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最近,“热+动词性语素”的词语频频出现在媒体及我们日常生活的语言中。如“热播”“热炒”“热卖”“热评”“热销”“热映”等。其中,“热”的语素义是词典的义项中所没有的,可以看作是“热”所显现出来新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Packard的形类描写法对彝语复合词构词的结构和形类进行描写。还借鉴了其语素的四分法:功能词(自由的、功能的),根词(自由的、实义的),粘着词(粘着的、实义的),词缀(粘着的、功能的)。彝语复合词构词法类型丰富,其中名词有5种;形容词有4种;动词构词法比较单一,主要有2种;还存在一定量的多音节复合词。从构词语素的自由程度来看,无论哪种词类,主要呈根词+根词、根词语素+粘着词根语素、粘着词根语素+根词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正点”一词广泛流行,衍生出许多新义。作形容词时,其语义特征为[+符合某种标准][±带有轻松、戏谑、调侃语气];作名词时具“重点、要点”义。除概念义外,其色彩义也有所变化。“正点”的流行及其语义变化有着社会、语言使用者以及语言自身等多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4.
汉魏以后的汉语,新词数量增加很大,其中出现了通过比喻手段使古汉语中的两个单音节词组合成新的双音词,并被广泛运用。这些词主要是动词、名词和形容词。这类动词的结构特点是“名词语素+动词(名词)语素”;名词的结构特点是,结构中前后语素之间的语法关系一是定中关系,二是并列关系;形容词的结构特点是“名词语素+形容词语素”  相似文献   

5.
“呛”词已经出现了一些新义现象,而“呛声”则是目前我国台湾地区书面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不仅在生活领域,而且在涉台新闻媒体频频出现,呈现出一种多义倾向。它是当前台湾岛内政治局势在语言中的折射和反映。就两词最近的引申义来看,它们是等义词,但句法、语用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作为一个离合词,“呛”与“声”的结合不严密,它总是以一个自由语素的身份与其他词语构成新词,其构词能力很强。这在我国其他方言区多有体现。  相似文献   

6.
“呛”词已经出现了一些新义现象,而“呛声”则是目前我国台湾地区书面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不仅在生活领域,而且在涉台新闻媒体频频出现,呈现出一种多义倾向。它是当前台湾岛内政治局势在语言中的折射和反映。就两词最近的引申义来看,它们是等义词,但句法、语用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作为一个离合词,“呛”与“声”的结合不严密,它总是以一个自由语素的身份与其他词语构成新词,其构词能力很强。这在我国其他方言区多有体现。  相似文献   

7.
"山寨"是2008年最流行的词语之一,但它的用法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两个义项都不相符, "山寨"在当前语境下产生了新的义位.文章从词汇语义特征.分布特征和使用的语境条件三个方面对"山寨"的新义位进行分析.我们认为, "山寨"的使用是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构词方式主要有两种:山寨+核心语素(名词性),山寨版+核心语素(名词性);词汇语义语素包括[+模仿性、+非正规性,+操作简单易行、+眨义色彩、+反传统]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东晋汉文佛典《中阿含经》中双音并列复合结构的语义复合关系有同义语素的组合、反义语素的组合和相关义语素的组合三种,每种之内又有名词性语素与名词性语素的组合、动词性语素与动词性语素的组合和形容词性语素与形容词性语素的组合等多种方式.语义关系上,有两个语素共同表义、两个语素融合后表义和仅有一个语素表义等.  相似文献   

9.
性质形容词作定语主要是给中心名词分类,而分类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中心名词的指称,这就决定了性质形容词作定语的语义指向只能是它所修饰的中心名词。从词汇化的角度来看,现代汉语中大量存在的“形容词性语素+名词性语素”的词是由形容词和名词的典型组合经固化形成的,而非典型的组合,没有固化为词。从“性质形容词+核心名词”结构所具有的主观性上,分析了性质形容词的语义指向。  相似文献   

10.
"翻天""上天"与其他语素构成新兴程度表达式"X翻天/上天"时,两者在句法功能特点和词语搭配选择上存在异同。从句法功能来看,它们均具有唯补性,"翻天"对前置词的黏附性要高于"上天","上天"的语法化程度更低。从搭配选择来看,两者都偏爱单音节的动词或形容词,"翻天"倾向于消极义词,"上天"则倾向于积极义词。不过,这只是一种习用性差异,随着语用的泛化,它们在词语音节数量和语义特征选择上的限制有所弱化,搭配范围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