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周岩 《东南传播》2015,(6):29-32
近年来涌现出的一批年轻的新锐电影人,以现实的态度和对大众口味的迎合,呈现出了以"疯狂城市"和"温情城市"为主的双重城市想象图景,反映了当代城市空间面貌和心理情感状况。以宁浩、滕华涛为代表的当前中国最年轻的导演以影片的故事创意与主题风格深度契合了当前中国社会生活,触动了当代人的社会心理,切中了观众对城市的现实体验,为"华莱坞"电影创作的特色发展提供了可行的进路。  相似文献   

2.
曹璐 《中国广播》2010,(11):16-19
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国情特色背景下。中国广播媒介亦处于新媒体时代媒介生态背景下的媒介转型。本次城市广播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探讨当代中国城市广播的发展与变革,体现了城市广播决策层对当代城市广播发展的战略思考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3.
孟君 《现代传播》2016,(4):81-86
乡村是中国电影史中可与城市相提并论的一种叙事空间类型。与城市电影一样,乡村电影的发展始终和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现实相呼应。通过对中国乡村电影的发展史及其空间叙事进行考察,发现中国乡村电影在空间图谱方面呈现出一个单峰波状图,在空间叙事方面则形成"农村"和"乡土"两种书写传统。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引起了我国电影行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我国数字电影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笔者结合国际数字电影发展状况,分析我国城市数字电影发展的现状,根据我国城市数字电影的发展特点,描述了中国城市数字电影的发展现状与重大意义,根据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北京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影像文化是人类文化瑰宝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蕴含着深厚的故都情怀,展现着现代都市的日新月异,包罗着人世间的万象百态。电影中的北京文化展现出这个地域独有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历史形态、风物人情等地方特色,其文化内涵大致可呈现为:错落有致的北京"城"、形色多样的北京"人"、京韵十足的"声音"以及虚实相生的国粹京剧等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6.
当前两岸三地跨境合拍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生产的一种重要制作方式,为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三地电影越来越紧密的融合更新了中国电影发展的格局和观念,呈现出"华语片"的未来大趋势。在这种格局下,台湾部分电影自《海角七号》后仍然与内地电影保持一定的疏离,一方面叙事模式有别于以往的台湾电影"曲高和寡"的艺术性,另一方面坚持台湾在地文化,保持创作的自由度、文化主体性,呈现出一种个性化的新局面,成为亚洲电影的一股新势力。文章将这部分电影放置整个华语电影大格局下,探讨其特殊的品格,从而展现出它是如何成功地征服台湾观众,占有台湾市场的。  相似文献   

7.
北京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影像文化是人类文化瑰宝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蕴含着深厚的故都情怀,展现着现代都市的日新月异,包罗着人世间的万象百态。电影中的北京文化展现出这个地域独有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历史形态、风物人情等地方特色,其文化内涵大致可呈现为:错落有致的北京"城"、形色多样的北京"人"、京韵十足的"声音"以及虚实相生的国粹京剧等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8.
电影与城市在高速城市化进程和影视文化大繁荣的今天被放到了一起讨论,于是碰撞出了文化的灿烂火花——城市电影.城市电影因其独有的商业价值被慢慢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电影类型,研究城市电影的城市文化书写对这一电影类型的创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城市电影的解读,结合迪士尼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的具体影像案例,分析电影与城市的关系,研究城市电影中城市文化的书写与表达.  相似文献   

9.
生活在别处的人们和他们所处的城市是怎样一种情态?我们对于一所陌生的城市总有着不同的"想象",而"电影"能够很好地化解不合理的"想象",是我们观看城市的全景天窗。城市与电影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赋予电影想象力,并激发它的活力,而电影则可以用独特的视角去认识、理解并剖析城市文化。学者和艺术家们曾从文化、交往、艺术、空间等角度思考过城市化发展如何给人类自身带来重大影响,而"华莱坞"这一概念的提出,为全球化语境下华语电影的生产和制作、华语电影理论研究等打开了新的思考之门,鼓励国产电影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华莱坞"电影对于中国城市文化的建构与重现,是世界了解中国城市的另一扇窗口,透过电影展现文化的方式来让全世界华人乃至其他国家的人了解中国的城市文化、中国文化,可以很好地弥补文化断裂所带来的缺憾。  相似文献   

