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弗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最负盛名、最受人爱戴的诗人。他的诗歌多以自然界的景物或普通人的生活事件为素材,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或讽刺意义,赋予诗歌以深刻的内涵和发人深思的哲理。他的诗歌时而描绘景物,时而针砭时弊,语言时而幽默,时而辛辣,其象征手法的运用在揭示主题、增强诗歌效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托马斯.哈代一生创作了近千首诗歌,题材广泛,其中有不少与宗教有关。哈代在诗歌中对上帝时而怀念,时而怀疑,时而反叛,时而失望。本文试图分析哈代诗歌中蕴含的复杂的宗教思想并探索其原因。  相似文献   

3.
娜夜以她诗性的语言关照着动物的世界。在她的笔下,不同的动物意象蕴含着不同的深意。在与物象搭配时她时而承袭前人固有的观念,时而开掘新意,从而,彰显多层次的意境,丰富诗歌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著名诗人白振华的诗向读者敞开了其作为新加坡政治家的情感世界。他以诗人的感觉,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用时而激越时而柔和、时而乐观时而哀伤的富于变化的语言,抒发着内心的深情与沉思,创造了一个爱与情的斑斓世界。他的诗歌无疑很好地诠释着他的爱与美的哲学,在他的诗中,人与自然是和谐的,人与社会是融洽的,人与人是相爱的,白振华用他的“爱”的眼神发掘这个世界无所不在的美。白振华的诗有着睿智的哲思和生活的智慧。他以鲜活的语言和自由的形式,在随意的书写中蕴涵着朴素的哲理。  相似文献   

5.
韩丽霞 《文教资料》2015,(2):5-6,16
清代中期满族诗人福增格,铁保称其为清代北方诗派的代表诗人。福增格有《酌雅斋诗集》,顾国泰称其诗作"光明磊落,雅健沉雄"。对他的诗作进行全面分析,可以看出,福增格诗歌风格时而豪放、时而清旷、时而悲壮,体现了清代上升时期的民族气象,是清代中期满族诗歌的代表。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山水咏物诗较之他的散文,思想意蕴更深更广,艺术上独具一格。在其诗歌意蕴上,表现出伤逐感遇、怀土思归;傲岸自赏、期望有为;反思自悔、远害全身的特点。其诗歌语言质朴无华、很少用典、不事铺排,清新简洁、自然流畅,显示了峻峭疏淡、情致深婉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诗歌语言的模糊性蕴含了诗歌艺术的模糊美,构成了诗歌艺术的审美诗性。虚实相生的互渗性、诗情诗意的不确定性和余味曲包的深隐性,构成了诗歌模糊美的诗性表征。揭示这种模糊美的诗性蕴含,可以为探析诗歌的审美品性找到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中,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阅读教材,具有其他文体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诗歌讲究押韵,追求语言的音乐美,因而吟诵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能使人产生情的共鸣;诗歌较注重画面的显现,诗情画意,相得益彰,能给人美的享受;诗歌语言凝炼,蕴含深义,能让人获得理的启迪。然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古诗文却很难走进学生心田。究其原因,其难有三:1、写作时代久远,与学生阅历和生活经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唐诗语言学批评立足于语言形式的分析,追寻其中深隐的情感意蕴与审美价值。而语言形式包括韵律、用字、造句、意脉、意象等各个方面,这正是语言学批评分析唐诗的主要途径。本文以杜甫七律《登高》为例,展示了语言学批评的基本思路,并由此探讨了语言学批评在唐诗研究中的基本原则,以及语言学批评与传统诗歌批评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韩偓人格为后世论者敬仰。清代纪昀赞他“唐末完人”。韩偓一生的经历遭遇均表述在诗歌中。他的政治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诗歌在对社会现实、政局变动的直接叙写中注重情感的抒发,具有强烈的抒情风格;时事政局恶化,使他在诗中采用了深隐、曲折的表现手法,表现出沉郁的风格特征;用极本色的语言出色地表达情感;韩偓的诗歌还喜欢用七律写时事,后人称之“唐末诗史、七律殿军”。  相似文献   

