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吴伟业的戏曲创作--兼评案头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伟业的三部戏曲是他在顺治初期选择继续“隐居”或“仕清”的情况下写成的,它们是梅村体诗风格的延伸与拓展,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是其鲜明特征,反映了他极其矛盾的思想感情。他创作戏曲,借鉴了别人成果,也融入了他自己对戏曲乃至学的认识。同他的诗词一样,他的戏曲曲辞雅化,也是抒写性情的案头学作品,可以说是清初众多案头戏中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2.
下场诗是戏曲特有的表演程式,为剧中人物下场时所念的诗。它在戏曲中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即从最初的很少采用下场诗到文人参与创作带来的精致的集句形式。《长生殿》的下场诗就是用集唐诗写成的,洪昇多采用唐诗中的清词丽句来写作下场诗,并能与剧情高度贴合,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教学中常会遇到学生写错别字,如把“威胁”写“危胁”或“危协”,把“统治”写成“统制”,把“袁世凯”写成“袁土墩”,把“片面”写成“偏面”,把“资政新篇”写成“资政新编”,把“黄宗羲”、“王羲之”写成“黄宗曦”、“王曦之”,把“辛亥革命”写成“新亥革命”,把“洪仁歼”写成“洪仁轩”,把“镇压”写成“振压”,把“导致”写成“导制”或“导至”,把“遵义”写成“尊义”、“尊议”,把耦犁、曲辕犁、伊犁的“犁”写成“梨”,等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题目并非多此一举,因为许多报刊的编辑乃至作家并没有完全弄明白此类字的来历,以致书写用字时经常出错。如果把在淝水之战中惨败的前秦皇帝苻坚误写为“符坚”,把西汉初名人萧何写成“箫何”,把萧条写成“箫条”,负笈写成“负芨”,轻薄写成“轻簿”,鞭笞写成“鞭苔”,账(不可为“帐”)簿写成“账薄”,牙签儿写成“牙莶儿”,草菅人命写成“草管人命”,滥竽充数写成“滥芋充数”,蚕儿上蔟写成“蚕儿上簇”等,说成是笔误或粗心大意的话,那么下面几组字的弄混就另当别论了。“篮子”、“竹篮”、“花篮”、“菜篮”、“摇篮…  相似文献   

5.
面对当前戏曲文化传播面临的困境,剖析戏曲文化传播受阻的原因,寻找当代戏曲文化传播的新出路,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精髓,需要在其各个环节进行不懈的探索和努力。戏曲的危机与希望共存,我们在正视戏曲危机存在的同时,应对戏曲的振兴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古代戏曲史上,元代的钟嗣成是一个有很大贡献的戏曲家。他的贡献既不是写了不幸没有流传下来的七种杂剧和篇目不详的“文集”与“隐语”,也不是幸而流传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散曲,而是呕心沥血、历时十余年写成的一部戏曲论著《录鬼簿》。在这部珍贵的戏曲论著里,他对那些受到封建社会轻视和冷漠的曲家(主要是元杂剧作家)怀着极大的敬意与热情,多方面搜集材料为他们树碑立传,歌颂他们的功绩,赞扬他们的德行;对自己,却毫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显露个人的东西。书中除了写明序言时间、记述“相知”一类的某些作家不得不涉及个人行踪外,其余则一字不提,甚至连自己的创作——无论是乐府小  相似文献   

7.
戏曲艺术是我国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一门综合性舞台艺术,从戏曲表演这一文艺事实出发,使之成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文章结合舞台时空、程式、行当、脸谱等有代表性的戏曲表演形式,探讨戏曲表演形式的审美特征、戏曲艺术的关感经验,以及美感经验在戏曲表演中的应用。戏曲表演形式遵循着关的规律,换言之,关的规律决定着戏曲表演形式的发展方向与成熟。因此运用美的规律弘扬民族戏曲文化,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焦铭  姜馗 《教育》2010,(12)
元末明初的才子罗贯中以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和南朝宋裴松之注为蓝本,采正史之实,取民间之虚,写成了七实三虚的《三国演义》。自此,三国故事便在神州大地广为流传。小说、戏曲、电影、电视剧、电子游戏,三国的影子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家喻户晓、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9.
自2017年中宣部、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出台《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以来,戏曲进校园工作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戏曲进校园”在中小学的实践中遇到一定的瓶颈:没有形成持续驱动力,缺乏长效机制;没有形成环境影响力,缺乏环境氛围;没有形成系统的戏曲课程,缺乏教学方式创新;没有激活地域戏曲文化资源,缺乏师资力量;没有融入信息化戏曲网络建设,缺乏专业化平台。为此中小学“戏曲进校园”实践策略是:建立“戏曲进校园”的长效机制;打造戏曲传承的特色校园文化氛围;优化戏曲体验式教学方式;挖掘地域戏曲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积极打造“互联网+”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10.
写错别字和不规范字现象应予重视陈永作几次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资格审查工作,都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不少自学中青年填写毕业生登记表和主考院校书写毕业证书往往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字现象。例如,将佳写成“隹”,祚写成“”,博写成“”,迎写成“”,(...  相似文献   