10.
郑雅心 《今传媒》2020,28(5):114-115
电影《相爱相亲》是中国台湾女导演张艾嘉的作品,它以平和细腻的电影语言和女性主义的视角进行叙事。电影围绕给外公迁坟这一事件,展现出老、中、青三代女人在爱情、婚姻、家庭中的困境和成长。本文重点分析电影中男权主义对女性无声的压迫,在此困境中几位女性的行为表现和心路历程。经过一系列的情感碰撞与交流,她们在艰难抉择中让彼此都与世界达成共识,重获新生,进一步体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阐述了新媒体背景下VR技术给电影领域带来的影响,包括VR技术与电影结合在创作领域、观影体验上的影响。新媒体背景下VR技术与电影的融合在创作领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摄像师职能演变、电影经典蒙太奇手法衰落、衍生特效指导等,也因其内容以及呈现形式具有个性化、特殊性、交互性、自主选择性、时间随意性等特性将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与传统电影相比有诸多竞争力和突破性。本文也介绍了新媒体背景下VR技术在中国发展的现状以及其发展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有声电影尚未传入时,其技术与理念便在中国产生了反响。青年会外籍干事在众多城市的有声电影演讲及商业影院外国有声电影放映逐渐普及,有声片中的民族语言问题逐渐提上议程。在基于国语的有声电影创作实践中,左翼电影人发挥了积极作用,与同时期的国语教育运动共同成为语言现代化、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语片与方言电影的冲突实际反映的是近现代中国电影民族性、国际性、地方性间的矛盾,此问题的解决成为国语占据有声电影主导权并构建民族国家观念的过程与结果。  相似文献   

13.
宋永红 《兰台世界》2015,(1):101-102
近代天津的工程技术教育始于洋务运动,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而渐成熟,为近代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培养了大批人才,对促进近代中国教育的进步和转型贡献颇丰。  相似文献   

14.
张妮娜 《今传媒》2016,(9):41-43
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却浓墨重彩的对类型片中“侠”精神进行了另类解读,将原本平行共处的类型电影和现实主义电影适时的糅合在了一起。电影《老炮儿》透过关注主体自身传递的“侠”精神的演绎、关注个体间的相互关系表达、关注个体与其生存境遇间形成的复杂、多面的张力,关注个体对自身及存在的反观和对空间变化的体验,映射出中国电影对于本土精神中个体人性本真表达的缺失和渴求。  相似文献   

15.
当下中国类型电影生产与发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类型化是电影工业发展的结果。中国电影在产业化的进程中,也越来越重视电影的类型化特点。本文选取2009年城市院线公映影片的相关数据,分析研究当下中国类型电影的生产与发行现状,并与同年进口的外国影片进行分析比较,总结我国类型电影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数字电影的现状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电影是现代电影发展的基本趋势.本文分析了全球数字电影的发展态势,描述了中国数字电影的发展现状与重大意义,并归纳了目前数字电影的市场特征和发展数字电影的有利条件及现存问题,给出了若干切实可行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改变中国历史的时代,也是中国电影界在经过长期封闭、沉寂之后,重新萌动、勃发的时代。一群来自社会最底层的青年们带着与他们年龄极不相称的成熟与人生体验,走进了中国电影界的景高学府——北京电影学院。于是,集传统与现代文化于一身、身披黄土却已放眼世界的导演群体在此形成了。他们被称为中国第五代导演,并以其独特的视角与手法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电影。他们被誉为书写中国电影史新篇的导演群体。陈凯歌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社会转型的历史阵痛,作为晚清与新中国档案管理历史中介的民国档案管理承前启后,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化的蜕变,专职档案管理机关、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档案学的理论与档案教育应运而生,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现代档案管  相似文献   

19.
武侠片是华莱坞电影独具文化个性的类型。香港武侠电影传播了中华文明的侠义、仁义、正义等优秀传统和特殊的精神价值,在世界电影市场上的成功传播为华莱坞电影的国际传播提供了借鉴。作为现代武侠电影的类型,喜剧武侠电影的出现是华莱坞电影人顺应媒介的时代变化做出的理性选择,消解了全球的文化同质化,也把传统的中国功夫和现代社会法制意识结合在一起,对传统文化做出了反思。香港武侠电影建构的中国文化的想象共同体构成了文化共处的一极。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传播下,欧美电影文化日益成为世界主流电影文化,如何提高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中的传播竞争力和树立现代国家形象,已成为中国电影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在"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的背景下,为中国电影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机遇,中国电影业应该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提升中国电影产业在全球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首先是在"一带一路"格局下中国电影软实力的国家形象,其次是"一带一路"格局下中国电影硬实力的国家形象,最后是中国电影应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国际认同,传播现代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