性词人中最特别的一位.作为一个普通农妇词人,关于她的信息并不多,最早记载于史震林所作《西青散记》中.虽然对是否确有其人学界多有争论,但双卿之才不可被忽视.与历来女性词多写相思怀人、伤春悲秋,双卿大量描写劳作的辛苦、疾病的困扰、田野乡村风光,以及没有爱情的婚姻的孤独.她的词作不多,却拓宽了女性词作的题材和内容.虽然生活悲凄困苦,但词作文采飞扬.她的词是直觉的、本能的感受,她直抒胸臆,以粉作墨,以叶当纸.她的词是完全的纤柔的女性之美,是纯乎纯的女性词.满纸辛酸泪,却不怨天尤人.其词用情之真,感人之切.被胡适誉为“清朝第一女词人”.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作为两宋之交著名的女词人,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其词作中多处提及"酒"这一物象。但面对同样的"酒",词人却写下了表现不同情怀的词作,这跟词人自身的人生经历是有着密切关系的。通过从诗酒文化中"人"的境界,来阐释李清照词中"酒"意象的含义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赵辉 《考试周刊》2009,(9):32-33
李清照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她以女性特有的笔触,抒写离情别绪,感时伤怀。寂寞与思念成为主调。本文通过对清照代表词作的分析,在赏析其清婉余味的同时,察其悲,担其忧,解析其中体现出的女性意识及女性美。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女词人商景兰的创作为中国词史注入了生机,她的词作富于艺术性,具有意象丰富的特色。明清易代之际的生活背景赋予了商景兰的词作以家国之悲,她的诗词既有女性闺阁文学的特色,同时也不乏沉郁苍凉之底色。商景兰的文学创作,对中国词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韦懿贞是广西最高寿丰产的女性词人.她出身永福名门,生活于晚清时期,享年八十岁,传世有诗词赋总集《倚松居烬存草》.由于地处僻远,作品传播有限,加之缺乏整理,关于韦懿贞词的研究颇为寂寥.韦懿贞的创作周期长,创作成果丰硕,虽然受传统伦理道德影响,自焚其稿,但在《倚松居烬存草》中仍收录词作39首,成为广西地域存词最多的女词人.她的词作描写自然景物,书写闺阁生活,表现女性情怀,清丽雅洁,自然天成.韦懿贞的词产生于桂北浓厚的文化氛围,具有强烈的女性特征,使广西词人结构更趋丰富和完整,推动了地域文化与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陆游作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其诗歌多寄寓恢复壮志,风格豪放超迈,反观其一百余首词作,豪壮词却寥寥无几,更多流露出的是词人的消极颓废心态。通读其全部词作,可以发现强烈的时间焦虑感贯穿始终,而词人寻找到了相应的消解之道。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两宋之交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不仅能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真实、自然、感人的意境,而且,其所表现出的艺术创造力也难以被模仿,她的词作魅力也因此而难以超越.李清照的词之所以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是由于词中的情感和生活都是她的亲身经历和亲身体验,恐怕这就是身为女性的李清照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一个条件,也是众多男性词人所可望而不可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之交的一位著名女词人,自宋至今,称誉者不计其数。李清照于词史地位的确立,主要依凭于其作品(主要是词)。她的词作可以说是天份、情感、理想的三位一体。在她的词作中,表现了人类精神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即女性情感世界。她完美的艺术技巧,充分展示了其个性,揭示了女性生活中婉美、多情的一面,而且以其不同时期的作品,构成了一部女性情感历程的巨著。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词人,她深受先秦道家思想的影响,通过沉醉于酒、香、梦而摆脱现实的痛苦,其词作常常抒写现实生活,却又不囿于现实生活。李清照崇尚真朴自然之美,追求个性自由、"不物于物"的境界。和许多男性词人不同,李清照在词作中始终关注个体存在,体现了文学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0.
