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金代儒学发展略谈魏崇武在北方,金代儒学承袭了辽和北宋的传统。金朝建国之初,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除了对主动投靠的辽宋旧臣委以重任外,还通过采用科举考试以及扣留宋使等手段,大量收罗儒学人才,改变了质而不文的落后面貌,从国家制度、政策、语言文字到风俗...  相似文献   

2.
金代皇帝大多重史,这在少数民族政权中很是突出。其重史目的在于从历代兴亡中求得借鉴,获取经验教训,以维护和巩固统治。为此,金代统治者注重从多方面开展史学工作,从翻译史籍,到修《辽史》,到编撰本朝史,做得很有成效。而史学对金统治者确立君臣等级、实行“仁政”、促进民族关系的发展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推动了金代封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封建王朝初期所实行政策的影响往往贯穿本朝发展始终.金代作为女真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其建立初期实行的民族文化政策对金代文学发展的影响尤为深刻.金初统治者实行的民族迁移政策、民族歧视政策、全面汉化政策,直接影响了金代文学地域分布、文人心态和文学创作思想的发展方向.通过对金代初期民族文化政策的研究,我们将从根源上把握金代文学发展趋势,深入了解其内在规律与特征.  相似文献   

4.
金代是女真族于中古时期,在我国北方继辽而起建立的又一个王朝,雄据祖国半壁河山,和南宋对峙长达一百多年.在此时期中,金代陶瓷的发展,取得很大进步,颇有成就.本文就对金代瓷器进行了研究,以此让我们清楚的认识金代陶瓷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金代是历史上蝗灾频发的朝代之一。蝗灾的发生受气候的影响较大,从发生的地区看,以山东、河南、陕西、中都、河北等地为主。蝗灾也常常与其他灾害伴生。尽管统治者也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以及灾后救助,但金代蝗灾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依然很大。  相似文献   

6.
辽圣宗耶律隆绪统治时期 ,为巩固并拓展其统治范围 ,采取了西联西夏 ,南抗北宋 ,东征高丽 ,对周边的部族“臣则抚之 ,扰则击之”的外交政策。圣宗朝对外政策的特点是 :(1 )战争和征服一直是辽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 ;(2 )因时制宜 ,灵活多样 ;(3)内政外交 ,同时并重。从宏观上看 ,辽朝实行的对外政策 ,对辽政权的确立和强盛产生了重要作用 ,客观上对 1 0世纪末到 1 1世纪初中国北方地区的开发及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辽代文献大量散佚,从今存作品看,辽文的基本体貌与五代文、宋文相同,辽诗却显得粗粝。金代文学作品以诗文为主,早期作家大都由宋入金,到全世宗大定以后,文学大盛,出现了著名作家赵秉文、元好问和王若虚。与作为区域性王国的辽、金不同,元朝是北方蒙古族统治者建立的统一王朝,文学繁荣,诸体兼备,尤以元杂剧最为重要,它为古典戏曲的表演艺术奠定了基础,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关汉卿、王实甫和马致远等都是闻名的戏剧大家。宋代出现的南戏在元代继续流行,艺术上还有发展,元末产生的《琵琶记》成为其杰出代表。元代散曲的兴盛是继宋词以后又一次杂言体诗歌大繁荣的重要标志。上继金末和宋末的宗唐诗风,元代诗坛宗唐成风,对明清诗歌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乌要答赞谟是不入《金史》列传并且很少见载于《金史》的一个金代前期的重要人物,他是金朝出使辽及北宋的最重要使节。他在出命名中折冲樽俎,为金灭辽和北宋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他的结局却很不幸,这也是金朝残酪的宫廷政治斗争的一个见证。  相似文献   

