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杨东方 《寻根》2006,(5):57-61
明清之际获得秀才资格的好处,学人谈了很多,如吴晗在《明代的科举情况和绅士特权》中就指出可以享受免役等特权(收入《灯下集》,三联书店,1960年版)。但获得秀才的投资却鲜见人研究,学人不得已涉及这个问题时,要么语焉不详,要么泛泛而谈。这种现象的出现和史料有很大关系。前者的资料在史学典籍中保存较多,研究起来不成问题;后者在史学典籍中保存较少,  相似文献   

2.
正一、被构建的新史学前史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浙东学术》开篇即说:"浙东之学,虽出婺源,然自三袁之流,多宗江西陆氏",将朱、陆二大家看作是浙东学术的源头,这与传统意义上的浙东学术概念似乎并不相同。一般所认为的浙东学术当指以南宋吕祖谦、陈亮、叶适等人为源头的,以史学传统和事功观点为特征的学术。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读后肖谢对于中国近代学术史的研究,先后有江藩《国朝(清朝)汉学师承记》、《国朝宋学渊源记》,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以及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要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对近代学术作出新的研究,确实有一定...  相似文献   

4.
"明清浙东学术文化"国际研讨会于2003年12月6日至12月8日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此次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宁波市人民政府、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主办,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宁波市文化局、宁波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宁波大学联合承办.本次会议的协办单位有余姚市人民政府和奉化市人民政府.出席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有100多人,他们分别来自日本、韩国、法国、新加坡、加拿大、香港、台湾以及中国大陆.与会代表从历史和哲学交叉学科的角度对明清浙东学术的历史地位、代表人物的思想以及浙东学术思想的实践体验和当代价值进行了热烈、有深度的探讨,充分挖掘了明清浙东学术研究的新领域.大会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
王夫之是我国明清之际的伟大启蒙思想家。他在当时政治风云变幻莫测、宋明道学流弊严重禁锢的历史条件下,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恢宏气魄,独立思考,勇发新论,留下了许多具有思想解放特色的不朽篇章,系统地表达了他在政治、哲学、史学、  相似文献   

6.
章学诚与清代史学新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学诚是中国古代史学史上杰出的史学理论家之一.他用毕生心血结撰成博大精深的<文史通义>,以"六经皆史"为纲,以"史学经世"为宗旨,对清朝乾嘉时期盛行的考据学风进行了尖锐、全面的批判;在批判中建构了以"史学经世"为指归的新史学体系;<文史通义>及其编修的方志是他史学理论的生动实践;深悉社会现实、承继浙东史学、明辨器道关系是他史学勇气和史学理论产生的三大根源.  相似文献   

7.
正在《侯外庐著作与思想研究》(33卷)出版发行之际,由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西北大学社科处共同主办的"侯外庐学术思想研讨会"于6月18日在西安隆重举行,共三十余位学者参加会议。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研究中心主任瞿东林教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陈谷嘉教授,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任大援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研究室主任张海燕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  相似文献   

8.
褚纳新 《寻根》2006,(1):65-71
浙东素称人文渊薮,南齐时余姚人虞和是浙东地区有史可考最早的私人藏书家。自宋室南渡之后,浙江成了全国的学术著述版刻中心,民间藏书蔚然成风。明代,随着姚江学派的兴起,余姚的科甲扬名于天下,“衣冠文献,益盛以大”。读书成就了学人的前途,也造就了一方乡土的藏书之富。泗门,这一浙东富庶之地上的书香古镇,其藏书文化,更值得一书。  相似文献   

9.
论明代蜀学家任瀚的学术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明代任瀚的学术、教育思想进行了初步研究,指出任瀚学术由博采百家到学宗程朱,最后“反求六经”,作为一种学术实践则由任瀚开其端。晚年尤精研易学,深有所得,为明代易学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任瀚工诗,诸体兼备,言必有物,体现其政治、史学等思想;其教育思想因人造就,注重实用。由此可见,任瀚是明代中期“蜀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0.
经过两宋巴蜀学术人才辈出的鼎盛局面之后,元明清三代的巴蜀学术,除明代及清初的巴蜀学术较为可观外,总的状况是人才凋零,学术不振。但是,巴蜀学术在这一时期仍有发展,并出现了一些有全国影响的大学者,如杨慎、唐甄等人。 按照《四川通史》一批学者们的划分,清代鸦片战争以后,作为四川近代史的范围,本文所指清代,也以1840年的鸦片战争为界。然而,这种分界,就学术史来说,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因为学术史与社会的历史发展二者之间,并不是完全同步的。 1.元代的四川学术大略 建立元代统治的蒙古族,在社会发展诸方面都远远…  相似文献   

11.
張旭東 《中国文化》2010,(1):131-138
<正>纵观我国学术史,每个时代,大抵都有新旧之争,然皆未若清民之际为烈。似乎可以说,"新旧之争"四个字已成为民国学术史的关键词。然何人为新,何人为旧,既难截然一划而分,而旧中蕴新,新又返旧,更趋复杂。本文截取片段,不过尝鼎一脔,  相似文献   