11.
李渔从戏曲创作、导演、表演三方面观照戏曲接受问题,建构起他的戏曲接受观。观众本位是其戏曲接受观的理论核心,崇尚通俗是其戏曲接受观的艺术追求,娱乐至上是其戏曲接受观的功利取向。李渔戏曲接受观融汇了前人理论探讨的成果,凝聚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见解,对中国古代戏曲理论是积极的开拓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咸炘是清末民初蜀中知名学者,只因终身未出巴蜀,又英年早逝,以致珠沉大泽,光华未显。刘咸炘论戏曲,在时代浪潮中坚守中国传统戏曲本位,形成了以教化为中心的戏曲观。他指明戏曲直承乐教而来,以“广博易良”为文体特征,应发挥教化之用。在对戏曲结构的认识上,他吸收李渔、吴梅等人的曲论思想,论及繁简、虚实两个方面,提出戏曲结构应“精而短”,虚构要符合生活真实,以情义为根,有益教化。对于传统戏曲一味追求“大团圆”结局的窠臼,他指出要返回中国传统语境中寻求破解之法。戏曲语言要讲求本色,以“妥溜”“切隽”为重,亦统合于“广博易良”之中。他的戏曲观充分体现了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人对待戏曲所持的文化立场。  相似文献   

13.
从错字不改说起王秀兰最近,偶尔翻阅了二年级某学生的语文生字作业本,翻阅了五页,其中有四页中有错别字。如,狐狸的“狐”字写成“狐”,孤独的“孤”字写成“孤”,“桥梁”写成“粱”,陷落写成“陷落”。而奇怪的是教师在每页上都批了个鲜红的“√”号,评了个10...  相似文献   

14.
童李君 《文教资料》2014,(16):105-106
《戏曲鉴赏》属于高校公共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审美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培养戏曲欣赏群体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讲授戏曲的相关知识,运用新媒体拉近学生与戏曲的距离,现场观摩使学生感受戏曲的魅力,组织讨论锻炼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等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关于信息化的研究在很多领域已经开展起来,而戏曲研究的信息化尚在起步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对戏曲研究信息化的各个方面,如戏曲信息源、戏曲信息工具、戏曲研究者信息素养等进行了初步探讨,阐明了戏曲研究信息化的一些概念,如“信息”、“戏曲信息”、“信息化”、“戏曲研究信息化”、“信息工具”、“信息素养”、“前信息化时代”,同时指出戏曲研究信息化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论文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化学课也要教学生 正确运用语言文字固原师专吴茂江1995年中考试卷中,有一道填空题,要求学生填“碱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仅在这一句话中,考生把溶字写成“熔”、蕊字写成“芯”、蓝字写成“兰”、酚酞写成“粉态”的比比皆是,经抽查一...  相似文献   

17.
活动前,全班同学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自由分组,可分为资料搜集组、戏曲表演组、超级辩论组等,每组各推选出一名组长。资料收集组和超级辩论组主要通过查阅有关书籍,登陆相关网站,搜集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戏曲表演组则主要在家听戏曲录音,看戏曲表演,和长辈聊戏曲方面的知识,学唱经典的戏曲段子。此外,要准备好多媒体课件设备或录音机、  相似文献   

18.
翻开古典戏曲便可发现戏曲作品中已经有一个描写相当丰富的科举社会。戏曲对现实的科举社会能如此形象深刻地再现,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除了作者自身对社会丰富的体验外,毫无疑问,还在于戏曲所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正因为戏曲具有着其他文学样式所不具备的艺术特征,所以戏曲批判科举制度时,呈现出别样风貌。  相似文献   

19.
趣题两则     
(一)小马虎,性子急,加法练习写错题。十位为3写成5,个位是7写成1。得到结果69,正确得数应是几?  相似文献   

20.
百年树人     
纪广洋 《学习之友》2008,(10):12-12
在高中一年级的某节作文课上,老师出的题目是《桥》,可写成描景状物的记叙文。也可写成抒发感想的议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