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长期以来,否认劳动力个人所有制,否认劳动力市场的存在,这是我国劳动工资问题未能根本解决的重要原因。本文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发展劳动力市场,必须彻底破除否认劳动力个人所有制的传统观念,广泛建立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劳动力市场,确认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劳动力使用市场化、劳动力配置市场化、劳动报酬市场化、劳动收入调节市场化。除了要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外,还必须建立劳动力培训体系。劳动力市场的功能,不仅在于合理利用、配置劳动力,而且在于培养、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为此作者指出,劳动者应将劳动力看作自己的个人财富,劳动力商品化也是一种有力的激励机制,对劳动者本身能够形成一定的压力与动力。文章同时区别了劳动力与劳动者两个概念的异同,并指出,劳动力商品化不会影响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企业的劳动者是否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蒋方近几年,理论界一些人接连发表文章,说是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劳动力也具有商品的属性,劳动者的工资就是劳动力商品的价格,应当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所决定。我认为,这些看法是不正确的。一、实行南场经济...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力性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力性质的问题,即劳动力是不是商品,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关系改革和建设的重大实践问题。本文试图说明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力不是商品,与主张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必然商品化的同志交流和探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而不是一无所有主张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是商品的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劳动力必然商品化的经济条件,即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但劳动者个人不能  相似文献   

5.
“闲暇时间”在保证现代劳动力再生产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充分的“闲暇时间”的运用,劳动者不仅能够恢复和发展体力、智力,增进劳动者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可以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和聪明才智,进而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劳动效果。这就提示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物质技术装备的现代化,而且也要重视劳动力再生产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与生育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社会福利服务等。从广义上讲,与这些相关的制度都可以称为社会保障制度。其中养老保险是政府通过法律形式的制度安排,使劳动者在老年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力队伍后能得到基本生活的保障,社会保障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以及社会改革、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企业基本上都建立起了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而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相对而言则改革进展较为缓慢,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配的养老保险制度已…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劳动力商品并非是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一般范畴社会主义现阶段还有劳动力商品也并不意味着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具普遍存在的客观必然性。这是因为:劳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并不完全归劳动者个人所有,公有制并不否定劳动者对公有生产资料的个人的所有权,按劳分配不等同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劳动力的实现未必会通过雇佣劳动形式或劳动力买卖形式,若以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取代按劳分配,将严重扭曲社会主义制度,造成严重不良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劳动者的劳动力不是商品宋涛在1993年11月19日《经济日报》上一篇题为《为什么要提出劳动力市场》(以下称《市场》)的文章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具有商品属性。”我不同意作者的意见。因为,劳动者的劳动力是否是商品,决定着劳动者所在企业经...  相似文献   

9.
论利润分享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劳动力应同资本投入一样, 要做到保值增值。劳动力的保值主要表现在要维持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劳动力的增值则表现为要分享劳动者所创造的利润。而且不论是国有企业, 还是私营、三资企业都应实行利润分享制。这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要求, 是劳动者“当家作主”的 “主人翁”地位在经济上的体现。利润分享制的实施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表现在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城镇失业率超过警戒线,农村剩余劳动力压力巨大,就业环境恶化、就业质量下降;我们认为,只有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对劳动就业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合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社会保障制度等配套机制,才能有效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具有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途径。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必须从法律层面创新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就业制度;并不断完善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真正转变政府职能,担负起对农民工管理、服务的法定责任,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提供政策支撑;同时不断完善劳动法体系,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2.
<正>Free market is in contradiction with controlled market whereas free trade is in contradiction with protectionism.A free market is a market that is free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nd regulation,besides the minimal function of maintaining the legal system and protecting property rights,and is also free of private force and fraud.In a free market,property rights are voluntarily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群体由于缺乏稳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地位,法律维权意识普遍薄弱,在劳动市场上始终处于弱势,就业中劳动权益易被侵犯。而现行立法在保障农民工就业权益的诸多程序和实体设计上有不足之处,导致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农民工一方经常陷入诉讼困境。相关立法应强调对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倾斜性保护,改变司法救济路径单一,救济成本高,胜诉难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先裁后审"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下,劳动仲裁程序在劳动争议的解决中有重要的意义。该机制形成在计划经济时代,劳动者对单位有天然的依附关系,法律关系也相对简单,争议较少,这一机制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劳动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劳动权利意识开始觉醒,又加上一些用人单位恶意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劳资纠纷不断增多,矛盾日益激化。而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在目前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大环境下解决劳动争议纠纷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笔者试图找出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目前的弊端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该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后劳动合同法时代,应将大学生就业协议制度置于实现社会权、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的理念下反思和重构。就业协议定性为附期限的劳动合同,具有法理正当性和劳动合同法规则依据。现行就业协议制度建立在计划经济的就业体制之上,以劳动关系的行政控制为特征,实现社会稳定,体现国家本位;但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市场化、契约化、法治化的要求,将加剧经济和社会的断裂,悖离民生,不利于社会和谐。人们应从理念更新、主体改造、权利义务设计、责任机制和救济机制设计等方面重构就业协议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我国现阶段工人阶级队伍状况,分析认为:在社会变动中,工会运动也悄悄改变,工会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应成为工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劳动关系调整的重要手段。新工会法突出和强化工会维护职能,从法律上保障了职工权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利益多元化的形势下,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制度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最为迫切的要求和最基本的制度性保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关系不断向复杂化,多元化发展。劳动关系双方各自具有独立的地位和利益,劳动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双方利益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们需要更进一步完善劳动立法,特别是关于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方面的立法。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是由中国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派生出的一个规模巨大的特殊群体,数以亿计的农民工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正逐渐成为新时期中国工人阶级的主力军.由于受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户籍制度、法制不够健全、农民工缺乏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农民工合法权益缺失严重,主要表现在:劳动权益屡遭侵害,政治权益无保障,社会歧视严重.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从观念、法律、制度、教育等方面多措并举.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救济尚存在诉讼当事人制度的不完善,民事诉讼和仲裁程序的不足,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不当,劳动合同法落实不力等缺陷。因而,完善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救济路径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健全诉讼当事人制度;完善民事诉讼和仲裁程序;完善劳动争议的法律解决机制;建立健全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减免法律救济的费用;规范管理农民工的权利行使机制;进一步落实《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了浙江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发展较快。本文通过构建浙江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模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要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反映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的二、三产业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非国有部门的就业比重等三个指标影响最大,反映政策因素的市场化分配资源比重和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影响较大。最后提出就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