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博物馆学界所普遍认同的国际博协的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非盈利的永久性机构。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这一定义指出了博物馆的职能,即征集、保护、研究(馆内研究和辅助馆外研究)和传播(包括教育和游览)。其中征集、保护和馆内研究属于内部职能,辅助研究和传播属于外部职能。对照博物馆的定  相似文献   

2.
藏品顾名思义是收藏在博物馆库房的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物品,而展品是展示在展厅的物品。当一件文物仅存放于库房时它仅仅是藏品,一旦这一藏品运用于陈列它就变成了展品。按照博物馆学的一般概念,"博物馆展览是在一定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辅助展品,按照一定的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进行直观教育和传播信息的展品群体。"那么,当一件藏品要变成展品时它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它要符合陈列所要表达的主题,二是若干藏品要按科学规律形成系列。本文拟以河南博物院《中原古代文明之光》陈列发展轨迹,探讨当藏品过渡为展品时它的逻辑规律与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近期由广州市化局举办的“物博物馆管理培训班”上,夏书坤先生特意提到了博物馆展览中陈列品的密度问题,这再次引起了笔的思考。因为有关展品的密度控制问题一直是陈列设计中的敏感问题。就其对陈列设计的效果产生的影响而言,总是立竿见影的。  相似文献   

4.
“复原”——博物馆陈列的核心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藏品陈列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成为博物馆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博物馆陈列设计作为一门艺术的特性受到了史无前例地关注。陈列的总体风格、方式、造型、照明 ,以至具体展品的陈列组合 ,装饰手法等都成为艺术性思维的终极产品。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愈来愈浓重地笼罩着现代博物馆的陈列厅。然而 ,即使如此 ,各种各样的陈列依然可以用“复原”这个词汇来概括。复原 ,是现代博物馆陈列的核心概念。  一、概念的阐释众所周知 ,博物馆的参观过程是一个对知觉刺激体系所产生的感受过程。这个过程使观众在一定程度上接近了一个原…  相似文献   

5.
光的造型设计属于展览形式设计。光是渲染展厅气氛,烘托文物展品的重要手段。用光不当会造成文物展品的损坏,所以在文物展览中光的运用设计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 ,把陈列设计艺术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进行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在公众的心目中 ,陈列设计既司空见惯 ,又深感陌生。尽管每年全国博物馆中各种陈列展览活动数以千计 ,尽管为筹备展览活动投入了众多的专门人才 ,却仍有人认为“陈列展览谁都会搞” ,“陈列展览怎么搞都行”。媒体对博物馆陈列的评价也常常局限于具体功利的得失或者对某些藏品的品评。虽然也有人提出“陈列艺术是综合艺术 ,是边缘的新兴学科”等等 ,但均未能揭示出陈列艺术的本质及其内涵。因此 ,我们的任务不能只停留在对陈列活动这一事物的表面现象的分析上 ,而在…  相似文献   

7.
1999年1月,嘉定博物馆推出了《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顾维钧》的生平陈列,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好评,称赞这个展览是“大外交家顾维钧先生的历史真实纪录及永恒的纪念”。下面,我们分别从陈列主题和陈列手段两个方面,探讨一下关于人物性陈列所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关于陈列主题和陈列主线。1.陈列主题是陈列内容的核心和灵魂,确立陈列主题至关重要。顾维钧是嘉定人。1912年,他二十四岁时,自美国留学归来,任北京政府总统袁世凯及国务总理唐绍仪的英文秘书,开始接触外交事务,至1967年以海牙法院法官兼副院长退休,服务中国及国际外交界五十…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的西花厅复原陈列为例,探讨复原陈列中不同信息传播媒介属性间矛盾、个人信息获取与公共信息传递间矛盾的问题,并尝试得到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及增强现实技术等新媒体技术手段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陈列的“内容与形式”在博物馆理论和实践中是一个恒新的问题,本认为。在正确理解陈列的内容构成和形式功能的基础上,以观众为本,把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统一在观众因素上.应该成为现代陈列设计的基本原则,用这一原则来指导陈列设计实践.就要求内容和形式既要科学化又要艺术化.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从参观陈列中真正获得认知上的帮助和心理上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1.
首先要明确的是,此所谓“俗”不是“庸俗”,而是“外行人也能理解”的意思,不含歧视性贬义。对社会上任何一种行当而言外行人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内行人,博物馆也不例外。传播学传播模式研究中的“五W理论”中.就有“对谁(to who)”和“通过什么渠道(though which channel)”两个研究内容。俗言“对什么人说什么话”,我们应根据受众情况来确定传播方式,即教育学所谓的“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2.
博物馆的事业迎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为陈列设计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创意平台,一批新颖的建筑和陈列展览涌现出来,随之而来的是对设计师们更高的要求、更大的压力和更新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陈列是博物馆工作有目的行为的产物,博物馆工作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势必影响到陈列的价值取向和目的。作指出,我国博物馆工作在组织陈列时表现出三种价值取向,即“突出物价值”、“突出知识价值”和“关注观众需求”。不同价值取向对陈列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有明显影响,并影响到观众参观行为、参观体验、陈列效益和博物馆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14.
15.
16.
博物馆学在很大程度上关注今天怎么做、以及未来如何发展的问题,至于“以前如何做”的历史问题,则归人博物馆学基础理论范畴而少人问津。尤其像陈列这种比较具体的工作,由于技术和材料方面发展迅速,人们虽然会参考以前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时期 ,经历了从南昌起义到红军长征的峥嵘岁月 ;江西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战场 ,许多重大事件发生在江西 ,江西苏区史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全国解放后 ,在各级政府和文物部门的努力下 ,为江西苏区史陈列做了大量工作。苏区史陈列也经历了从起步、发展到完善的过程。概括起来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 :  一、以文物陈列为主的阶段———从无到有、白手起家 (195 0~ 196 5 )  这一阶段是在建馆的基础上 ,征集文物 ,收集史料 ,为举办文…  相似文献   

18.
张韵 《兰台世界》2010,(4):45-46
档案陈列是人们认识档案、了解档案、利用档案的窗口,是档案文化教育和社会功能的具体体现。从档案陈列内容、形式、环境、设施、服务等方方面面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革命博物馆在天安门广场建新馆已经 40年了。在陈列总体设计工作中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取得了一些基本规律方面的认识 ,也存在着一些实践上的问题 ,我在这里做一点随想。  一、对陈列总体领导的一些规律性认识在陈列总体领导方面 ,由于不断地摸索 ,不断地提高认识 ,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 ,这些经验至少可以包括以下几点 :1.坚持陈列内容的科学性 ,要做到政治倾向性和历史真实性的结合。社会主义国家的博物馆陈列不能超脱政治 ,但历史陈列必须符合历史真实。2 .坚持博物馆陈列的实物性 ,陈列内容和陈列艺术设计人员要把对文物的研究摆在…  相似文献   

20.
近年高校博物馆也受到社会、政府的重视 ,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首先高校博物馆改变了过去的观念 ,重新调整了自己的位置 ,坚持以科研、教育服务的同时 ,将对外开放、科普宣传放在首位。这一举措不仅给高校博物馆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而且在社会上也占领了一席之地。当前摆在高校博物馆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进行陈列布局改造 ,本文从我们长春科技大学地质宫博物馆奇石展陈列形式分析 ,初步探讨高校博物馆的陈列形式设计。  一、根据我馆的特点 确立陈列选题确立陈列选题是博物馆实现其主要社会功能的基本前提 ,是总体研究与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