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庆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对外传播领域,她同样功绩显著,不仅亲自参与创办了一系列对外传播的刊物,例如,早期的《中国论坛》、《中国呼声》、《保盟通讯》等和建国后的《中国建设》,还促成一批外国友好人士为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奉献心力。基于对中西两种文化的深刻理解,宋庆龄形成了极具价值的对外传播经验、思想和理论。其中,与外国记者交流的技巧和策略对于当代对外传播具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5月15日,“中国外文局汶川地震三周年对外报道采访团”抵达四川进行实地采访。采访团由局长周明伟、副局长陆彩荣亲自带队,由来自美、法、西、日、俄等国的5名外国专家以及中国网、《人民画报》、《今日中国》、《北京周报》、《人民中国》、《中国报道》、《对外传播》等多家媒体单位共计24人组成。  相似文献   

3.
关于国家形象传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研究中心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颇受业界好评。研究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开办此栏目,就是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展示相关成果供读者交流分享。 《关于国家形象传播的思考》一文的作者对国家形象传播的很多思考言之有理,其中对美国和日本的国家形象分析,颇有新意。例如,在最近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国家形象调查中,由于美国的国家道德权威和国家信誉受到了空前损害,而导致现如今美国的形象欠佳,但日本的得票率却不低。反观中国,作者在思考之余,也发出了我们在国际上还没有一部像《辛德勒名单》那样的作品的感叹。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对外大传播》2007,(11):4-4
人民武警报 认识《对外大传播》有些偶然,被《对外大传播》吸引并成为忠实读者则是必然。《对外大传播》以独特的外宣视角,用充满理性而又不乏激情的表达,诠释着“让世界走进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理想——这样厚重的特色使得它不仅在外宣领域独领风骚,还在新闻传播领域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对外大传播》2007,(1):6-7
在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发展信息,越来越关注中国发展对世界影响的今天,中国的对外工作者使命光荣。提升对外传播队伍的素质,提高对外传播的效果是当务之急。感谢《对外大传播》这些年来提供对外传播的新观念、新情况、新知识,让我们开拓视野,也为我们业内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其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在业界颇受好评。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开办此栏目,就是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将相关成果供读者交流分享。 本文作者赵启光,美国卡尔顿大学亚洲语言文学系教授。1982年从中国赴美国留学,1987年获马萨诸塞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周年到美国卡尔顿大学亚洲语言文学系任教,开创并主持该校中国语言文学部及美国大学中国语言文化中心,1993获终身教授。著作有英文《龙的研究》(A Study of Dragons,East and West),中文《客舟听雨》、《异乡异客》、《康拉德小说选》、《世路心程》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其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在业界颇受好评。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开办此栏目,就是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将相关成果供读者交流分享。 本文作者史安斌,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美国宾州大学比较文化学博士。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持的“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和“全球传播高级研讨班”主讲教师。主要著作(译著)有《危机传播和新闻分布》、《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身份》(英文)、《媒体与权力》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文学》存在了50年,我为这本杂志服务了35年。可以说,我的青春热血,我一生大部分年华都献给了这本为中国对外传播事业作出了历史贡献的文学刊物。由于种种原因,刊物已于2001年停止运作,但它为中国对外传播事业建立的功绩将长留在读者中间。  相似文献   

9.
2006年初《对外大传播》开始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局共同主办《新闻发言人栏目时,发表了新闻局局长郭卫民的专访文章《中国新闻发言人新年发出第一声春雷》。2007年新年到来之际,《对外大传播》再次采访了主管新闻发布具体工作并主持过数十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的郭卫民局长。  相似文献   

10.
推广汉语的中国出版人其实内心都潜藏着这样一种热望:让世界上那些了解和不了解中国的人们通过汉语这个传播的使者走近中国,感知中国。 《对外大传播》一直关注对外汉语教学在中国对外传播中的特殊作用.并围绕这个选题,曾先后采访了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许琳、美籍学者赵启光,推出了《“地热”中的对外汉语教学必将喷涌》,  相似文献   

11.
于淼 《对外大传播》2008,(12):13-14
初冬的一个上午,《对外传播》就韩国《中央日报》对中国关注的领域、2008年在华采访的感受等话题,专访了《中央日报》驻华特派记者站副站长张世政。  相似文献   

12.
《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中央机关报,是党和人民最主要的舆论喉舌,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传播媒体之一。《人民日报》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一直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报,其发展经历也是新中国成长的写照。《人民日报》如今已经发展成为颇有实力的大型报业集团,其国际影响力和国际传播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学界经常拿它与西方百年老报《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相提并论,它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上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十大报纸之一。  相似文献   

13.
如何做好对外经济报道,这是对外宣传工作中的老问题。随着中国经济地位在国际社会的上升,做好中国经济发展的对外报道成为当务之急。从目前情况看,对外经济报道是对外传播的热点,也是难点,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还是《今日中国》的盲点,因此对它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言论集纳     
正上海社会科学院软实力研究中心研究员胡键在《现代传播》2018年第5期发表的《中国智库的对外传播研究》一文中认为: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学术界谈得最多的就是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问题,尤其让中国所不理解的是,中国解决了"挨打""挨饿"的问题,却一直无法解决"挨骂"的问  相似文献   

15.
在采访中,我们生发了这样一种感慨:在当今跨文化传播的大背景下,媒体起着无可替代的桥梁作用。也许最初的个别努力,只如一个个思想的涌泉激射,但最终,汇聚到一起时,就会如浩浩荡荡的江河,奔流入海。而本刊一直深度跟踪、挖掘对外传播领域中的热点事件,曾连续三期报道中国外文局组织的“跨文化传播论坛”,使其余音绵绵;我们已连续两年直击中国外文局“对外出版选题策划会”,使中国对外出版人能够了解外国人的思维在哪里拐了个弯儿;我们曾赴广东、到四川、转重庆,深入挖掘外宣领域一个个鲜活的个案……今天,当《对外大传播》受到业界人士喜爱,并将内容再向“理论的润泽、个案的鲜活、全球的视野”深化时,希望能够得到更多业界的信息源,使得《对外大传播》有条件一路跟踪下去,使经验共享,以做好中国对外传播事业的助动器。  相似文献   

16.
办刊初期的年轻人 1994年初,新任局长杨正泉有意办一本公开发行的对外宣传政策指导、理论研究、实践探讨的刊物,由新成立的综合业务部(后改为总编室)承担。部主任周东元提议将我从中国报道社调来,筹办这本名为《对外大传播》(现为《对外传播》)的杂志。  相似文献   

17.
本期以英国《金融时报》的《东莞的“民工荒”》和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中国给医疗制度开出药方》两篇文章为实例进行点评,通过分析外媒作者的视角和写作手法,启发中国媒体如何做好对外经济报道,以及宏观题材的对外报道。  相似文献   

18.
《对外大传播》2020,(4):68-69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是对外宣传的职责使命,也是影视作品国际传播的重大课题。芒果TV与探索(Discovery)频道跨国联合打造的《功夫学徒》职业纪实真人秀节目,在海内外引起了极大关注和强烈反响。该节目被中宣部《新闻阅评》誉为"为东方大国形象的国际传播作出了一种新样式",被专家学者称作"中国制作、面向世界"的成功范本。本文尝试从传播学角度进行分析,解码其成功秘诀。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对外大传播》2007,(8):4-4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外宣工作者,看到《对外大传播》后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没想到外宣领域有如此兼具广度和深度的专业刊物。如谈到对外传播的意义时,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说:“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对外大传播》2007,(1):F0003-F0003
近日,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选编的“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推出两本新著:《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和《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