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晓梅 《学语文》2005,(1):74-75
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分析综合能力,能力层级是C。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主要是搞好层次分析。虽然层次分析因文章的体裁不同而分析方法有所不同,但它实际是着眼于文章内容的分析,其他结构要素的分析,本质上也是文章内容的分析。分辨层次思路,必须保证划分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中考阅读理解考查的重点,也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之一。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结构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展现。我们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以及段落内部的层次,才能真正把握思路、理解文章,达到读懂文章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一、依据章的体裁特点理清思路。阅读小说,可以依据小说的情节结构;阅读记叙,可以依据事件的发展过程;阅读散,可以依据“神”与“形”的联系;阅读议论,可以依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阅读说明,可以依据说明事物的顺序来理清章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结构严谨.就是要求我们用清晰的思路来组织安排写作的内容。结构严谨是对作文形式的基本要求.其主要表现为开头结尾的起合,过渡照应的转承,段落的合理安排.总之要做到作文思路展开有序,形式上有头有中有尾(结构上的完整),前后照应,上下连贯,主次分明;逻辑上线索清晰,层次分明,顺序恰当,段落合理。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构是作者从表现主题的需要出发,沿着一定的思路,把选用的材料、要写的内容合理地安排在一起。它包括:文章分几层,分几个段落,如何结尾,材料的先后顺序,材料的详略处理及过渡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布局谋篇。因此,准确地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正确理解文章的关  相似文献   

6.
写作思路是文章的客观存在,理出文章的写作思路是阅读文章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将其运用于中学语文课的讲读教学,有诸般的方便与好处。  相似文献   

7.
孙伟 《现代语文》2013,(9):141-142
学生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知道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一、写作思路要清晰思路是文章结构的基础。结构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本身的内部规律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经过深思熟虑在文章中的体现。例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篇游记,是游玩之后,回想游览情景而写的。作者的思路大致是:先写小石潭所在的地方,逐渐走近小石潭时听到的声音(如鸣佩环),看见的景物(潭边的石头和树木)。走到潭边向潭里注视时见到的景象(游鱼……与游着相乐)。接着想下去,看过潭里的鱼后,抬起头顺着潭岸向远处眺望所见的情景(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相似文献   

8.
写作思路是文章的客观存在。理出文章的写作思路是阅读文章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将其运用于中学语文课的讲读教学 ,有诸般的方便与好处  相似文献   

9.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把文章结构安排的巧拙、锤炼的整散程度视为一项作文定等评分的依据,是因为结构是铸就文章的四大要素之一。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思路是文章的脉络,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  相似文献   

10.
章标记效应是近年来阅读心理学的一个新领域,它对于揭示阅读心理加工过程的实质以及指导阅读教学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对章标记的含义与分类、章标记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等几方面的研究做了简单回顾,着重对研究现状进行评价,指出今后的研究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许衡是元代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文章学家。他一生写作不辍,著作等身。文章内容广博,文本齐备。在文章理论的建树上,他主张文质统一。文德一致,师古必须随时,讲究文章为社会现实服务。  相似文献   

12.
分析文章的方法很多,解答问题的思路也有很多,但就高考而言,若能"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就能较好地突破大阅读这一瓶颈,取得满意成绩。那么,何谓"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呢?分析文章结构就是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把握文章思路就是把握文章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表达主旨的路径、脉络。  相似文献   

13.
王俊鸣 《中国考试》2000,(10):28-29
提高文章阅读能力,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增加文化的积累,丰富生活的阅历等,但最主要的是认识文章规律,训练科学思路。和世界上的其他事物一样,作为客观存在,文章本身是有规律的,而且,这种规律是可以认识的;按照客观规律去思考,就是科学的思路。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有特定的体式,在表达上。或直截了当,或委婉含蓄,或富于情感,或突出  相似文献   

14.
詹长青 《初中生》2008,(6):22-27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结构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阅读的角度看,抓住开头和结尾,不仅有助于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而且有助于把握文章主旨,有助于对某些表达技巧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5.
语教学与章写作在思路营构方面有三大差异:目的差异,内容差异,思维模式差异。语教学设计在层次与段落,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以及技巧运用方面与章写作均有相通之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高考语文论述类现代文阅读的考题越来越难,答好这道题是高考语文取得成功的关键。所以,笔者从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这四个方面阐述了论述类现代文的做题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作者将文章定义为“以文字符号编码为信息载体的交往媒介”。从这点出发,分析文章意义系统的三个层次:“原意”、“本文意”与“接受意”,指出三者的联系与区别,阐明了意义差异的原因,提供了认识意义系统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8.
本就有关线索的几问题--不同体裁章的线索方式,复线索和线索贯穿。线索与思路的区别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线索不仅存在于记叙之中,还存在于议论、说明、应用等章之中,但由于体不同,不同体裁的章有不同的线索,线索有单线复线之分,吸明线暗线,主线副线之分,线索贯穿常用语言标志来显示。  相似文献   

19.
在杂志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学生写了一篇关于“牛”的命题作文,写牛不讲究卫生,身上整天脏兮兮的,还写了牛身上很多毛病,结果遭到家长的反对。在家长的指导下重新立意构思,定位为赞美老黄牛的奉献精神、吃苦精神,最终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在家长看来,一篇结构严谨、有意义之作才是让人满意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一、抓课题 ,揭思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部分文章题目就直接或间接揭示了文章的思路。故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审题和释题。如《别了 ,我爱的中国》一文 ,教学时先让学生审清题中的每一个词的意思 ,重点弄清“爱”这个中心词在全文中的含义。据题得知 :作者通过写“我”与祖国的告别 ,来表达自己真诚的爱国心。这样就把文章的思路初步把握了。二、抓内容 ,引思路“内容决定形式”。有什么样的文章就会有什么样的文章表现形式。如《桂林山水》开头先以总的形式交代“桂林山水甲天下” ,然后分写了桂林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