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第48页的“对流”演示实验,是把装有冷水的烧瓶悬空架在铁架台上。水静止后投入一些高锰酸钾的晶粒,使它沉到水底。用酒精灯的小火在烧瓶的下面对准晶粒加热,我们会看到,晶粒周围的紫红色液体向上升形成一股股细流。然后又沿着瓶的边缘流回瓶底。不一会,整瓶水都成了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这个实验的效果较为明显,是可以成功的。但是在烧瓶中加入高  相似文献   

2.
初中物理第二册第二章“对流”一节,为使学生直观地看到液体的对流过程,课本上采用“把高锰酸钾晶粒放入装有冷水的烧瓶中,使它沉到瓶底,然后用酒精灯小火在烧瓶下面对准高猛酸钾晶粒加热”的方法。课本上讲“会看到紫红色的溶液向上升,再沿烧瓶的边缘沉到瓶底”。很显然这是通过观察紫红色高锰酸钾溶液的流动过程来说明水的对流过程的。 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用上述方法实验时,当把高锰酸钾晶粒(不管大粒还是小粒,而实验室中一般存放的是小粒)刚放入冷水中时,整个烧瓶中的水瞬时变成紫红色,小粒高锰酸钾完全溶解,但由于烧瓶中的水已变成紫红色,也看不到课本上所描述的“晶粒周围紫红色的溶液向上升起,形成一股股细流,然后又沿着烧瓶边缘流回瓶底”的现象,更不用说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3.
一、“对流”演示实验的改进 初三物理第二章关于对流的演示实验,课本介绍的方法虽然可行,但由于高锰酸钾极易溶于水,把它放入烧瓶后,晶粒下降过程中很快就染脏清水,并且在加热时会加快高锰酸钾的溶解,不易看出紫色溶液的“一股股细流”上升。对此,我们做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4.
现行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第二章中水的对流演示实验,是一个比较难做的实验。其主要原因在于烧瓶内的高锰酸钾容易溶解,实验中往往来不及看清楚实验现象,整瓶水都变成了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了。有一些教师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如:使用橡胶粒来代替高锰酸钾;使用铝箔和甘油来代替高锰酸钾和水;采用冷水热水对流等等。我们所设计的“水的对流演示仪”,较好地解决了演示中的一些问题。现介绍如下。演示仪包括500ml烧怀一只,无色可乐瓶一个,内  相似文献   

5.
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水的对流演示实验,按照课本的实验装置,演示效果很不理想。主要原因是高锰酸钾晶体进入水中溶解得较快,使整个烧瓶里的水很快就变为紫红色,学生几乎观察不清楚水的对流路径。为此笔者对这个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现介绍如下。 器材:锥形烧瓶一只,去掉瓶底的透明普通瓶子  相似文献   

6.
如图装置是初级中学《物理》第二册上演示气体热膨胀的一个实验装置。本人对这个实验进行扩充取得良好的演示效果。一、演示物体的微小形变如图为了避免用手接触烧瓶,会给烧瓶加热,双手用厚纸或木块挡住,再用适当大的力挤压烧瓶,可明显看到带色液柱的移动,从而说明烧瓶的微小形变。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第二册p.33气体的热膨胀演示实验,直观、明显,但缺陷是水柱不易控制。对此,笔者作了如下改进。 [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将一内径3~4毫米的玻璃管弯成U形,用橡皮塞和200毫升的平底烧瓶紧密相连。 [演示步骤] 课前在一个烧杯中放适量带红色的水,U型玻璃管一端能侵入水中约10毫米,用手握住烧瓶,将玻璃管离开水面,对烧瓶里空气加热约1分钟,从烧瓶中排出一部分空气,再将烧瓶放回图示位  相似文献   

8.
1 水的对流 做水的对流实验,往盛水烧瓶中投入高锰 酸钾晶粒时,未对烧瓶加热,水就有些显紫红 色,影响了实验效果。若用打字蜡纸的衬纸将 高锰酸钾晶粒包住,外缠些铁丝以利下沉。这 样处理后,就无上述现象出现,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负压制氯气     
负压制氯气合肥二中(230022)陈世春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五点说明:(一)负压是依靠尾气出口接一抽气泵而造成的.(二)用高锰酸钾与8mol/L的盐酸反应制氯,可不需加热,以减少氯气的泄漏。(三)用蒸馏烧瓶代替传统的园底烧瓶,烧瓶橡皮塞可少打一个孔,以...  相似文献   

