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住有所居”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目标,也是政府肩负的执政责任。它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明确自身职责和角色定位,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走出在产业定位、征地拆迁、房价调控、市场失效、住房保障、住房消费、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误区,探寻出一条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征地拆迁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如何化解城市建设进程中征地拆迁所引发的各种矛盾纠纷,是地方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安徽省滁州市"大滁城"建设征地拆迁工作的调研分析,构建以普法教育为核心的宣传机制、以信息预警为核心的干预机制、以民生利益为核心的补偿机制、以法律手段为核心的处置机制是有效化解征地拆迁矛盾的路径所在。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在城镇化进程中,由征地拆迁为诱因所引发的集群事件时有发生,造成的后果让人触目惊心。以行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视角,采用其心理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在征地拆迁过程中集群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揭示我国当下征地拆迁中集群事件发生的原因。只有了解人们在集群事件中的行为反应规律,才能正确预防和应急处理集群事件。  相似文献   

4.
快速的城镇化产生了被征地农民及其经济发展权问题。被征地农民经济发展权问题影响了城镇化的进程,不利于统筹城乡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湖南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被征地农民经济发展权的实现面临现实困境,应从被征地农民经济发展权保障的法律法规完善、政府责任强化、加强用地单位对失地农民的用地责任、提高失地农民法律维权意识与法律素质以增强其法律维权能力等方面保障被征地农民经济发展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赣南乡村聚落城镇化的现状是水平低、发展快、困难多、压力大、质量差。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资金不足、聚落规划不科学、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力水平低和政策制度不完善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大资金投入、科学开展城镇规划、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区域移民、提高农业人口素质、改革政策制度。  相似文献   

6.
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县域经济的发展联系紧密.灰色关联度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潜力因子与县域经济发展最为密切,其次是公平因子、治理因子、环境因子与保障因子.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影响最显著,第三产业还未能真正成为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推动力量.因此,须从产业结构、分配机制、生态环境等方面提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以促进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既有对征地拆迁的研究多采用抗争政治的视角,认为征地拆迁中之所以会出现诸多问题和冲突,关键就在于政府对农民的掠夺与农民奋起抗争.然而通过考察城郊农村征地拆迁前农民对征地拆迁的预期和态度,发现城郊农民非但不反对征地拆迁,反而盼望征地拆迁,积极地为即将到来的征地拆迁及其利益博弈做准备,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政治社会影响,包括村庄派性政治、地权冲突、人际关系瓦解等.这些问题和冲突一直延续到征地拆迁过程并影响着征地拆迁.  相似文献   

8.
民生型城镇化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是实现我国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从经济高效、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和谐四个方面阐述了民生型城镇化的内涵。然后,从经济结构失衡、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危机加深、社会矛盾问题突出四个方面分析了民生型城镇化发展的现实动因。基于这些动因的分析,从转变思维模式、构建完善的城镇化支持体系、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四个方面,提出我国民生型城镇化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特色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土地城镇化以土地国有化和强制征收为主要特征不断侵犯农民土地合法权益。土地发展权界定不恰当、征收程序不规范、征地补偿不合理等诸多弊病,导致恶性征地拆迁事件、土地财政腐败等问题频发,削弱了经济发展的动力,严重损害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破坏了社会稳定大局。此外,土地过度城镇化,严重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因此,规范和完善土地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土地征收补偿问题极其重要,是再次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征地拆迁是城市扩容面临的重要课题。常德市采取的公寓楼安置模式在城市扩容和保护耕地红线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创新了拆迁安置模式,达到了城市发展集约节约用地的目的。公寓楼社区公共管理模式不仅关系到征地拆迁工作本身的成效,更关系到安置户的民生福祉和城市的科学发展。要直面公寓楼社区公共管理的突出问题,明确主要任务,创新理念,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业主选择+社区整合”的公共管理格局,按照统筹推进、健全体制、整合资源、责任考评的路径,使公寓楼社区公共管理成为推进安置居民城市融入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11.
生态型城镇化就是贯彻生态文明理念,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的城市化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是经济、环境和社会一体化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生态型城镇化建设是黄河三角洲地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必然要求。黄河三角洲生态型城镇化面临着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等多方面的挑战,为此,必须从牢固树立生态化发展的理念、科学规划生态城镇建设的布局、积极发展高效生态产业、加快生态科技创新、健全考核机制等方面推进生态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因素中,体制机制障碍是重要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一定要突破户籍、就业、征地等方面的体制障碍,建立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保障措施,全方位推进城乡一体化,即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资源配置一体化、产业发展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体化、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就业与社保体系建设一体化及社会管理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现状进行研究,认为要实现城镇化与改善民生关系,必须科学布局城市体系,提升城镇规划编制水平,推动城镇化均衡发展;必须创新投融资体制,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深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户籍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强化城镇化的产业支撑,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必须重视城镇化中的文化建设,打造文明城镇。  相似文献   

14.
通过阐述当前农村征地拆迁中利益博弈的空间、主体与策略,揭示征地拆迁的利益博弈实质和征地拆迁问题的根源,破解对征地拆迁的某些误解。研究发现,征地拆迁中的问题和冲突来源于利益博弈空间与具体政策实施和操作过程,而非根本的征地拆迁制度及其补偿制度。减少和克服征地拆迁中的问题和冲突,应着眼于调整具体政策实施和限制利益博弈空间。  相似文献   

15.
征地拆迁过程中发生的矛盾在我国屡见不鲜,血案命案时有发生,由冲突升级为关天命案究其原因就在于征地补偿问题.协商出一个双方满意的补偿方案才和平解决征地拆迁问题才是终极解决问题之道.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安徽省"十二五"规划目标,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社会民生、资源环境、市场经济五个方面构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因素,以TFP贡献率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衡量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各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在稳增长的基础上,以社会民生为重点,扩大内需,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灰色势力介入征地拆迁领域谋取经济利益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的土地权益,它同时也诱发了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通过对H新区的田野调查发现,灰色势力主要从基层政府治理、乡村自主治理以及工商资本主体三个层面介入征地拆迁领域。在征地拆迁的利益分配中,灰色势力行为呈现出强制性、隐匿性、依附性、渗透性及掠夺性等特征。基层政府治理机制不健全和乡村治理主体虚化为灰色势力介入征地拆迁领域提供了制度空间和行为空间,工商资本和经济利益密集输入到乡土社会为灰色势力逐利提供了必要的利益空间,农民集体行动困境则使灰色势力行为难以受到监督和惩罚,为其成长提供了社会空间。因此,应从完善基层政府治理,提升乡村治理能力,规范征地拆迁程序以及强化农民自主监督等方面遏制灰色势力介入征地拆迁领域。  相似文献   

18.
永州市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存在征地范围过宽、征地补偿标准不合理、对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办法不完善、相关法律基础薄弱、征地程序和征地管理及监督不规范等缺陷,农村大量集体土地被征收,土地供需矛盾增大,有关失地农民的信访案件越来越多,影响了社会的稳定,造成了许多社会不和谐因素。本文通过对三年来永州市征地拆迁方面的信访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介绍了永州市征地拆迁信访问题的基本情况,分析了信访问题产生的根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减少及处理信访问题几点建议。为永州市征地拆迁信访工作的良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使政府与群众的关系更加和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程序规定缺少被拆迁人的事前参与,征收缺位,拆迁许可规划缺少程序保障,补偿纠纷裁决缺少中立性。针对这些问题,应逐步对拆迁程序进行完善,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扩大就业是保障民生的根本问题,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途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解决我国就业工作的矛盾和问题,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政府公共就业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