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纪行赋渊源于屈原《九章》中的《涉江》、《哀郢》两篇,通过刘歆、班彪、班昭、蔡邕等人的创作实践纪行赋有了固定的模式。建安时期"七子"对纪行赋的题材有所拓展便产生了军旅纪行赋。"七子"的赋作除了军旅纪行赋之外还有都邑赋、田猎赋、游览赋、山水赋、物色赋、情志赋、哀伤赋和咏物赋等多种类型。军旅纪行赋是建安时代的产物,因此有它独特的产生原因、文体特征和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2.
李云之死是考证《述行赋》创作时段的最重要的参照物。依据《后汉书》记载及对当时朝廷所任命的其他官职考察,李云之死应以袁宏《后汉纪》所载延熹二年为准。《述行赋》为汉代纪行赋中的名篇,而纪行赋的时效性强,写作时间与行旅同步或略微延迟。另外,单超在延熹三年正月去世,而《述行赋》中对此未提及,其写作时间当在此之前。综合考察,《述行赋》的时间定在延熹二年九月到十一月之间为宜。  相似文献   

3.
昔文士羁旅,多作行旅赋,经途草泽之际,或欣于山水之美,或怵慑羁役行难,途中之所见、所闻、所感,往往映射内心情志与理想。屈原一生三度遭遇放逐,足迹经湘江,越洞庭,渡沅水,彷徨山泽,无所告诉,因而写下《离骚》《涉江》《哀郢》《抽思》《远游》等诸多纪行之作,文采斐丽,寓意愤然,自汉代刘向继作《远游赋》之后,启示骚体纪行赋的写作。  相似文献   

4.
"客主以首引"为赋的体制之一。所谓"客主":或为真实人物,或为虚构人物,或客为虚构人物而主为自己,或为假托人物;"客主"对话,有时会出现在篇末。"客主以首引"有利于赋的"风(讽)谏"的展开,一是使讽谏有的放矢,所谓讽谏什么;二是讽谏不直指帝王而直指"客",很好地完成委婉进言的讽谏。"客主以首引"的一问一答又为赋作叙事情节的层层演进提供了绝好的形式,并使赋作有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客主以首引"使《答客难》之类赋作可以以批驳对方的质疑来自我展开励志抒怀。有的赋不立"客主以首引",如《文选》赋"志"类作品特别强调自我立志,《文选》赋"纪行"类、"游览"类、"江海"类作品是游走式的构成方式,这是赋作自身特殊意味所决定的。中古赋序的大量产生,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客主以首引"的影响。"客主以首引"已经成为赋的文体象征,也是文学作品追溯"记言"传统、追溯语言交流功能的象征。  相似文献   

5.
抒情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传统和特色,抒情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以实现情感的对象化、物质化.随着文学形态由四言诗、骚体到赋体的变化,结构诗文的抒情方式自然也会有所不同.在这一抒情方式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纪行赋抒情方式的多样性及其创造性值得注意.本文主要以<北征赋>为例,从情以景观、情以事观、情以理观三个方面考察之.  相似文献   

6.
文天祥的南下纪行诗是一部英雄历险记,采用诗文结合、联篇吟咏的方式,赋笔直书,它是抗元的战鼓,质朴雄壮,震撼人心。文天祥的北上纪行诗则是楚囚行吟录,抒亡国恨,明殉国志是它的主旋律,写作艺术也有显著变化,风格幢慨悲凉。文天祥的集杜纪行诗以集句纪行而如同己出,它不是南下、北上纪行诗的简单重复,有新的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文天祥的纪行诗转益多师,不主一家,受影响较大的是杜甫和范成大。  相似文献   

7.
《九章》是我国旅游文化史上最早的纪行抒情组诗,具有旅游文学纪行诗的文学形象性、纪行性真实、述志抒情性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8.
赋的内容与形式都表现出叙事特征,内容方面的叙事特征表现在赋序叙事、典故叙事与喻事、写人纪行,形式方面的叙事特征表现在客主问答的叙事框架、虚构想象的叙事模式以及描写与叙述相结合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9.
先秦时期诗、骚、赋的关系,历来众说纷坛。以《离骚》、《九辩》为代表的骚,在形式、意境、情调、风格上,对以《诗经》为代表的北方诗歌及南楚民歌都有着深厚的继承关系。以《高唐赋》、《神女赋》为代表的赋则继承并发展了《诗》的描摹、讽刺特征。由于骚体兼诗、赋的双重特征,它在形式、布局与抒情性上对赋的影响是直接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10.
贾谊为汉初骚体赋的代表作家。《汉书·艺文志》载“贾谊赋七篇”。今存五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楚辞》载有《惜誓》,《古文苑》载有《早云赋》、《(竹虚)赋》。而《(竹虚)赋》残缺甚多。这些骚体赋是受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的直接影响而于汉初刚刚形成的一种赋体,它是汉赋的雏型,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锦鞍赋》是温庭筠在成通元年(860)后、七年(866)前为女道士、诗人鱼玄机而作。这篇赋借锦鞍颂赞鱼玄机的美丽不凡,并寄有对她被李亿遗弃后的安慰之意。该作虽然从陶渊明《闲情赋》脱化而来,但是以锦鞍为赋,以词境、词法入赋,是前所未见的。南宋词人刘过《沁园春·美人足》选材、取意、以赋法写词,有取于《锦鞍赋》之处。  相似文献   

