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贺心颖 《新闻界》2009,(1):65-66,82
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了奥巴马赢得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的关键要素,阐释了网络媒体如何第一次彻底地充当了美国大选中的政治工具,在开展竞选宣传、组织支持者,拉选票、募集资金、跟踪和制造舆论、劝服选民等竞选活动中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浅论政治性广告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我国政治传播学者李元书等人提出的政治广告的概念,探讨了三种政治广告--竞选广告、公益广告和意见广告--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其中,竞选广告初见端倪,公益广告历史已久,意见广告成为政治广告发展的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3.
台湾的政治选举可以追溯到日据时期,但是选举广告的盛行却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1989年以前,台湾的选举法规定不得利用大众传播工具刊登广告以从事竞选活动,20世纪80年代末,刚刚对选举开放的报刊业只允许刊登一些新闻事件的报道,并没有成为参选人为自己宣传的一个媒体渠道。1991年,电视媒体首次播放政党政治广告,此后,大众传媒工具在台湾大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以台湾五都选举中高雄市长竞选为例,对不同候选人的竞选广告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2016的美国大选以唐纳德·特朗普成功当选美国第45任总统落下帷幕.从选举伊始,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和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的丑闻就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竞选广告成为候选人攻击对手弱点、赞美自己优势和化解丑闻危机的重要说服策略.本文就希拉里和特朗普成为总统候选人后发布的竞选广告进行分析,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对象为两人被推选为各党总统候选人之后发布的所有电视广告.  相似文献   

5.
徐键 《新闻知识》2006,(10):10-12
“广告(Advertising)是由可识别的出资人通过各种媒介进行的有关产品(商品、服务、观点)的、有偿的、有组织的、综合的、劝服性的非人员的信息传播活动。”如今我们看到:这一营销工具正被大量而广泛地应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活动中,对此我们应予以充分重视和研究。一.现代政治广告溯源在公元前79年维苏威火山灰吞没的罗马庞贝古城遗址的发掘现场,人们发现纵横交错的街道建筑中的墙上和柱子上,有招牌广告、图画广告、文字广告近1600多处。在一些官方圈定的广告栏内,就有“呼吁参政者要公正的告示和候选人的政治竞选广告”。这是西方发现的…  相似文献   

6.
在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及其竞选团队针对瞬息万变的竞选态势,灵活地采用各种传播策略,以形成对自己有利的舆论环境和竞选氛围,最终赢得大选。虽说"大选"归根结底是党派之间的政治力量的比拼,但隐藏在背后的政治传播策略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将从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两方面来考察马英九在这次选举中采取的政治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7.
滑明达  刘震 《传媒》2004,(12):56-57
当今美国大选费用急剧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候选人要聘请广告专家为其大做政治广告.如今一个没有媒介顾问、广告专家、演说撰稿人等专家帮助的政治候选人若想取得成功是难以想象的.美国大选政治广告的作用及其发展态势已经引起美国国内学者和海外学者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8.
从奥巴马当选看新媒体对美国总统大选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美国大选中新媒介的初体验 美国总统大选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媒体秀.200多年前的美国大选,林肯只能坐着马车巡回演讲;七八十年前,弗拉克林·罗斯福看中了广播,那个彼时的传媒新宠,以大众传播的方式将其政治主张传散开去;而肯尼迪竞选时期,候选人在电视上面对万千观众发表演说成为了常态.  相似文献   

9.
岳淼  陈培爱 《现代传播》2002,(1):98-100
本文对台湾大选中政治广告的背景与策略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列举 ,指出负面广告的危害。希望通过对台湾大选中政治广告的分析研究 ,进一步认清其政党权力之争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迈人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数据变得越来越重要.美国大选持续时间长、事件繁杂,像民意调查、竞选资金、各州选情等均涉及数据.用数据新闻的方式来报道这类涉及多段时间、多个主体、多种来源、多种计算方法的十分复杂的政治活动再合适不过.因此,数据新闻成为美国大选活动最主要的报道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梳理归纳了负面竞选广告相关研究的切入角度和结论,总结存在的分歧,指明未来研究的方向。综述发现,负面竞选广告研究大都基于西方文化背景和传统媒体,广告的使用受到候选人在任与否、民意支持度、所属政党、竞选阶段和文化的影响;广告发挥了候选人所预期的效果,但也可能产生反弹效果。此外,负面竞选广告对政治参与是促进还是抑制作用,已有研究结果尚存分歧。  相似文献   