12.
季剑青 《东方文化》2002,(5):101-105
明清易代之际的巨大变革,带给士人以深刻的创伤体验。作为化载体的士大夫群体,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对明代的制度、学术和历史进行反思。我在这里所关注的是“人”一词在当时语境中所具有的贬抑性含义、尽管在士大夫那里,“人”始终和“规模字句”“不务世事”等负面评价相关,  相似文献   

13.
陈拙 《华夏文化》2000,(1):62-64
梁启超之所以为清末民初学术界的卓然大家和新史学奠基人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对学术史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回顾梁启超对学术史研究的成败得失并对其研究方法及成果进行科学评介,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以下仅就梁启超所著《近世之学术》和《清代学术概论》这两部学术史研究专著,  相似文献   

14.
吴冰 《华夏文化》2007,(3):31-33
明清时期西安城尽管早已不作为首都,但仍是西北重镇,因此这一时期西安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它肇基于隋代大兴城和唐代长安城的皇城。唐末佑国军节度使韩建放弃原长安城的外郭城与宫城,仅以皇城为基础改筑新城。明初重建西安城,以唐末韩建所筑新城为基础,西、南两面仍依原城位置,东、北两面墙垣各向外延伸约三分之一。清代沿用明代西安城,城垣范围与形制因袭明代之旧。明清西安城市的发展,从城内街巷名称就可体现出来。街巷名称丰富多样,比五代至元代有了很大扩充,其中许多都沿用至今。根据街巷名产生的原因,其命名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种:一、因…  相似文献   

15.
传统蒙学读物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炳照 《寻根》2007,(2):4-7
一中国传统蒙学教育有悠久的历史。商周时期,就曾盛行“保傅之教”;汉唐之际,蒙学教育更广泛推行于宫廷王室和达官贵人家庭;宋元明清又有进一步发展,一般庶民子弟也多能受到相当程度的蒙学教育。所谓“养正于蒙”(《周易传义大全》卷三)、  相似文献   

16.
发生在明清之际的蜀难由"晚明蜀难"和"易代蜀难"两个历史阶段构成。期间,作为四川地方社会主体的蜀民惨遭杀戮和伤害,其受祸之惨酷,不仅旷古罕见,也为国内同时期其他地区所不及。传统士人对这一悲剧的检讨,大多建立在浅表的认识层面上,将其归结为"天怒人怨"两个方面。本文透过历史表象,洞悉此次蜀难既是明代制度败坏的产物,又是17世纪极端气候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滇中文化》2007,(4):55
明清两代是我国地方戏曲声腔剧种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清康熙、乾隆之际盛行“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四大戏曲声腔。所谓“南昆”,是指产生于元末的昆山腔。它经明代嘉靖年间魏良辅等人改良加工以后,其流行地区逐渐扩展,对许多地方剧种影响深远。所谓“北弋”,是指产生于元末的弋阳腔,起源于西弋阳一带。在明嘉靖时就流行于南京、北京、湖南、广东、福建等地。  相似文献   

18.
陈寅恪先生的宋代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陈寅恪先生在1935年所作的《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序)中自称:“寅恪不敢观三代两汉之书,而喜谈中古以降民族文化之史。”①作为一代史学宗师,他在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元蒙史、明清之际史等方面,都留下许多经典性的论著,而唯独没有关于宋代的著作,甚至连一篇专题性的史论也未见。然而在对我国历朝历代的“民族文化”的总体评价上,他对宋代文明的评价之高,远远超过了任何别的朝代。这是一个值得人们深长思之的现象。从现在仅存的一些材料来看,他的有关宋代的论述虽较零散而观点却自成系统,用语大都简要而含意又极明确,而…  相似文献   

19.
陈国威 《寻根》2008,(1):43-48
《文史知识》2006年第7期刊登了苏生文先生的《明清来华西人吃什么?》一文,细致地探究了明清之际来华西人的饮食状况。据笔者所知,目前学术界于此鲜有较为系统的研究,因此,苏文的研究相当有意义。但遗憾的是,文章中关于清代的部分多是鸦片战争后的内容,涉及鸦片战争前的不多。现笔者在苏先生的基础上尽力补充一些鸦片战争前寓华西人在华饮食的大致状况,算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一点思考吧。  相似文献   

20.
江南明清建築中門窗格子藝術,有着獨樹一幟的内涵,顯示了中國藝術精神。 人類築巢而居,旣需安全,又要采光,這是門窗格子初始要求。河姆渡文化杆欄式建築已有了柵欄應用,宋《營造法式》對門窗格子有詳細的规定形式。江南古建築能證明是明代以前的原迹木質門窗格子尚未發現,明清建築留下的很多門窗格子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