9.
蒙元时期契丹人的迁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亡后,契丹人在金朝的社会情况一直都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金朝统治契丹的组织形式和民族政策。对契丹人在金代的迁移问题研究已经很成熟,而对蒙元时期契丹人迁移这一问题,却没有太大的关注,作者通过所了解的元朝史籍,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金初枢密院建制的探讨从三十年代日本学者外山军治开始, 一直以两枢密院制为起点。本文从辽代官制入手, 引用相关史料, 详加剖析, 得出金初枢密院仿辽南面官的“汉人枢密院”而设。金初枢密院为一枢密院制, 而非两枢密院制。从而对研究金代官制及金初历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类比推衍是儒家道德形上学得以建构的主要“逻辑机制”,从孔孟到董仲舒,再到南宋的朱熹,儒家道德形上学的建构都遵循类比推衍这一机制。类比推衍不仅影响了儒家人文逻辑的发展,甚至影响了儒学及至整个中国哲学的发展,它一方面使得传统儒学形成了一个重视和强调修身养性的传统,另一方面则在儒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构建着一个广阔的泛道德主义的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12.
北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论坛着重探讨了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与辽金元文学及中国古代戏曲小说繁荣的相互关系。李成教授认为民族文化融合是中国文学转型的动力之一,尤其是北方民族文化影响了辽宋金元时期中国文学的走向、内在特质和文学风格,促进了戏曲的发展。周惠泉研究员认为,辽金文学是汉文化与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互补的结晶;田同旭教授认为,十六国北朝是古代戏曲艺术形成开始兴起的时代,金元两代则是古代戏曲艺术正式成熟的时代。刘达科先生认为民族文化融合与双向交流,为古代戏曲发展增添了新的基素和活力。  相似文献   

13.
儒家文化一直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儒家文化自唐宋以后又被概之以“孔孟之道”。这样,孔孟两个思想家之间的判别便被泯没了。但事实上,二者在思想倾向、学说内容上的差异却是巨大的,二者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孙绰《论语》注集先秦、汉晋孔子形象之大成。在其《论语》注中,孙绰一方面结合三玄及其魏晋玄学的学术成果,继续将孔子老庄化、易学化,体现了《论语》在东晋的进一步玄学化特征;另一方面又结合东晋玄学家注经的返儒特色和当时佛学的深入,大力挖掘、恢复《论语》文本中原有的孔子圣师形象,保留了汉注中孔子神学化的痕迹,更将其佛学化,深刻地展示出东晋儒家经传诠释的两大特征———儒玄双修与援佛注经。  相似文献   

15.
完颜宗翰是金初女真族完颜姓氏中最杰出的军事统帅,他辅佐阿骨打灭辽建国,协助金太宗亡宋而雄踞中原,扶持金熙宗登位,为金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对金、宋最终格局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成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中的典范。因此,完颜宗翰是黑龙江流域史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汉末三国时期,佛教初传中国,佛教高僧多精通方术,以方术幻化吸引中国民众。南北朝时期,南方佛教高僧前期受玄学影响,谈玄之风甚盛,后期儒学礼教成为佛教高僧学习的重要内容;北方佛教沙门前期多重内典而不重儒学,后期则出现精通儒家经典的佛教高僧。到南北朝后期,南北佛教界都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典型僧人。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高僧学风好尚和知识结构三个阶段的变迁,反映了佛教中国化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17.
北方民族文化研究资料整理工作,向称难事。新出版的《全辽金文》上册:辽朝史料的汇辑整理,其工作不精,底本与校本的选择及作品的收录等存在明显差误;编撰方面等也欠妥欠佳。辽朝史料历来以简陋著称,研究整理多需文物考古资料的弥补。该书却漏收考古新资料80余篇(目),涉及总字数10万以上。  相似文献   

18.
在宋朝社会,伴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科举制出现了平民化的倾向。佛教的因果报应学说及儒家的忠孝观念,这些都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金石学在这一时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成为近代考古事业的萌芽。伴随着宋朝社会经济化事业高度发展,特别是金石学的发展,在当时社会出现了物保护意识的萌芽。  相似文献   

19.
辽代金银器是北方草原地区民族文物的一支奇葩。早在距今3500年前这一地区就已出现金器,经过历代各民族的发展、创新,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并融入了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因素而自成一体的发展序列。这种独特的文化传统被不同的民族一代又一代地继承下来。辽代时期,金银器已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成就,其中外来文化因素起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辽代早、中期受唐文化、西方文化影响极深,金银器中表现出浓郁的唐代与西方风格。到辽代中期时,金银器开始出现宋文化的因素,晚期却完全宋化或从宋地输入,从而表现出在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