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批评报道是否属于正面宣传?如何看待批评报道在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中的必要性?我以为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应该把批评报道是否属于正面宣传与以正面宣传为主时该不该重视批评报道分开;把批评报道的属性与批评报道的作用分开;把宣传报道分类与宣传报道艺术等人为因素分开。《正确的新闻批评也属于正面宣传》(见《新闻战线》1991年第4期)与《批评报道不能列入正面宣传》(同上)两文,从  相似文献   

2.
李瑞环同志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中,谈到“重视和改进批评报道”问题时说:“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不是不要批评报道。重视和改进批评报道,同样是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党性原则决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包括新闻批评,是我们党的建设的重要法宝之一,是我们党克服消极思想侵袭,保持健康肌体的有力武器。正因为如此,我们党历来重视在报刊上开展批评。”学习了这篇重要讲话,受到很大  相似文献   

3.
在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中,有些同志认为搞批评报道违反了这个方针,也有人提出取消批评报道。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还要不要批评报道?这是当前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李瑞环同志说:“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不是不要批评报道。”他指出:“批评报道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坚持和改进的问题。”一切事物的组成都有两面:正与反。而且又是矛  相似文献   

4.
自从中央重申新闻工作必须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以后,新闻工作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正面宣传在不断加强。在全国范围内,不仅突出报道了张子祥、傅显忠等先进人物和亚运精神等新的典型,而且再次宣传了雷锋、焦裕禄等老的典型人物。批评报道过多过滥和过于集中的问题,也已得到纠正,稳定和鼓劲的舆论环境,业已逐步形成。为了巩固和发展这一大好形势,有必要探讨一下,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搞好批评报道的问题。批评报道绝不能错位新闻是不能缺少批评报道的。因为批评报道的有无和好坏,关系到新闻事业的党性、真  相似文献   

5.
李瑞环同志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一文中指出:“批评报道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坚持和改进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南通大众报对改进批评报道进行了一些探索,倡导记者、通讯员写一些现场批评报道,开展积极的新闻批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谓现场批评报道,以笔者之见,就是运用现场新闻的写法,对某些必须批评并适宜揭露的消极、丑恶现象给予揭露和批评,以明辨是非。去  相似文献   

6.
在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的过程中,有一种意见把新闻批评排除在正面宣传之外,把正面宣传等同于好人好事的堆砌,这种看法是偏颇的。去年6月19日到7月16日,《丽水日报》开展的“鸡舍事件”的批评及续后开展的“马上就办”活动,证明了正确的新闻批评同样可以对实际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是正面宣传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鸡舍事件”是怎么一回事? 当前,一些机关服务观念淡漠,办事作风拖沓、行政效能低下,甚至“吃皇粮、不办国事”、弄权作怪、以权谋私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鸡舍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正面宣传?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效果的好坏是检验一种宣传是不是正面宣传的唯一正确标准。”意思是:社会效果好的报道,就是正面宣传,反之,是非正面宣传。还有的人把批评报道也划在正面宣传之内,说什么“把批评性稿件笼统地划在正面报道之外,也是不妥当的”。我认为,正面宣传是指事物好的方面的宣传,也就是指积极的事物的宣传。事物有积极的与消极的,有光明与黑暗的,有成就与缺点、错误,总之,是一分为二的。从整体与发展来看,积极的事物总是占主导地位。因此,我们在新闻宣传上,强调正面宣传为主,就是指歌颂积极的事物、歌颂光明与成就为主。有些思辩性、探索性的深层次报道,既歌颂积极的事物,又指出事物的缺点与问题,给人以启迪,增强克服困难与解决问题的信心,也应算作正面宣传。正如李瑞环同志所说:“总之,一切鼓舞和启迪人们为国  相似文献   

8.
既当报喜的“喜鹊”,又当啼血的杜鹃,这是新闻工作的使命。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重视和改进批评报道,同样是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党性原则所决定的。”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与开展积极有效的批评报道并不矛盾。因为,新闻报道以正面宣传为主这个命题本身,就包含着另一个命题:新闻报道以对  相似文献   

