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羌族民族民间艺术是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以本民族艺术语言与外来文化对话.通过与外来民族间的文化艺术相互渗透,发展本民族文化井形成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阿坝高原是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区域,尤其是羌、藏两个主体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羌族纳啵艺术就是其中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它在阿坝多民族文化环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值得挖掘和研究的珍贵资源。身处这样的环境中,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建构特色课程,把羌族“纳啵”艺术融进民族地区高校美术教育课堂,把美术课堂教学与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培养相结合,建成工作室制度,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李征 《教育教学论坛》2012,(21):127-128
羌族是我国的一个古老民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但无本民族文字,历史悠久的羌族民歌在羌族文化的传承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羌族民歌与生活息息相关,是生活的直接表现,饱含传统文化的精髓,涵盖了羌族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羌族民歌的保护与羌族文化的传承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4.
墨石雕刻是贵州省宝贵的文化资源,其制作技艺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加上墨石的独特品性和地方文化的深刻内涵,吸引了一批墨石艺术爱好者的关注,其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传承和发展我省独特的墨石雕刻艺术,也可弘扬贵州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墨石雕刻艺术所具有的文化价值是极好的教育资源,将其引入地方中小学美术课堂,是发展和保护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环节和方式。  相似文献   

5.
论民间美术进入高校美术课程体系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族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之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民族文化精神和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研究民族民间美术的课程意义,提出将民族民间美术纳入高校美术教育体系将有助于高校美术教育体制的改革,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增强青少年对民族民间美术的认识和理解,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5·12大地震后对羌族地区恢复发展乡村旅游的分析,指出了羌族地区恢复发展乡村旅游能有力地推进羌族灾区的恢复与重建。在民族文化逐渐受到外来文化冲击的今天,乡村旅游可以对羌族传统文化起到抢救、恢复、保护和传承作用。因此羌族地区乡村应把握好乡村旅游的开发原则,探索出乡村旅游开发的有效途径,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开发模式,处理好乡村旅游开发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乡村旅游开发与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黔南民族民间美术资源是黔南地区各民族艺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载体,也是本地种学生们身边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把黔南民族民间美术资源有效的引入本地的中学美术教学中,这是一种美术教学的创新举措,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美术知识学习兴趣、培养其审美感,更有利于黔南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孙晶 《华章》2011,(29)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不仅是中国的文化精髓,也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资源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资源,学校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艺术和独特价值,激发珍惜美术遗产、关爱民族民间文化的情感,让学生学会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这是美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文化的产生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文化是人的产物.不同民族所处的文化环境使得各民族产生了符合自身文化特色的不同于他民族的舞蹈形态,独特的民族民间舞蹈又反作用于日常生活,促进舞蹈文化的升华.本文从文化的源泉生活出发,结合实例,分析了民族民间文化与舞蹈形态的关系,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架起了生活与本民族舞蹈间的桥梁,文化影响舞蹈形态,舞蹈促进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10.
传承与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一直都是文化艺术界密切关注的焦点.由于受经济大潮和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民族民间传统舞蹈文化面临着流失甚至消亡的威胁.对其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种守卫人类精神文明与传统舞蹈的具体行动.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是时代、民族和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本文从民族民间舞蹈的特征入手,对其传承规律以及发展趋势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