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立足本源,做好人民台老品牌延边人民广播电台(AM1053)是一家有着半个世纪历史的新闻性、综合性广播电台。它以"新闻立台"为办台宗旨,在把新闻节目做大、做强的同时不断丰富节目种类,充分体现了新闻综合台的特色。随着近年来媒体中"品牌战略"的不断升级,延边人民广播电台坚持受众是广播之母,努力把电台从"卖药台"中解脱出来,在新闻品牌上下功夫、做文章,推出了《延边新闻联播》和《百姓热线》这两大品牌节目,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1、把《延边新闻联播》做成延边州  相似文献   

2.
10月19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一则寻人启事,为四兄弟寻找走失的母亲。舆论认为,这一举动或是更加亲民化的做法,或许也意味着央视《新闻联播》风格初变。(10月21日《北京青年报》)就此次播出寻人启事而言,可以看到央视的"亲民意识"。但央视《新闻联播》该不该播放寻人启事呢?从道德上来讲,这无疑是可以的,而从这个角度来评价,央视也算打了一场"胜仗";但从媒体的公共责任来说,《新闻联播》播出寻人启事,似乎有浪费公共资源之嫌。毕竟,《新闻联播》不是一档寻亲  相似文献   

3.
报载:中央电视台每天晚上7点播出的《新闻联播》节目,是最受观众欢迎,收看率最高的节目.《新闻联播》节目包括“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两部分。我们大家知道,“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这两个概念是“新闻联播”的种概念。“新闻联播”这一概念是“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的属概念。可是,笔者发现,当播音员介绍完《新闻联播》节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新年伊始,一向以严肃著称的央视《新闻联播》向全国观众进行了一次浪漫的"表白"。2014年元旦晚上的《新闻联播》最后播放了一段全国各地新年日出景象的风光片,主播康辉的画外音适时响起:"朋友们都在说,2013就是爱你一生,2014就是爱你一世,那就让《新闻联播》和您一起传承一生一世的爱和正能量吧!"这一结束语在网民中掀起不小的热议。"《新闻联播》‘卖萌’"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个CCTV,CCTV有个《新闻联播》,这两样东西对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影响之大,非一般人所能想象.很难想象,没有CCTV和《新闻联播》的中国是什么样子?没有CCTV和《新闻联播》,我们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子?更难想象的是,CCTV没有《新闻联播》,又该是什么样的?生活不相信假设.好在,CCTV和《新闻联播》一直留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你见或者不见,它们就在那里.每晚7点,打开CCTV,与《新闻联播》面对面,看到熟悉的面孔,听着熟识的声音,没有什么大惊小怪,感觉《新闻联播》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不变”才是它的常态,变化则成了意外.它以不变应万变,人间沧海桑田,《新闻联播》自岿然不动.世界在变,新闻在变,CCTV也在变,但不变的是《新闻联播》.三十多年来,中国遭遇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媒体牌局被洗了一遍又一遍,新闻生产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新闻语法和新闻语态也被深度颠覆,但是,在万变之中,《新闻联播》依然如故.我们甚至会产生一种错觉:这个世界除了《新闻联播》不变,其他都在变.  相似文献   

6.
1950年的4月1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办的《首都报纸摘要》节目正式播出。第二年,即1951年5月1日,《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也隆重登场。这两个新闻节目即是后来享誉中国新闻界的著名节目——《新闻和报纸摘要》和《全国新闻联播》(以下简称《报摘》《联播》)。  相似文献   

7.
金钱豹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03年2月14日晚7点30分,山西电视台的《山西新闻联播》节目,播出《绵山金钱豹不慎坠崖喜获救》的消息。金钱豹瞬间坠崖,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画面。当晚,中央电视台的晚间《新闻联播》节目向全国观众播出这一消息。2月15日晚,山西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陆续滚动播出绵山金钱豹的后续报道,《绵山金钱豹初步脱险》,让千千万万关心金钱豹的人们松了一口气。当晚,中央电视台的晚间《新闻联播》节目也再次予以播出这条消息。  相似文献   

8.
《中国广播》2010,(5):48-57
1950年的4月1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办的《首都报纸摘要》节目正式播出。第二年,即1951年5月1日,《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也隆重登场。这两个新闻节目即是后来享誉中国新闻界的著名节目——《新闻和报纸摘要》和《全国新闻联播》(以下简称《报摘》《联播》)。  相似文献   

9.
一、电视新闻“三段论”。关于央视《新闻联播》节目的报道风格,在网上有人做了精彩的总结:前十分钟,各级领导都很忙;中间十分钟,全国人民都很幸福;后十分钟,世界各地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有人戏言,如果列举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变化最小的事物,那么,《新闻联播》一定位居前列。几十年不变,本应领风气之先的媒体如此僵化保守,如何让受众转变观念?  相似文献   