柳永与李清照同系一派婉约词宗,两人以婉约、细腻、曲尽人意的创作方式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女性写作题材也是两人的杰出词作之一。但由于他们各自的性别、性格气质差异以及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与不同的人生经历,两人在女性词创作上呈现出许多的差异。柳词多写生活在市井的歌儿舞女,词对女性世界表现广泛;李词则多写自身的经历历程,词的创作便局限在了她自身个人的视角范围,形成犹如自传形式的词作。本文将两者在女性写作方面进行比较论述,以便更全面地理解两位词人的文学创作,更深入地认识女性思想意识在二人词作中的萌芽。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号易安唐士,是我国南宋词坛的奇女,她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被称为“易安体”。她留下的词作虽仅有四十多首,但字字玑珠,句句精华,足可以一当十,堪称词之极品。词人善于用真挚的感情,豪迈的气质,平常的语言铺成极其工巧的画面,营造极其深幽的意境。词的风格清新自然、真挚感人,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妙趣天成,卓尔不群。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文学史上,巾帼词人李清照的出现,为南渡词坛放出了奇异的光彩。作为史学上不多见的女词人,她的词作生动地再现了她的生活历程和情感历程,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女性特有的情感画卷。她早期的作品,韵调优美,委婉含蓄,但仅限于写闺情相思之类;后期经过战乱后,深厚的故土之思,凄苦的身世之感以及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一起抒发在她的作品中,词的情调显然过分低沉,而这些又在词人晚期名作《声声慢》中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李金平 《文教资料》2012,(26):129-131
黄婉璚为湖南清代闺秀词人的代表,词集《茶香阁词》共计词作三十七。其词作内容取材狭小,风格不出历代女词人纤婉、幽约的特点,但足以窥见其生存的大环境和她丰富的内心世界,有着自身独特的审美意象与雅致情趣,显示了湖南女性词人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4.
辛弃疾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词人,其词作受到历代文史学家所推崇,其本人更被后人推为"豪放派"词人代表。但其言愁词在其作品中却占了很大比重,词中愁之真、愁之切使读者不忍卒读。文章试从辛弃疾之国破之愁、失意之愁和离思之愁三个方面对其言愁词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论及"临桂词派",多以桂籍男性词人为代表。清代广西曾经出现过的女性词人与她们的作品,基本被忽略在词学研究视野之外。本文拟对清代广西女性词人词作加以探讨,发掘和探寻其中所包蕴的丰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李璟是南唐的一位重要词人,虽然流传的作品不多,但每篇都是佳作。作品继承并发展了温庭筠,冯延巳等词作的艺术特色。音韵和谐,雅俗共赏,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特别是李璟创造性地在词作中融入了"言志"的因素,创作了"诗味之词"。  相似文献   

17.
一、高雅情致谈及李清照,大多数人愿将她列入“闺媛”行列,这主要是与她南渡之前的词作有关。少女时代的李清照,生活闲适、风雅,故多作闺情词,反映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词中开拓了词史上对女性内心世界作真诚而深刻自我描绘的境界,委婉细腻却不冶艳、高雅清丽中可见真情。《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小令中,以清纯少女独有的微妙之感,精心描绘了一幅日暮醉归的生动画面:夏秋之交,词人与友在溪亭一边饮酒,一边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沉醉其中而不识归路,以致“误入藕花深处”,焦急、慌乱中争先划桨,惊起一滩鸥鹭。画面出乎意料而又顺其自然,静景、动景扑朔迷离,相融交汇,不得不让人感叹:多么惬意的场景,多么烂漫的风华!若非诗人满怀女性独特的浪漫情思,又怎能铺染出如此美妙的图画?爱花,这或许本是女性的天性。李清照非常喜欢梅花,在她的词作中,咏梅或借梅咏怀的就有七首,但她却有别于古之君子以花喻德。既不像陶渊明表露隐士情怀,也不效周敦颐表白君子品格,从她的词中所看到的,所体会到的,只有那种脱离了尘嚣与世俗的一种卓尔不群的女性的高尚情致。如《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就有其特异之处。但凡写梅花雪景,往往显突出“寒梅傲雪”的意境,强调的是一个“傲”字...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5,(85):27-28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女词人,她一生当中去过许多地方,然而却有很长一段时期,她是同家人生活在宋朝都城汴京。因此汴京的文化对李清照有很大影响,被她一点一滴写入她的词作之中。本文以现在汴京的菊花节和一些传统节日为依据,具体论述李清照词中是如何体现汴京文化意象的。  相似文献   

19.
南唐后主李煜和清初纳兰性德都是中国词坛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词人。"愁情"作为词作中不可或缺的主题,在现如今存世的词中,写愁情的词作占了很大一部分,纵观可看李煜和纳兰性德的愁情词却尤其之多。他们做愁情词时,虽然各自的出身环境、经历遭遇的不同,但他们的愁情词作中所蕴含的艺术方式却大有相似之处。因此本文就两人的生平、作品的内容、艺术形式对李煜和纳兰性德的愁情词加以比较,并探究二者愁情词蕴含的人文情愫。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作为我国古代词坛上为数不多的女词人,其自创"易安体",开宋朝"婉约之风",词作独树一帜,赢得后世极高赞誉。其词作意境营造情景交融,融情于物,情融心境,而词的艺术特色也独具一格,其词年少时期清新明丽,清秀淡雅,时常表现少女的天真烂漫;少妇时期时而敏感细腻时而豪放洒脱,展现了她生活和精神的多个层面;晚年词作则深婉含蓄,多表达相思之苦、亡国之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