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爱仙 《考试周刊》2009,(30):20-21
毛泽东诗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是世界人民的精神财产。为了能让英语读者阅读、鉴赏这朵中国文化的奇葩,中国译者将毛泽东诗词翻译成了英文,并且有好几个版本。“山”是毛泽东诗词中很重要的意象之一。中国的译者在翻译毛泽东诗词中的“山”的时候用词很准确。即使在一个版本中出现了不同的形式.没有进行统一.也有可能对母语为非汉语的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影响。本文作者对外文版和黄译版中毛泽东诗词中“山”的译文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自己的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2.
当代艺术中象征的深层意蕴的挖掘,是荣格原型方法的主要内容,在毛泽东诗词中,山几乎无处不在,这个象征世界深刻的寓意给我们启示。在这个象征世界里,大与小、莽与裁、山与人、自然美与人性美等对立统一的哲理特色十分突出。毛泽东对大山情深谊厚,他写大山,歌颂大山,除了现实的因素外,还体现了人类寻找精神家园回归自然的意识,这些咏山之作启示人们从一个新的视点去观察大自然,发现和理解大自然的美,这无论在文学史上还是文化史上意义都不可低估。同时,其诗词又有着强烈的修辞意义和有限变无限举一反三的艺术功能。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不但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而且是胸襟开阔、才华横溢的诗人、诗论家——毛泽东留下了诗词50多首——他是中国人民文化最光辉的代表——毛泽东诗词是无产阶级的艺术珍璧,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毛泽东诗词是无产阶级艺术作品的典范——毛泽东诗词有独特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汲取了我国古代文化艺术之精华——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毛泽东诗词具有雄奇豪放、挺拔流畅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历代咏诸葛亮诗词是研究诸葛亮现象的一个读本。从这一视角探析诸葛亮人格魅力产生的原因,一方面诸葛亮人格是儒道互补心灵建构最完美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历代歌咏诸葛亮的文人、士大夫的心路历程和崇尚的人生模式。这两方面构成了历代咏诸葛亮诗词的民族传统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5.
刘育根 《文教资料》2007,(15):89-91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瑰宝,是中国人民最珍贵的财富。近几年来,学习、研究毛泽东诗词蔚然成风,不少人都写文章从各个方面去论及毛泽东的诗词,如创作方法、形象思维等方面,同时还有大量的有关毛泽东诗词赏析的文章。这些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不过,一般说来,这都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说的,而从语言角度对这些诗词加以分析,似乎显得薄弱。本文试图从语言的角度来赏析毛泽东诗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即将问世的万震球《毛泽东诗词讲义》是一本别致的书,也是献给我们党和国家缔造者毛泽东主席诞生120周年的一份丰厚的礼。该书起草于1966年,至1978年已完成初稿,从2011年9月到最近又经过精心修改。其特点:一是对毛泽东诗词中所引典故尽量溯源,多方设法探寻出处,注释较详;二是每节分"音韵"、"释题"、"注释"、"赏析"、"释译"五块讲解,体例便于自学;三是对诗词爱好者来说是一本好教材,它对提高思想认识、扩大阅读视野、丰富知识积累、提升咏吟档次等,都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重读《毛泽东诗词选》,发现"江山"是《诗词选》里出现最多、最大、最美的物。其中写到山的诗词33首,横写山的壮阔,竖写山的高大,实写山的景色,虚写山的动态;写到水的诗词有37首,以浩瀚场面表意境,以博击江河表状志,以绮丽语言表感情。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诗词内容博大精深,艺术造诣极高,是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杰出典范,最能彰显毛泽东人格的力量,闪耀毛泽东智慧的火花。他的诗词始终与中国的大地、天空、山山水水融合在一起。他是勇敢的旗手,也是豪放的诗人。从他的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出:一.地是毛泽东的根脉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诗词的传播出现过四十年代、五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及八十年代四次热潮。每次传播热都出现在我们民族进行文化选择的关键时刻,都对我们建构民族新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中国,读毛泽东诗词已成为一种大众文化现象。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对其文化思想的最生动的诠释,是民族文化的一面旗帜,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要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沟通课堂内外”,“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去年开展的毛泽东11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中,我便和同学们一起重温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特别鉴赏了词中状山的佳句:山舞银蛇,原驰蜡像———诗人将大雪中秦晋高原上曲折绵长的山势造成的视错觉比作银蛇在跳舞,白象在奔跑。可谓想象奇特,气势非凡。毛泽东诗词中还有哪些写山的名句呢?其艺术魅力在哪里呢?于是我们将课内外沟通,拓宽鉴赏领域,进入到毛泽东诗词光彩照人的艺术世界。出生于山区、从小就熟悉山、喜爱山的毛泽东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与…  相似文献   