9.
在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中,有些人对批评报道“不理解”,甚至说:搞批评报道就是违反了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好比一枝花,红花有绿叶相扶,显得更加美丽;犹如一台戏,主角有配角相助,才能更加突出。我们的新闻报道,毫无疑义地既要宣传正面。又要适当的揭露反面,做到有扬有弃。批评报道,目的在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本身就是正面宣传所组成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积极、光明面总是主流。消极、阴暗面则是支流。这个客观现实,必然决定了我们的新闻报道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同时进行适量的批评和揭露。只有这样做,才能全面理解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批评报道要贯彻“为主”方针正面宣传也好,批评报道也好,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保护正面、支持正面、宣扬正面、扩大正面。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始终要明确体现这个方针。  相似文献   

10.
“以正面宣传为主”,是我们国家新闻工作的不可动摇的主方向,可是,有的人就以为“正面宣传”就是新闻媒体的一切,不允许媒体进行舆论监督,不让发“批评报道,认为“批评报道”是揭露阴暗面的,是“反面报道”,并使出种种“条条”加以限制。其实客观事物总是存在两重性:成绩与缺点、主流与支流、正面与反面等等,所以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同时,舆论的监督作用不能偏废。  相似文献   

11.
眼下.一提起新闻舆论监督,人们大都认为它特指的是新闻媒介的批评报道.这种几乎无人异议的说法,流行得比较广泛.导致我们在日常的宣传报道工作中.强调加强新闻舆论监督时.批评报道成了“座上客”.正面宣传则羞于一隅。批评报道等同于新闻舆论监督.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观点。在宏观上.它使人们把正面宣传与批评报道割裂开来;在微观上.它使人们把新闻舆论监督这把双刃剑变成了只有一种功能的单刃剑。表现在  相似文献   

12.
胡广清  郭红 《新闻前哨》2003,(10):50-50
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选取批评报道的“点子”,一个重要的选择标准:是否围绕当时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宣传,是否涉及党委、政府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焦点访谈》处理得较好。如为配合国家有关部门整治农村生产资料市场,连续播发了《复杂的复合肥》、《劣种怎到农民手》、《政策肥肥了谁?》三期批评报道。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正面宣传?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效果的好坏是检验一种宣传是不是正面宣传的唯一正确标准。”意思是:社会效果好的报道,就是正面宣传,反之,是非正面宣传。还有的人把批评报道也划在正面宣传之内,说什么“把批评性稿件笼统地划在正面报道之外,也是不妥当的”。我认为,正面宣传是指事物好的方面的宣传,也就是指积极的事物的宣传。事物有积极的与消极的,有光明与黑暗的,有成就与缺点、错误,总之,是一  相似文献   

14.
为保证新闻舆论导向的正确,中央制定了明确的方针,这就是:第一,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的原则;第二,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那么还要不要批评报道呢?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好的批评报道对于正确的舆论导向不仅不矛盾,而且是必不可少的。问题在于,批评报道应该遵循怎样的方向,把握在什么“度”上。近几年来,我连续发表了10多篇指名道姓的批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  相似文献   

15.
搞好批评报道,行使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果说新闻报道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是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的话,那么,批评性报道作为正面宣传的重要补充,对社会的阴暗面,对假、恶、丑予以揭露批评,同样也是在为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作贡献。从辩证的观点来看,既然有以正面宣传为主,也就必然有以批评揭露为辅的问题。批评报道不是新闻媒体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我们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如何搞好批评报道,这是新闻战线在深入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指导方针,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我党的宣传思想路线一直坚持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这一原则,这为新时期的新闻宣传工作指出了根本的工作方向和重要的工作目的。在具体的新闻工作中,写正面报道容易遵循这个方向和目标,采发批评报道则需要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应该说,批评报道同样是正确舆论导向中的一部分,因为新闻批评是我们党新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手段,正确的新闻批评对于纠正错误做法和不良倾向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批评报道成败与否关键看写的是否符合正确舆论导向范畴。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广播电视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同时,要坚持严肃认真的批评报道。正面报道和批评报道,两者虽有主次之分,但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决定了新闻媒体必须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形成鼓舞人们不断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真正地发挥耳目喉舌作用。 然而,在新闻实践中,正面典型宣传报道出现的问题并不鲜见。提高新闻典型报道效益,解决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党的机关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的喉舌。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前提下,有选择地、适当地开展报纸批评,对于抨击社会时弊,弘扬正气,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具有其它报道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怎样进行批评报道?根据以往的新闻实践,在选择批评报道时,要贴近实际,贴近社会,寻找那些群众关心、领导重视、党和政府急于解决又有能力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