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情牵大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我已经离开大理二十多年了。然而,不论是先在省城昆明还是后来在首都北京,我都一直透过各种渠道关注着大理的发展与变化,始终情牵着一个好山好水好风光的"风花雪月之地"。毕竟那是我可爱的家乡,也是我曾经辛勤工作过的一方热土。自然,在大理生活工作时的一些陈年往事以及回访大理时的一些难忘场景,免不了会时常浮现于眼前。  相似文献   

2.
陈美兰 《大理文化》2022,(3):94-103
1982年,我考入大理师范,学校全称为大理白族自治州师范学校.大理师范于1905年建校,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和合格的中专学历师资人才,促进了大理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这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办学有特色的中等专业学校.我有缘在大理师范学习、生活两年.于我而言,那两年是我远离家乡独立生活的开始,也是我储备知识,接受教化...  相似文献   

3.
梦回蝴蝶泉     
陈玉梅 《大理文化》2013,(12):85-86
“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蝴蝶飞来采花蜜,阿妹梳头为哪桩?”蝴蝶泉边悠扬的歌声,让我沉浸在蝴蝶泉清水彩蝶的自然的奇幻里。也正因为这首优雅抒情的恋歌,白族青年霞郎和雯姑在蝴蝶泉边发生的那段美妙的爱情故事,从此留在我的梦中……  相似文献   

4.
周林 《大理文化》2013,(12):81-82
未去之前,大理这个名字,在我脑海中盘桓了许多年。 有缘总会相聚,终于走进大理。 以我通过各种渠道对大理的理性认识,我在脑海中描画过色彩斑斓的大理。但是当我与大理真实地相拥时。我还是被大理的美所震撼。  相似文献   

5.
梦悟千载     
梦呵,如此奇特!也许在大理这块和谐养心的沃土上生活久了注定是要滋生奇特之梦的。梦里的我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大理,扮演着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无法想象,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居然也能这么精彩。  相似文献   

6.
一段经历     
赵宇 《大理文化》2004,(4):20-21
二十九岁那年,我离开双江,离开妻儿,离开熟识的人们,离开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一方热土,去一个半生不熟的地方--大理.原因很简单,父母的根在大理,退休回大理祖籍.叶落归根.我是长子,得紧跟父母,自然想办法调动.大理虽然是父母的故乡,于我却遥远而朦胧,毕竟在过去随父母回老家探亲,都是匆匆一瞥.  相似文献   

7.
于坚 《大理文化》2010,(1):6-13
【大理印象】我二十岁的时候,离开故乡昆明第一次远游,我去的就是大理。从此,我把大理视为我的第二故乡。在云南,大理乃大道之邦。中国无人不知的大理石,藏于大理苍山。苍山最高海拔4122米,是世界  相似文献   

8.
与洱海擦肩     
风花雪月、玉洱银苍的大理是我心中的天堂,总是在电视、报纸、杂志上看到她的美丽后,增添对她的向往与憧憬的情愫。这一次的远旅,我将途经大理,我满怀着满满的期待,恳请上天能眷顾,让我与洱海进行面对面近距离的晤面。坐上从宾川到下关的客车,大约半个钟头后,车子便爬上了大理机场后的山包,出了山包,大理坝子豁然开朗,大理的天空便在头上尽情地铺展,覆盖着积雪的苍山十  相似文献   

9.
2021年《大理文化》全年12期共刊发散文44篇,约42万字.我们沉浸在这些作品中,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些真诚、动人而又充满性灵的文字打动,仿佛透过《大理文化》在与作者的灵魂直接对话.因为这些作品渗透着创作者生命的本真,他们燃烧着自己生命的力量,让真诚的情感和真实的生命体验充实着单薄的文字、丰盈着脆弱的纸页,让沉默的文字发...  相似文献   

10.
刘放 《大理文化》2013,(10):80-82
去年11月中旬,在云南大理待了两天时间。但就是这短暂的两天时间里所见所闻,也让人目迷五彩、耳缭七音,惊喜得仿佛一个因激动而语无伦次者,处处可落笔却又不知先写哪处好。过去的两周时间里,我的心一直还沉浸在云贵高原,那片彩云之南的地方,那片我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地方,那片电影《五朵金花》诞生的地方,那片"大理三月好风光哎蝴蝶泉边好梳妆"的地方,那片"有心摘花莫怕刺哎有心唱歌莫多问"的  相似文献   

11.
飞雪迎春到,风雨送春归。每年新春将至时节,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大理已是鸢飞草长,仡红柳绿,一派春天的景象了。而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的大理古城更是沉浸在了喜迎新春佳节的浓浓节日气氛之中,尤其是肖一对对红红艳艳、热热烈烈的春联在城内大街小巷沸沸扬扬地飞舞起来时,古朴典雅的古城就显得更加艳丽多姿、春意盎然了。  相似文献   

12.
我曾品尝过大理白族的砂锅鱼、饵丝这两种闻名遐迩的美食,吃过后挥手惜别大理了,然而,总有一种寻找机会再度去品尝的奢望。其实,在我所品尝过的大理白族美食中,火烧猪又何尝不是这样?一年多以前,我和几个好友一同到大理游玩。虽然多年前我曾几次游逛过大理,饱览了大理的旖旎风光,感受过大理的民族风情,品尝过大理的独特美味。而这次故地重游,还是不乏新鲜感。最有意思的是,在一位比我更懂得大理的朋友推荐下,我们一行相邀钻进地处大理古城闹市区的一家百年老店,慕名品尝了一回白族出名得让"老外"都赞不绝口的火烧猪肉。  相似文献   

