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筷子是东亚文化圈普遍使用的餐具,其造型设计十分适合东亚的饮食习惯.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使用历史.筷子传入日本后,保留了其在中国古语里的叫法“箸”.但其外观和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日本独特的箸文化.本文通过对比中日筷子的外观,起源及与之相关的习俗,更进一步地了解两国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筷子是东亚文化圈尤其是中日两国广泛使用的餐具,其形状设计非常契合东亚国家的饮食文化。中国是公认的筷子发源地,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受中国古代汉文化的影响,日本列岛的人们也开始学习使用筷子用餐。筷子传到日本后,其形状及功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形成了日本独特的筷子文化。本文通过对比中日两国筷子,进一步研究中日筷子文化。  相似文献   

3.
筷子之思     
筷子文化充满了神秘的东方色彩,中国人使用筷子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筷子古时候叫箸。唐代诗人李白《行路难》中就有“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名句;杜甫《丽人行》诗也有:“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相似文献   

4.
筷子自中国传入日本之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筷箸文化。这项关乎"日本人的生活革命",极大地丰富了日本人的饮食生活和精神生活,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筷子是十分讲究的。“筷子”又称“箸”,远在商代就有用象牙制成的筷子。《史记·宋微子世家》中记载“纣始为象箸”。用象牙做箸,是富贵的标志。做筷子的材料不尽相同,考究的有金筷、银筷、象牙筷,一般的有骨筷和竹筷,现在有塑料筷。湖南的筷子长而细,长的可达两尺左右。中国使用筷子,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一桩值得骄傲和推崇的科学发明。李政道在论证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种族时说:“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发明了筷子。如此简单的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且不怕高热、…  相似文献   

6.
说说筷子     
中国人在很久很久以前,已经开始用筷子吃饭了。究竟有多久呢?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曾在他的《史记》里提到“纣始为象箸”,“箸”就是筷子,这是说殷商时期的纣王就已经在使用象牙制做的筷子了,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不过商纣王并不是最早使用筷子的人,因为殷商之前,竹筷、木筷已经出现在人们的饭桌上了。  相似文献   

7.
蓝翔 《教师博览》2004,(5):32-32
筷子古称箸。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君主,也就是说,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三千多年。此外,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也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做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中国是筷箸的发源地,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国的用箸习俗皆由中国传入。我国乃世界用箸进餐国家和民族的母国,千百年来一日三餐筷不离手,习以为常。可是如今,人们仅把它当成吃饭的工具,并未把这小小的筷子看作是我国四大发明之外的又…  相似文献   

8.
筷子的由来     
中国人使用筷子,大约在三千多年以前。其实,在使用筷子之前,我们的祖先同样也经历了一个用手抓饭吃的过程。但热粥汤羹又如何抓取得了呢?于是不得不随地折取一些草茎木棍来帮助。筷子,可谓是中国的国粹。它既轻巧又灵活,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史记·微子世家》中有“纣始有象箸”的记载,纣为商代末期君主,以此推算,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用筷历史了。先秦时期称筷子为“挟”,秦汉时期叫“箸”。古人十分讲究忌讳,因“箸”与“住”字谐音,“住”有停止之意,乃不吉利之语…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2016,(22):18-19
筷子一点都不起眼,却与中国人日日相伴.几千年的浸润,它也成了中华文化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古人把筷子称为“箸” 中国古人对筷子的称谓是“箸”.现在,除了在一些方言区还保留着这个叫法外,很多人对这个字已经不怎么熟悉了. 在中国的典籍中,“箸”这个字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喻老》一文中:“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相似文献   

10.
筷子古名箸,是我国的传统餐具。对于孩子来说,学习使用筷子不仅仅为了进食,而且事关其身体和智力发育。国内曾有学者调查过50个不同层次家庭的72名子女,让家长们回忆其子女用筷子进餐开始时间的早晚。统计发现,使用筷子进餐时间早的孩子,其  相似文献   