11.
宋代是我国茶文化发展的兴盛时期,有大量咏茶诗词传世。其中苏轼的咏茶诗词承载了大量的茶文化信息,也透露了苏轼的人生态度和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2.
黄奇志 《老年教育》2008,(12):46-47
咏月寄情,是中国文人的传统,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也不例外。月亮,这个地球人最亲近的天体,也寄托着毛泽东的无限情思。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诗词的英译是十分艰难的工作,不仅要考虑到诗词格律,还要推敲选词造句,更要领会字里行间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本文以详实的翻译语料,以毛泽东同志诗词中“山”的意象英译为中心,从特指、形意、传说和泛指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如何有效地补偿英语读者中国文化语境的缺损,更好地达到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辅导员》2011,(Z2):28
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诗词(指毛泽东创作的旧体诗词作品)尽管数量不是很多,但因为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画面,抒发的是整个时代的激情,尤其是他的伟大气魄,极高的浪漫主义艺术表现力,使他的作品成为我们这个时代诗词创作的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次列出了唐弓山又 、王富仁和中国现代文学馆等拒斥旧体诗词入“史”的三种论断 ,并逐一进行了质疑和辩驳 ,得出了毛泽东诗词应入“史”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长征组诗真实、生动、形象地反映和再现了长征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毛泽东的长征组诗中体现的毛泽东精神,具有极大的艺术独创性,集中体现为毛泽东的艺术精神。这种精神借助自然之山来反映意象之山得到很好的传达。毛泽东诗词中的山,已经是人格化了的山,隐喻着他志存高远的博大胸怀,冲破一切网罗的叛逆性格,奔放豪迈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的坚韧意志,诡丽奇谲的浪漫气质,勇往直前的超越情怀。具体表现在借助于自然之山表现伟人意识,表现力量之大、意志之坚、理想之远的精神。表现的是民族的自尊与自信。  相似文献   

17.
山的情思     
每次爬山登高,总使我欣喜、激动。放眼群山,一山压一山,一山之后又一山,山峰间,白云缭绕,景色壮美。最近读毛主席诗词时,我惊喜地发现,原来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刻划的山魂在时刻拨动我的心弦。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描绘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重要阶段的历史画卷,反映了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由于毛泽东诗词是用古代格律体诗词形式写成的,再加上诗词言简意赅,含蕴深刻,要正确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感谢陈一琴、韦勇、陈文发三先生,为毛泽东诗词做了非常好的笺析,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毛泽东诗词笺析》是学习中国革命史诗的金钥匙。 《毛泽东诗词笺析》收录毛泽东50首诗词,分甲、乙编。甲编收录毛泽东同志生前最后校订、正式发表的39首诗词;乙编收录毛泽东同志逝世后正式发表的11首诗词。是毛泽东诗词收录最完整的一种注本。 《毛泽东诗词笺析》极富独创性的笺析体例给读者学习毛泽东诗词这一中国革命史诗提供了极好的金钥匙。本书甲编、乙编各首笺析,均包含笺注和赏析两部分文字。笺注除原作意译、文字释义、典故疏解外,还摘引了大量有关诗词本事的第一手史料,便于读者在揣摩诗人构思过程和索解诗篇艺术境界及其内在意蕴时参考,也减却了专家学者深入研究时的翻检之劳。赏析文字主要以串讲篇章构思及艺术特点为主,对于学习原作博大精深的思想极有帮助。这种独创的体例需要笺析者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字功底以及独特的美学鉴赏眼  相似文献   

19.
《邢台学院学报》2020,(1):133-136
古人云:诗以言志。在毛泽东诗词中,毛泽东用如椽大笔书写人民群众,人民性是毛泽东诗词的内在属性。一是毛泽东对下层民众的疾苦感同身受,毛泽东诗词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人民充满深厚的阶级感情;二是毛泽东善于学习和认识历史规律,准确把握历史规律,毛泽东诗词对人民力量的伟大热情礼赞;三是毛泽东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毛泽东诗词描写了他为人民幸福奋斗终生的光辉历程;四是历史是人民群众书写的,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毛泽东诗词体现了毛泽东独具特色的人民历史观。当前,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我党对毛泽东诗词人民性一以贯之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咏月的篇章随处可见,人们对月抒情,托月言志。月亮——这个遥远而神秘,皎洁而又充满变幻的天体,留给人们无穷无尽的遐思,以致各种咏月题材的诗词灿若繁星。然而,到了宋代,苏轼的中秋词一出,以前所有的咏月作品似乎在一夜之间废尽风流。蓦然回首,我们发现浩瀚的咏月诗词中,惟有苏轼的中秋词像一轮明月,高悬于中国古代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