10.
初中《物理》第一册中关于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是这样叙述的:“在烧瓶里放入少量碘,并且对烧瓶微微加热,注意观察碘的状态有什么变化.停止加热,仍注意烧瓶中碘的状态的变化”.(图1为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我认为此实验应作如下改进:“将少量碘放入烧杯内,把烧杯放在铁架台石棉网上,再将装有适量的冷水的圆底烧瓶放在烧杯上,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观察加热过程中和停止加热后碘的状态的变化.(图2为改进后实验的装置)图1       图2  教材中实验存在的问题:1.用手拿着烧瓶并用酒精灯对其加热不当.用手拿着演示,教师距…  相似文献   

11.
现行初二物理教材演示磺升华实验以后,附着在烧瓶上的磺晶体课后应及时清洗,其原因一是碘晶体会升华为碘蒸气,从烧瓶口慢慢逸出污染空气,由于碘蒸气有毒,影响师生身体健康;二是会影响下次课堂的实验效果。清洗时可在烧瓶中倒入少量酒精,轻轻摇动使碘晶体溶解,再用...  相似文献   

12.
一、苯和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的演示实验苯和氯气在紫外光的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六氯环己烷(简称六六六),是苯的一个重要化学性质。讲述苯的这个化学性质时,可用如下方法进行演示实验。用排气集气法在一个250—500毫升的烧瓶里收集氯气后,用铁夹将烧瓶夹住平放;再用带大橡皮球头的滴管或医用喉头喷雾器吸入数毫升苯,挤压球头,使苯成雾状喷入烧瓶,在太阳光下,即见瓶内白烟翻滚,反应现象十分明显,全班同学均可看到。反应完毕后,可在烧瓶内壁看到白色六六六晶体;揭开瓶盖,还可闻到六六六的特殊气味。  相似文献   

13.
现行初二物理教材演示磺升华实验以后,附着在烧瓶上的磺晶体课后应及时清洗,其原因一是碘晶体会升华为碘蒸气,从烧瓶口慢慢逸出污染空气,由于碘蒸气有毒,影响师生身体健康;二是会影响下次课堂的实验效果.清洗时可在烧瓶中倒入少量酒精,轻轻摇动使碘晶体溶解,再用清水冲洗即可.  相似文献   

14.
在热学中有个演示实验:烧瓶中的水沸腾后,将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可以看到水再次沸腾.  相似文献   

15.
一、通过创新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演示实验需要创造性地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做好演示实验的改进工作.如中学物理课本第一册图11-4,“鸡蛋将怎样?为什么?”的演示实验可以改进为:把广口瓶换成150ml平底烧瓶,把去壳的熟鸡蛋换成去壳的熟鹌鹑蛋,演示时把一端浸过酒精棉的铁丝点燃后迅速插入烧瓶中,  相似文献   

16.
在初二物理中,常用的演示电流热效应的实验装置有两种,一种是用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在平底烧瓶中加热煤油,并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的示数大小来判断各金属丝上产生的热量多少;另一种是用焦耳定律演示器来演示,该装置是通过导体加热密闭容器中的空气,  相似文献   

17.
一、实验导入法。例如,教“热胀冷缩”时,先演示“热喷泉”实验。一只盛有少量水的烧瓶,瓶口塞有带玻璃管的瓶塞,玻璃管直插到瓶底。教师用热水浇在烧瓶外面,瓶里的水立刻从玻璃管喷出,就像喷泉一样。教师演示完毕,要求学生想一想,为什么水会从瓶里喷出来?学生看了实验十...  相似文献   

18.
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是使学生理解坚硬物体受力形变的关键一环,高中物理课本中介绍的装置效果不明显,可见度太小。,笔者作了如下的改进,收到了较好的演示实验效果。1.器材及制作取一只中号烧瓶及一个能塞紧烧瓶的橡皮塞子,一枚医用针头;用针头反穿过橡皮塞子的中心轴线,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这里介绍一则用水灭声的实验.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演示用水浇灭声音.在大烧瓶内装水10~15 mL,在穿过橡皮塞的橡皮条下端悬吊一玩具小铃,将套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给烧瓶加热,烧至玻璃管上端橡皮管口排出水蒸气时(尽量赶出瓶内空气).关闭夹子,摇晃烧瓶,就  相似文献   

20.
对演示实验“人造雪景”的改进英山教委仪器站陈鑫(436700)英山程咀中学胡光很多资料介绍用卫生球制“人造雪景”:将卫生球碾碎放进插有树枝的烧瓶中,在酒精灯火焰上摇动烧瓶,微微加热,出现萘的升华,停止加热,烧瓶内树枝上便可出现洁白玲戏的“人造雪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