11.
按照一般的说法,“箸”改称“筷”是因为古代船家的忌讳.但是筷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经常用到的高频词,从语音变化的发展来看,这样的词语不容易改变.一般来说,标准语的确立是和经济政治文化分不开的,明清时期的吴越文化是中国汉族文化中最先进的区域文化,并且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领先地位,吴中地区的方言词“筷子”由于吴中先进的经济文化,扩散到其他地区,并最终取代原有的“箸”的称谓,成为标准语.  相似文献   

12.
按照一般的说法,“箸”改称“筷”是因为古代船家的忌讳.但是筷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经常用到的高频词,从语音变化的发展来看,这样的词语不容易改变.一般来说,标准语的确立是和经济政治文化分不开的,明清时期的吴越文化是中国汉族文化中最先进的区域文化,并且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领先地位,吴中地区的方言词“筷子”由于吴中先进的经济文化,扩散到其他地区,并最终取代原有的“箸”的称谓,成为标准语.  相似文献   

13.
筷子文化     
筷子文化筷子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有诗写道:“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去忙.”把筷子有方有圆、直来直去的特征和宁折不曲的性格描绘得活灵活现,唐玄宗李隆基曾将一双金筷赐给宰相宋,以表彰他像筷子一样秉性耿直.古时的少林寺僧,用筷子能轻易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筷子这种取食工具分析日本文化的内涵。日本和中国同属汉字文化圈和筷子文化圈。从中国引入日本后筷子后在饮食生活中得到普及和发展,并产生了独特的筷子文化。筷子的长度和形状也进行了改造,与中国多用竹筷子不同,日本筷子多木制、稍短、尖头粗尾,更好的适应日本饮食多生冷、分餐制的特点。日本筷子还因使用者而有所区别,有儿童专用筷、成人专用筷、客人专用筷,还分男女筷。公用筷和方便筷的产生都缘于日本人认为筷子用后灵魂会停留在上面,不能让别人玷污了自己的灵魂而使自己遭受灾祸。在筷子的使用上有多达几十种禁忌,其中除了不雅举止外,有的还和葬礼有关系。  相似文献   

15.
你会用筷吗     
筷子,谁不会用?可你知道用筷可是大有学问、大有讲究的哦。 筷子起源于中国,最开始是两根树枝。先秦时期称筷子为“挟”,秦汉时期叫“箸”。  相似文献   

16.
中国很早就开始使用筷子进食,后流传到日本。不同的是,筷子在日本的待遇可要比中国好的多。日本把筷子誉为国粹,并还专门为它成立了一个节日——筷子节。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一个常用词“筷子”,原来并不叫“筷子”,而叫“箸”(或写作“筯”、“櫡”、“(竹宁)”等),也叫“(竹夹)”、“(木夹)”。那么,它们是什么时候,因何种原因改称“筷”,“筷儿”、“筷子”的,在历代字书和文学作品中是如何收录和使用的,现在在各地方言中又是如何使用的,本文拟作一初步考察,以备参考。 一、字书中关于“箸”的意义和写法 “箸”在字书中除当“筷子”讲外,还当“小笼”、“著述”、“显明”、“附  相似文献   

18.
漫话筷子     
进餐时少不了筷子,而筷子本身就是一个很妙的话题。为家长者说说关于筷子的掌故,孩子会感到很有兴趣。 华夏特产,源远流长 筷子是咱们华夏的特产。筷子原来的名字叫“箸”(zh ,音住)或“筋”。上古之人已把碗和箸作为餐  相似文献   

19.
话说筷子     
筷子在古代叫箸,意思是吃饭时所持的工具。箸在我国古代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相似文献   

20.
筷子的随想     
在学校里用惯了饭勺,回家对于熟悉的筷子有些生疏。握着筷子,我陷入了沉思……中国人与筷子有着不解之缘。中国古代称筷子为箸,据说古代有一个渔夫在船上喝稀饭时,因为稀饭太烫,便随手折了两根树枝,用来搅拌,便很快地喝了下去,于是他就称之为“筷子”,取“快”之意。正是这个渔夫“无心插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