11.
口哨声声     
Sarah  Andrews  曹倩 《英语沙龙》2009,(3):56-58
第一次听口哨语的人可能会以为那是两只鸟在对话。这种古老的口哨语言如同鸟儿歌唱般动听,时而欢快优美,时而尖锐刺耳,时而深沉回荡。口哨语曾一度濒临消亡,如今在西班牙的戈梅拉岛绽放了第二春;这种语言历史悠久,有4000多个复杂词汇,哨音可以传到几英里外。显然,它不是鸟语。  相似文献   

12.
一、显性能力(一)说的能力1.口语表达能力。语文教师上课应当感情充沛,语言富有感染力,能自如运用语音、语调、语气来表达思想感情。能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时而用简洁朴实的说明性语言,时而用绘声绘色的描述性语言,时而用亲切明快的叙述性语言,时而用精辟透彻的雄辩性语言。语文教师应当具有某些演员和演说家的气质和本领,语言丰富多彩,错落有致,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见其形,问其声,通其性,明其理,取得好  相似文献   

13.
朱志红 《广西教育》2010,(28):40-40
学生们不喜欢复习课,因为复习课往往表现较为枯燥、刻板。理想的课堂往往是这样的:教师双目炯炯,讲授时时而激越昂扬,时而语重心长,气定神闲中智慧的火花在飞溅;学生眼波清亮,聆听时时而蹙眉沉思,时而各抒己见,井然有序中思维在碰撞。复习课是不是也可以上成这样呢?当然可以,秘诀就是巧妙安排“语趣”包装。这可以理解为教师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之趣味,这里的“书面语言”指的是练习题的表述。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增强语言的趣味,提升语言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4.
读者截然不同的阅读反应,折射出1990年代先锋诗歌丰富、复杂的真相:“老问题”与“新困惑”纠结,经典诗人诗作稀少、精神孱弱,时而滑入形式主义的泥淖;同时,先锋诗歌也在可能性的寻找中提升了艺术品位,以“及物”的写作路线加强了诗与现实的关联,创造了个人化写作的奇观,为新世纪的诗歌升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模糊数字在唐诗中的艺术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模糊语言,一首好诗总是意蕴深长,境界开阔,诗的物象与意象是完美有机统一的。诗歌作为生活的反映,是一种含蓄的美,中国诗歌不同西方诗歌大概也在这一点上。中国诗歌内容含蓄语言模糊,然而却意在笔端,味在其中。诗中大量运用模糊语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其是一个模糊的金字塔。在这模糊的金字塔中,模糊数字犹若一朵奇葩;这种现象在中国诗歌的典盛时期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诗歌中的语境问题,提出诗的语言与思想具有不协调的特点;诗的语言与思想的不协调,导致诗在语言上的张力展开,致使诗歌语言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蕴涵。这就是诗歌语言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正>文学是语言艺术,古典诗歌更不例外。要理解古典诗歌的形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领悟诗中的人生哲理,首先应理解语言。在高考古典诗歌欣赏中学生失分的关键就在于对语言的理解不到位。古典诗歌语言自有其特殊之处,为  相似文献   

18.
苏曼殊诗歌的艺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的诗歌有种种创新:其诗歌语言自有一种与传统诗歌语言不同的内质;其诗歌意象挣脱了传统审美观念的束缚而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并进而创造出了一种忧怨、凄美、清新的意境;其诗歌风格端妍清丽、俊逸悲怨,主观色彩浓厚而又文辞自然、真气扑人。其诗以强烈的近代性特征为“五四”浪漫主义诗风的出现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瑰宝。以其凝练的语言、跳跃的节奏以及新颖的意象来表情达意。阅读诗歌既能陶冶性情,又能提高鉴赏能力,所以诗歌鉴赏是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学生的知识积累不够,生活阅历不深,因此学起  相似文献   

20.
乔伊·哈娇诗歌语言具有独特的内在力量,体现了语言表层之下所蕴含的深邃的话语能量。首先,她将语言与音乐融合,从而使诗歌具有乐律的魅力、表现力和感染力;其次,其诗歌语言中所融合的文化特质表达了一位印第安诗人在多元文化社会中对身份重新定位的期待;另外,对于哈娇来说,诗歌语言是人的存在的守护,是接近存在之本源的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