13.
无数次从朋友圈里看见"石空"的美照,心向往之.在一个雨天周末,我们"勤读会"第52期分享会在这里举行,终于夙愿以偿,走进了"石空",沉浸在大理石的静美,陶醉在这诗意的空间里,一直欣赏到了闭馆才离开. "石空"位于大理古城南门,全名叫"大理石空国石博物馆".这里汇集了当代诸多大理石名品,集艺术品鉴赏、休闲、娱乐为一体,是一个了解大理石的文化旅游综合体.  相似文献   

14.
大理四章     
曼娘 《大理文化》2015,(4):39-42
走进大理,我便跌入岁月的轮回中.总是在不经意间踩到千年古道,闯入百年村庄.我在千百年不朽的时光里,把自己揉碎又整合,整合又揉碎.反反复复,周而复始.于是,就有了大理四章. 浪漫大理 在大理,无关爱情的风花雪月,造就了爱意流淌的旖旎风光.三月街,蝴蝶泉,廊桥梦,风情岛……含情藏爱,与浪漫相拥,让我在悠闲从容中感受到大理的温暖情怀.  相似文献   

15.
大理忆旧     
我不善品茶,也不通茶经,更不懂什么茶道,从无两腋之下习习生风的经验,不过在大理生活了几十年,最难忘的还是过去在大理喝茶的那些旧事. 茶事回忆 最近浏览电视,屏幕上跳出一个广告:“竹叶青平常心.”我以为是在说茶的,仔细一看,却是“竹叶青”酒的广告词.  相似文献   

16.
重游一座城     
正引子在一个风大的城市生活,必然会习惯顶着凌乱的头发,如风一样的女子疾步在街市巷道,虽然也有一种别样的风情在其中。但因为对所居住的城市有熟悉感,加之生活的平凡与重复,让我很难去注意其中的新意,每天重复的工作生活使我更想生活在别处,思想在远方。不过,一件事让我重新认识了我所生活的地方。我陪表妹重游大理,相比第一次她更从容,而我也全程陪同,记录下了这个城市的游记,也让我重新体会了旅游的意义。早在多年以前,生活在北方寒冷城市的她就一心向往着南方的春暖花开,从每一年我们的照片里她看到的是南  相似文献   

17.
陈洪金 《大理文化》2012,(11):33-39
一多年来,我总是对大理情有独钟,那片与故乡一衣带水的土地,被我视为故土,与我的故乡一起热爱着。从故乡弥漫着艾草气息的土地出发,向南,过了金沙江,田畴相联,山景映衬着的,还是一片同样弥漫着艾草气息的水土,接纳我向着远方的漫游。出了大理,我才会突然想起来,应该向着故乡挥别。随着年龄渐长,许多次挥别故乡,就连同大理的那片山水和田园,也一起挥别到身后的暮色里去了。于是,我用我的文字去贴近大理,如同贴近我的故乡,我用我的笑  相似文献   

18.
矿葬     
陈川 《大理文化》2010,(6):7-21
丰厚而独具韵味的历史确定了大理的象征地位。从历史的渊源来看,大理是一座古老之城,南诏大理国留下的辉煌,使得这座古城具有了神圣的价值。从神圣的苍山顶峰发出的光芒一直将大理照耀到现在,亮丽的光环将大理的知名度延伸到全世界。数百年以来,大理古城一直用静默的姿态开始了与世界变化的对峙,当流行元素弥漫世界的每个角落时,大理却因这样的固守再次显示出了特有的"沧桑"与"老道"。于是,在世界纷繁的变化之中,大理面向世界敞开着一道幽秘之门,蛊惑着人心,蛊惑着世界。相对古城中古老建筑物、城墙、城门等,大理人的生活是世界性的———缓慢、有序而敞开,符合人性。古城人对生活的从容和优雅,将现代人的物欲横流的心态屈居脚下。大理老街上的一座咖啡屋、一个酒吧、卖凉粉的白族老妪、阳光下的银匠、以至于从世界各地奔赴而至的旅者……都能在大理寻找到丢失的自我,创造着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讲,大理是一个真正的和谐之地,是一个人神共居的城市。在洋人街大理王府的回廊上看苍山,听溪流的声响,流淌的不仅仅是水,包含着历史的、现在的和未来的时间,涤净了我们身上的浮尘,使得我们听到了生命中的挣扎和呼救,这种感觉与大理古城的风景和原型融而合一,最终使大理成了世界性的诗学和美学兼具的城市符号。  相似文献   

19.
洱海之恋     
百川 《大理文化》2011,(10):54-55
风花雪月,浪漫大理;苍洱山水,人文大理;洱海之恋,自在大理。浪漫大理、人文大理、自在大理,这是我看了"洱海之恋"大型激光音乐喷泉后发自内心的感叹。大理"洱海之恋"大型激光音乐喷泉,在建党90周年期间建成开放,为大理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又是浪漫大理、人文大理、自在大理的  相似文献   

20.
下关风 大理的风与别处的风不同。大理的风,是有光的。一个人走在满城风光中心中一定系着叮当作响的铃铛。我一路走,一路摇动心中的铃铛。先是听见风声。然后我听见了来自内心的声音。我多么像一匹识途的中年之马找到了美的源头。多么像一面古老的经幡。在大理的风中朝着天空仰起了面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