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孙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①,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他没有可能付诸实行。国民党蒋介石政府背叛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公然推行大汉族主义的民族压迫政策。中国共产党则始终不渝地坚持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不但实现了孙中山先生追求的中华民族彻底解放和各民族一律平等,而且促进了民族的大团结和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末,蒋介石利用河北地区分化瓦解"杂牌军",对付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先是把河北交给阎锡山,排挤冯玉祥。继而给了张学良,打击冯玉祥、阎锡山。又给了鹿钟麟,排挤八路军。又给了傅作义,对抗解放军。蒋介石反对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思想落后于时代,终于被不断进步的时代潮流所淘汰。  相似文献   

3.
傅作义,民主革命时期国民党高级将领。日本发动馒略中国的战争后,不满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发动了绥远抗战,直接影响了后来的西安事变,时于蒋介石走上抗日的道路和第二次国共合作起了积极的作用。抗战期间,与共产党进行了真诚合作。解放战争后期,从国家与人民利益出发,接受了共产党的建议,使北平得到了和平解放。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蒋介石在联俄政策上由拥护转变为敌视的演变过程作了历史的考察,回答了蒋介石在何时开始反对联俄政策、在哪些方面、在什么程度上反对联俄政策等学术界存在歧见的问题,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孙中山逝世以后,蒋介石抛弃三大政策、背叛国民革命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党外有党,党内有派。孙中山主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耕者有其田。蒋介石反其道而行之。孙为左派,蒋为右派。中共与左派合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蒋介石发动内战,翻身农民大量参加八路军、新四军,保卫家乡,保卫胜利果实,勇敢作战,经过几年的激烈战斗,不仅解放了冀察地区,还解放了整个大陆地区,建立了新中国。  相似文献   

6.
<正>在对孙中山晚年政治思想和活动的研究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这样一些问题:第一,孙中山生前并未讲过“三大政策”一词,“三大政策”概念是共产党人首先使用的。据此,一些人便否认孙中山曾有过三大政策,而断言三大政策是共产党假造出来的。那么,三大政策究竟是孙中山亲自确定的,还是共产党假造出来强加给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概念是否符  相似文献   

7.
张宪文 《历史教学》2003,79(4):7-11
1927年国共两党关系破裂后,国民党实行消灭共产党的政策,中国共产党为探索新的社会发展方略,由城市转向农村.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后,从军事上、政治上大力整合内部,实施政治体制与财政经济改革,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并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向前推进一步.面对日本大举进攻中国,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积极进行抗战准备,与共产党实现了再次合作.  相似文献   

8.
冯玉祥集团执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蒋介石则背道而驰。冯玉祥打算将西北作为根据地,大力联络西北地区人士,西北地区人士也积极靠拢冯玉祥。蒋介石认为是割据,也极力拉拢西北地区人士。几经争夺,有一部分,投靠蒋介石,发动反共内战,与蒋介石同归失败。  相似文献   

9.
1927年国共两党关系破裂后,国民党实行消灭共产党的政策,中国共产党为探索新的社会发展方略,由城市转向农村。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后,从军事上、政治上大力整合内部,实施政治体制与财政经济改革,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并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向前推进一步。面对日本大举进攻中国,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积极进行抗战准备,与共产党实现了再次合作。  相似文献   

10.
1928年蒋介石北伐后便借口实现孙中山的《建国大纲》,开始了其长达20年之久的“训政”。蒋介石一再声称他是孙中山的忠实信徒,并标榜其“训政”是对孙中山训政思想的继承。其实,蒋介石的“训政”无论在原则上,还是在内容及目的等方面,和孙中山都截然不同。蒋介石是以个人独裁专制篡改了孙中山主权在民并还政与民的“训政”初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