10.
报载:中央电视台每天晚上7点播出的《新闻联播》节目,是最受观众欢迎,收看率最高的节目。《新闻联播》节目包括“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两部分。我们大家知道,“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这两个概念是“新闻联播”的种概念。“新闻联播”这一概念是“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的属概念。可是,笔者发现,当播音员介绍完《新闻联播》节目的主要内容后,播放“国内新闻”时,电视屏幕上有时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2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了4位新播音员康辉、郭志坚、海霞、李梓萌。时至今日,观众或社会舆论对他们的反应如何?新面孔是否真正改变了《新闻联播》、改变了《新闻联播》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本文试图通过考察《新闻联播》4位新面孔的媒体及社会关注来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程嘉钧 《东南传播》2014,(2):103-104
本文分析了五年以来《新闻联播》报道清明节相关的新闻话语。笔者认为《新闻联播》首先加重了有关清明节本身的新闻话语的分量;其次,相关话语体系有着明显的变化,除了继承了以往对于革命先烈的缅怀这一传统的话语体系之外,还增加了诸多关于传统文化、服务性信息的话语体系。无论对于节日本身还是对于《新闻联播》,这些实践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6年6月5日,《新闻联播》首次出现了两位新的播音员——康辉和李梓萌,立刻激起了观众强烈反响,各大媒体也纷纷对此进行报道和评论,这反映了《新闻联播》节目的强大影响力,也体现了观众、业界、学界对这一档标志性节目的关注和期望。最近,央视新闻频道再次全面改版,让我们对中国第一大台的改革力度、改革步伐,充满期待。在这里,笔者也就如何看待《新闻联播》推出新播音员的改革,以及进一步推动《新闻联播》及各地方媒体类似节目的播音员制度创新,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德成  范国平 《中国广播》2010,(7):F0002-F0002
1950年的4月1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办的《首都报纸摘要》节目正式播出。第二年,即1951年5月1日,《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也隆重登场。这两个新闻节目即是后来享誉中国新闻界的著名节目——《新闻和报纸摘要》和《全国新闻联播》(以下简称《报摘》《联播》)。在纪念人民广播70年之际。中国广播杂志特请来曾经在《报摘》《联播》工作过的同志。回忆那些难忘的岁月,讲述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时统宇 《视听界》2013,(3):122-122
不惑集POINT 这样的样态,在中国电视新闻节目中,在假日报道、主题报道中,都是开创性的。在中央电视台报送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会上,评委们一致同意将《新闻联播》作为优秀栏目送评,将《你幸福吗?》作为系列报道送评。按照游戏规则,每个奖项央视只有一个名额,不过我估计,在这两个奖项的争夺中,《新闻联播》和《你幸福吗?》有很强的竞争力。因为,“看《新闻联播》居然看哭了”,来自观众的这一反映,也一定会获得评委们的共鸣。  相似文献   

16.
《传媒观察》2008,(3):64
今年是《新闻联播》开播30周年。据国家广电总局网站消息,为着力提高《新闻联播》,央视日前决定成立新闻联播编辑部,部署改进《新闻联播》工作,在策划、组织、编辑、编排、言论五个方面进行提高。  相似文献   

17.
陈盛开 《今传媒》2013,(4):93-95
央视《新闻联播》是全国乃至全球收视人群最多的新闻类节目,它的一举一动都具有“风向标”意义.自从2012年下半年以来,央视《新闻联播》在逐步改版,尤其是2013年之后,改版力度更大,改版后的央视《新闻联播》更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更“接地气”、更有亲和力和活力,一改过去较为严肃、拘谨、呆板的形象,被称之为《新闻联播》的“变脸”.目前,中央出台八项规定要求改进工作作风,而央视《新闻联播》的成功改版为地方台《新闻联播》的改版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钟荣华 《新闻实践》2012,(12):52-53
案例2012年10月19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一则寻人启事:桂林一位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走失以后,4个儿子在车站贴满寻人启事,驾车寻找,用尽各种办法仍没有找到走失的母亲。《新闻联播》在播出这则寻人启  相似文献   

19.
近来,一段名为《XX特别报道》的视频,内容仿照《新闻联播》形式,由邢质斌播报了某企业的内部新闻。看完这段视频,没办法不让人感到"震惊"。邢质斌之所以有一定的商业广告价值,主要基于她以前的特殊身份,即央视《新闻联播》前主持人。央视的《新闻联播》自播出之日起就成为国内的权威喉舌,模拟《新闻联播》形式播出的广告是会误导消费者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广播》2010,(7):33-47
1950年的4月1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办的《首都报纸摘要》节目正式播出。第二年,即1951年5月1日。《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也隆重登场。这两个新闻节目即后来享誉中国新闻界的著名节目——《新闻和报纸摘要》和《全国新闻联播》(以下简称《报摘》《联播》)。从1950年至今,这两个节目经历了60年的风风雨雨,但依然是中央电台、全国广播界、乃至全国新闻媒体的品牌,依然是全国亿万听众获得国内外重大新闻的重要窗口。在纪念人民广播70年之际,我们特地请来曾经在《报摘》《联播》工作过的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