12.
先秦时期诗、骚、赋的关系,历来众说纷纭。以《离骚》、《九辩》为代表的骚,在形式、意境、情调、风格上,对以《诗经》为代表的北方诗歌及南楚民歌都有深厚的继承关系。以《高唐赋》、《神女赋》为代表的赋则继续并发展了《诗》的描摹、讽刺特征。由于骚体兼诗、赋的双重特征,它在形式、布局与抒情性上对赋的影响是直接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13.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来源于《周易》.《周易》中的赋、比、兴具有以“比”为主,兴的数量较少,比赋合用,比兴合用,且形象性、艺术性、文学性还不够明显等特点,可以说《周易》是赋、比、兴的萌芽期.随着人类文明向前发展、人们思维方式的日益成熟,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中逐步得到发展并走向成熟,这也是后代文学史作重视《诗经》中赋、比、兴表现手法的原因.到了楚辞中,赋、比、兴走向融合,比兴呈现群体化、象征化,形成象征体系,达到繁荣.之后,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已经完全融入到文学创作中,对后世的诗词、文学批评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将《湘西纪行》与《桂林集》(上卷)的所有篇目进行了逐一比对之后,考论了两集重出篇目的四点差异,同时比较了目前所见两种版本《桂林集》之异同。目前整理《桂林集》,应以日本内阁文库本为底本,曹岱华刻本为校本,并以《湘西纪行》为《桂林集》卷上的参校本。  相似文献   

15.
赋史述略     
赋是一种非文非诗或是兼有诗歌散文特点的特殊文体.它既有散文的铺叙直陈而无其散漫无韵,它有诗歌的音韵节奏而又无其严整格律.但是,对于赋这一文体定义的界定,却并不是一开始就被人们所掌握的.《诗经·大雅·烝民》“毛传”云:“赋,布也.”王逸《楚辞章句》云:“赋,铺也.”刘熙《释名》云:“敷布其义谓之赋.”钟嵘《诗品》云:“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文选·<文赋>注》云:“赋以陈事.”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云:“赋者,铺也.铺采摛文.”朱熹《诗集传》云:“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而班固《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则云:“赋者,古诗之流也.”《文选·<三都赋序> 》云:“故知赋者,古诗之流也.……存其所感,咸有古诗之义.”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云:“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者也.”刘熙载《艺概·赋概》云:“赋无非诗.”章太炎《国故论衡·辨诗》云:“诗与赋未离也.”又司马迁《司马相如叙传》云:“作辞以讽谏.”扬雄《甘泉赋序》云:“奏《甘泉赋》以风.”《羽猎赋序》云:“聊因《校猎赋》以风之.”皇甫谧《三都赋序》云:“昔之为文者,……本乎劝戒也.”又《西京杂记》记司马相如云:“赋家之心,包括宇宙.”又,“依类托寓.”皇甫谧《三都赋序》:“赋也者,所  相似文献   

16.
荀子的文学作品虽不多,但影响较大,故而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荀子》中有民歌体的《成相篇》,被称为"弹词之祖"和"三三七言"诗体的开创之作;在文学史上,个人自作而称为诗的,最早是《荀子.赋篇》中附录的《佹诗》。《荀子》中还有以赋命名的《赋篇》,这是文学史上现存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品,它和楚辞诗体一道促成汉赋的诞生。  相似文献   

17.
宋玉赋中的女性形象以《高唐赋》、《神女赋》为代表可分为奔女和神女两大系统。奔女赋快速消亡,奔女形象融入诗歌;神女赋则形成了系列。正统系列以曹植的《洛神赋》为代表,分支系列以陶渊明的《闲情赋》为代表。唐前神女赋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发展轨迹,除时代风尚的变化、作者的个人特点等因素外,其以刻画女性形象为主体,追求人生信念和终极理想以及对因求而不得而感慨伤怀加以唯美表达的特质是起了主要作用的。  相似文献   

18.
潘岳<西征赋>作于元康二年(292)五月他被重新起用为长安令之后,该赋表明他是一个很有感情也很敬业的人,同时更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作家.何晏<景福殿赋>作于太和六年(232),该赋表明他在魏明帝曹叡时期并未受到打击,其处境比起曹丕的时代来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赋中多歌功颂德之辞,具有浓厚的儒家色彩,完全合于明帝的意识形态政策,又带有某种道家无为而治的气息,充分流露了他本人的思想.嵇康<琴赋>的章法完全是传统的,而内容则全新,嵇康认为音乐只有审美的作用,让人们得到感情和心理上的满足,与政教无关.这样的纯艺术论具有反儒家旧传统、体现人性解放和文艺自觉的重大意义,这是先前以乐器为题材的辞赋根本未尝涉及的;他在论音乐的名篇<声无哀乐论>中更详细阐释了这一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现存赋史中拟宋玉《风赋》的作品主要出现在南朝与清代。南齐谢朓、沈约、王融都曾作《拟风赋》,与汉晋赋家写风多带经学或玄学之气不同,南齐谢朓等的《拟风赋》不仅表现出文学沙龙氛围下赋体作品的一些新特点,而且表现出向宋玉二元化赋风传统回归的倾向;清代赵新、秦毓麒、袁宝璜、沈湛钧、包祖同等的《拟宋玉风赋》则以宋玉《风赋》为标的或导源,在回归宋玉赋风传统的同时,或正面表现以风为谏的主题,或出于雅兴而侔色揣称,或表现赋家化典为赋的创作才能。一些拟风赋名为拟宋玉,实有拟汉魏六朝赋之迹;受律赋创作风气的影响,清代拟风赋有以律拟古等新特点。  相似文献   

20.
屈原《九章》是我国旅游文化史上最早的纪行抒情组诗。《九章》描写众多文学形象,创造意境,记叙屈原遭馋被逐的事件、时间、行程、地域环境,抒发不幸遭际的特有情思,具有旅游文学纪行真实性的最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