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教学的主体因子是人,“教”和“学”是以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存在为前提的,因此,全脱离开生命的体育教学是不存在的。不管是传统体育教学还是现代体育教学,都是以生命存在为基础,由于指导思想的偏差、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及操作技巧的问题,体育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许多不应有的生命异化现象,生命的发展与完善没有被提升到应有的地位。本文尝试建构一种新的理念,从生命角度来理解体育教学,其目的在于突显体育教学生命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生命教育”理念,特别是体育教学在“生命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出发,在分析了高职体育教学中忽视“生命”的现象的基础上,再结合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特点,对高职体育教学理念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1.“新快乐体育”目标:从完成任务向“教学即生存”转变。“新快乐体育”不应拘泥于简单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应从更高的层次出发,为学生的生存服务。教师首先要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因为健康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其次还要从生命的意义和人的自我实现上来把握体育教学,把教学看作是学生的生命形式和生活形式,让学生能充分体验生命健康存在和发展的乐趣与价值。以新课程教学中对自然体育资源的开发为例:利用空气,可以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利用阳光可以进行日光浴;利用水可以开展游泳运动;利用旷野可以进行步行拉练、野营;利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体育教育与人类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等三个方面的关系,联系高校体育教学的实情,从生命角度提出了改善高校体育教学的三点建议:一是将学生未来就业的方向作为培养学生的出发点,结合学生的个人意愿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上岗能力,能够对学生更好地步入社会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二是根据学生的“职业规划”因材施教,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并引导学生积极地应对挫折;三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做好表率作用,培养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和习惯,升华学生的社会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学》2007,(9):2-2
教育最根本的问题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除应与教育目的保持一致外,还应具备它独有的特性,即通过身体的运动,以炼“体”促进生命的全面和自由发展,提升生命质量,这也是教育的本意所在。可是,在我们当前的学校体育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个体生命存在、泯灭学生的生命创造性等偏离体育本真意义的现象却并不罕见,导致学校体育越来越肩负着外在于生命的重任,甚至使学校体育走向生命的对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王成明 《考试周刊》2012,(89):107-108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师生关系被理解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授受关系,教师与学生的需求未能得到满足。本文提出新时期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共生性”为主,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对生命的终极关怀为基本理念,并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种理解师生关系的新思路。以期为推动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体育教学中,把体育作为直面人生命的教育,从而关注学生的生命存在,体现个体生命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以达到学生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是探究开发有利于生命发展与完善的新的体育活动形式、丰富体育文化的需要,也是体育教学的主要使命.  相似文献   

8.
以学生体育能力为本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饶英 《文教资料》2007,(2):161-162
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中应彻底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应高度重视高职高专学生所学专业与体育基本能力的结合性培养。本文对以学生体育能力为本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声勇宏 《教师》2012,(25):90-91
育“趣”养“志”的体育课堂说的是教师充分利用体育课堂调动和培育学生强身健体的兴趣。培养学生适合个人发震斓需要的顽强意志和健全人格。这种“趣”具体有体验生命活动的舒适之趣.与他人协作的和谐之趣,获得知识的满足之趣,技能提高的惬意之趣,战胜困难的超越之趣,自我达标的成就之趣.被人认可.的自豪之趣,等等。这种“志”具体有以体育促进个人快乐发展的愉悦情志.增强.体力和智力的顽强意志,强身健体而战胜困难的斗志,等等。如何在体育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育“趣”养“志”,我以为如下几个策略深受学生欢迎。  相似文献   

10.
生命的缺失,是现实教育的一个病理性存在,在现实教育中,生命往往被遮蔽与忽视了。在这种异化教育中的教师与学生过着一种“非人”的生活,教师在由“神”到“微人”之间徘徊,学生在由“物”到“上帝”之间穿插。然而人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的生命在受到不合理的规训后,会努力寻找新的途径而决不任由生命受到残酷的摆布,要还教育以生命,让教育成为师生共度生命场。  相似文献   

11.
生命缺失,是现实教育的一个病理性存在,在现实教育中,生命往往被遮蔽与忽视了。在这种异化教育中的教师与学生过着一种“非人”的生活,教师在由“神”到“微人”之间徘徊,学生在由“物”到“上帝”之间穿梭。然而人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的生命在受到不合理的规训后,会努力寻找新的途径而决不任由生命受到残酷的摆布,要还教育以生命,让教育成为师生共度的生命场。  相似文献   

12.
朱峰 《成才之路》2010,(23):36-37
随着《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提升,作为一位体育教师应结合体育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等新的基本理念,在体育教学中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3.
赖学鸿 《天中学刊》2007,22(2):132-133
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能否获得成功体验,真正体现“我运动、我健康”运动乐趣,是实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有机结合的关键.通过调查与分析,提出了体育教学活动要注重学生的成功体验,以出现“学生喜欢体育,也喜欢体育课”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4.
人的生命的价值是在“实然”与“应然”的矛盾运动中提升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个体生命的“应然”提升有极大的能动作用.为了人的生命价值的“应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所作为:唤醒学生个体的超越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生命情感、引导学生对人的生命意义作不懈的追求、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以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文锋 《学子》2013,(8):30-31
体育教学旨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体育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对学生身心健康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是一种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体育活动。个体生命健康的发展离不开体育。体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和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将人的自我意识从生命深处唤醒,将人的创造力、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以体现体育对生命教育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一、为什么提倡体育课的“教”与“玩”的有机结合 1.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阐述了体育发展时代价值;阐述了体育教学中生命含义的特殊性.从体育教学中两个有生命个体——学生与体育教师的角度,指出体育教学生命化的价值定位,"以人文本",尊重生命、关注生命、提升生命质量,以生命的发展和完善的价值回归,来实现体育教学生命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生命的缺失,是现实教育的一个病理性存在,在现实教育中,生命往往被遮蔽与忽视了。在这种异化教育中的教师与学生过着一种“非人”的生活,教师在由“神”到“微人”之间徘徊,学生在由“物”到“上帝”之间穿插。然而人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的生命在受到不合理的规训后,会努力寻找新的途径而决不任由生命受到残酷的摆布,要还教育以生命,让教育成为师生共度的生命场。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体育教学活动及其效果的评价判定,从而控制和调整体育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体育教学活动实现预定的目标。生本教育认为,教育本质在于实现生命的提升,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更多地关注人的发展,因而,在体育教学评价中我们要贯彻“生本理念”和生本教育评价观,把评价权还给学生,充分尊重、信任、依靠学生,变控制生命为激扬生命,这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相似文献   

20.
陈文锋 《学子》2013,(9):30-31
体育教学旨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体育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对学生身心健康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是一种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体育活动。个体生命健康的发展离不开体育。体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和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将人的自我意识从生命深处唤醒,将人的创造力、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以体现体育对生命教育资源的利用。如何打造充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