12.
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竞选正选战犹酣。志在连任的美国总统布什,动用自己的竞选班子,展开了全方位的竞选战略。广告战是布什面临的重要一役。一位以专门报道政治新闻著称的美国记者曾说过:“只要给我足够的资金,我能使一块砖头被选为州长”,广告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的确如此。美国总统候选人的广告战役汇集美国广告界精英和上百年广告实践之精华,历届总统候选人都要全力以赴地接受广告战役的考验  相似文献   

13.
环球视听     
美国广告形象的塑造美国电视台播映的政治广告中出现的形象,特别是人物的形象,无不经过专门的设计和塑造,无不比本人或原物好看得多。让观众看上去,其形体神态既是真人,又胜似真人,还要通过形象体现出一个或几个足以代表这个人、某个组织、某种产品等等的特征,即他(或它)所独有的标志。在形象塑造上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观众感到这个人确实比他的竞选对手来得纯朴可亲,而且值得信赖对于政界领袖来说,在美国的政治广告中,为他们设计和塑造的形象大体上有这些一些:“父亲”、“领袖”、“关怀家庭的人”、“来自人民中间的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研究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候选人马英九阵营推出的电视竞选广告,以品牌资产、定位理论为基础分析马英九阵营所使用的品牌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马英九阵营的竞选策略应概括为以领导品牌策略为主,适当情境下运用比较品牌策略,即主打领导形象,适时主动攻击。  相似文献   

15.
《新闻记者》2008,(12):43-43
当地时间11月5日,美国大选结果揭晓,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当选第44任美国总统。当日,奥巴马的形象即登上各大媒体封面版,在媒体上已持续数月的竞选大战也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16.
1952年是美国四年一度的大选之年.当时的形势是民主党在罗斯福和杜鲁门的领导下,已连续执政24年,倘若共和党在这次大选中仍不能东山再起,美国的两党政治将变成有名无实,甚至从此寿终正寝,共和党再无崛起的希望.在这种客观形势下,共和党要改朝换代,取得1952年大选的胜利,必须推出一个“满意”的候选人.当时共和党内有两大派:一是以中西部为基地的保守派,一是东部的自由主义集团.保守派早已内定拥护代表俄亥俄州的参议员塔夫脱出来竞选.塔氏出自美国政治名门,父亲老塔夫脱是前任总统,他本人曾做过三任参议员.他的家世、作风、言论、丰采都代表着一般认为是反工人、反社会福利、反自由主义、冰冷保守的典型共和党,美国新闻界叫他“共和党先生”.  相似文献   

17.
刘立娟 《青年记者》2016,(20):103-104
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共和党和民主党分别有卡莉·菲奥里纳和希拉里·克林顿两位女性参与竞选.两人执政经历和在选民中的熟识度不同,她们在运用媒体参与竞选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特征. 卡莉·菲奥里纳的媒体竞选之路  相似文献   

18.
4年一度的美国大选总是能够吸引世人的瞩目,在全球范围内激起不小的波澜。在此强效影响中,美国媒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拟从理论上探讨在大选过程中美国媒体报道政治的方式和影响,并从中看出其竞选报道所面临的困境及改良路径。  相似文献   

19.
产生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政治宣传画通过创作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国画、年画等视觉作品,鼓励和动员中国民众积极投身到中国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去,不仅实现了传播者的劝服初衷,也一度繁荣了政治宣传画这种艺术创作形式,成为一种独特的集视觉与说服于一体的传播手段。  相似文献   

20.
叔翼健 《东南传播》2011,(5):108-109
儿童形象大量运用于广告当中,有一种泛用的倾向。儿童形象是广告视觉说服的重要手段,但同时广告商在运用儿童形象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说服效果。本文结合消费者心理阐述了儿童形象在视觉说服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分析了儿童形象在广告视觉说服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运用儿童形象应该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