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征之最     
●最先开始长征的部队——红六军团。●长征出发第一渡——于都河渡口。●长征第一仗——新田之仗。●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长征中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黎平会议。●长征中兵员最年轻的部队——少共国际师。●长征中建立的首支地方革命武装——苗族游击队。●长征中首支正规女兵部队——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营。●长征中路过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广西龙胜县。●长征中建立的首个红色政权——遵义县革命委员会。●长征中最惨烈的战役——湘江战役。●长征中取得的第一次大胜仗——遵义战役。●长征中走得最远的部…  相似文献   

2.
雪山小太阳     
夹金山,是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狂风裹着大片的雪花,翻卷咆哮。凛冽的空气中,雪山似乎也在颤栗。一支前进的队伍有些迟缓了。寒冷、饥饿、稀薄的空气侵袭坚强的战士们,很多战士在这片让神灵都敬畏的土地上永远闭上了眼睛。突然,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夹金山高又高,坚持一下胜利了!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歌声穿透风雪,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中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大家抬头望去,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跳着、唱着,挥舞着手里的快板,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我们的小…  相似文献   

3.
小董过雪山     
1935年,红军长征来到了金沙江边的一座大雪山下。看,雪山上全是雪啊!我那还是一棉直花以山呢为!天气这么热,我恨不能快点到山上去凉快凉快!小董,红军女战士,13岁。小学生之友第二天部,队向雪山出发了。走到半山腰的时候,起风了,冷风瑟瑟,像秋天一样。拿毛巾把头包起来,只留下眼  相似文献   

4.
红军长征时,红一方面军翻过夹金山—红军爬过的第一座雪山后,在四川小金县达雏和红四方面军会合了。然而,在梦笔山下的两河口会议开始,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同中央闹起了分裂,红军失去了夺取松潘的战机,不得不从草地出陕甘,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3个方面军过草地一共牺牲约10000名红军。夹金山和梦笔山现在都修了公路,但我们从梦笔山经过时仍然能看到雪峰。从两河口经卓克基到红原县,以及草地边缘的巴西会议遗址一带都是藏区,景色优美、富有少数民族风情。现在的雪山草地在我们中国人的心里已远远超出了地理上的概念,它成了人类战胜自然…  相似文献   

5.
刘鸿 《课外阅读》2007,(4):62-63
长征苦,最苦是雪山草地。提到雪山草地,几乎每一位经历过长征的老人,都用了一个“苦”字。爬雪山、过草地,今天已成为人们体验长征精神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6.
不朽的长征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长征,像一条永远飘扬在地球上的红飘带,以它那无与伦比的绚丽,吸引着世人的目光。长征是什么?长征是一个神话。七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天上,敌  相似文献   

7.
六十年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这一史诗般的战略转移不仅包含了跨越万水千山的长途跋涉、占胜敌军围追堵截的拼搏厮杀,也留下了复杂的、惊心动魄的党内斗争的史实。粉碎张国泰右倾机会主义、军阀主义、分裂主义的斗争就是长征中的壮举之~,也是长征历史丰富的内涵的一个方面。特撰此文,献给长征六十周年纪念。两河口会议前后:分歧的开始——北上还是南下?1935年6月13日,红一、四方面军的先头部队在川西夹金山下会师。6月14日,党中央、毛泽东等进驻愈功南面的达维镇,受到四方面军指…  相似文献   

8.
雪山小太阳     
故事发生时间:1935年6月地点:夹金山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狂风夹杂着大片的雪花翻卷咆哮,凛冽的空气中,雪山似乎也在战栗。前进的队伍有些迟缓了。寒冷、饥饿、稀薄的空气侵袭着这支坚强的队伍,已经有很多同志在这片让神灵都敬畏的土地上永远闭上了眼睛。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二万五",你若没读过《地球的红飘带》就难以体会长征的艰苦卓绝。小说细致地描写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由赣经云贵川抵达陕北的过程,沿途险象环生,包括恶劣的环境,少数民族的误解和地方军阀的围追堵截。全书共七十五章,由四渡赤水、雪山草地和遵义会议等故事组成。除了再现历史记录,作家魏巍还在小说中塑造了金雨来、杜铁锤等普通革命者的形象。有人说长征是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其实更深的意义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  相似文献   

10.
《辅导员》2006,(10)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毛泽东七十多年前,有一群革命战士为了理想和信念踏上了艰险征程。1934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红军离开江西瑞金的云石山,从这里迈出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在两年里,红军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穿越大草地,完成了一次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创造了一种全人类都为之景仰和钦佩的精神——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纪念日。在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根据地,实行了战略大转移,开始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途中,红军强渡乌江天险,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主席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从此以后,红军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直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孜会师,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红军战士在长征中遇到了千难万险,其中最艰难的要算翻越大雪山了。中央红军渡过大渡河后继续北上,来到了海拨四千多米的大雪山  相似文献   

12.
漫笔点丹青     
正《长征》林学苏万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被誉为"地球红飘带"!毛主席长征诗作是家喻户晓的文化经典。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等山水画大师,更是创作了一批深入人心的长征诗意画作。此作品以青绿山水的样式,表达长征途中的自然景观,山高水长,征程遥远。中部山峰的刻画,较为充分,山石坡岭的表达都有具体指向。作者对远山的描绘,层叠远出,如磊玉映空,正是雪山的意象显现。作者如能在点景人物的背影处理上,注重图与  相似文献   

13.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震惊世界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走了二万五千里路。长征所表现出的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主义,已经突破了时代与国度的界限。红军长征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14.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是一曲雄壮豪迈的革命交响;长征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长征更是一种独立自主,勇往直前的不朽精神。回首漫漫征程,冰封雪盖的皑皑雪山、渺无人烟的茫茫草地、乌  相似文献   

15.
<正>"砰!"一匹拥有着赫赫战功的无言战友倒地了。众人凝视着,凝视着,等最后一片鲜血染红草原。影片《走过雪山草地》在音乐声中结束了。伴随着影片中名字与命运一样苦难的苦妹子,伴随着憨厚老实舍己为人的老马,伴随着刚加入红军就丧生雪山的十岁红,伴随着天真的彤儿,伴随着为团体着想却误会他人的龙海……伴随着这支红军队伍,我踏上了心中的长征。我无法想象红军在生死抉择  相似文献   

16.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对于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极大。有一位教师教《大雪山》(五年制第五册),为了介绍时代背景,出示红军长征地图,此时学生倒有新鲜感。问题是另一位教师教《草地夜行》(五年制第七册)也出示红军长征地图,介绍时代背景。又有一位师教《飞夺泸定桥》(五年制第九册),又挂出红军长征地图,还滔滔不绝地解释。这时,学生的学习情绪十分低沉。第二、三次挂红军长征地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其中,“重走长征路”成了最流行的纪念形式之一,当年红军长征所走过的雪山、草地,所经过的乡村、山寨,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新“长征战士”。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革命的史诗中,最壮丽的篇章莫过于红军长征了。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两年中,中国三支主力红军都先后离开原来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一带进行战略转移。仅中央红军即第一方面军,开动着每个人的两只脚,就行程25000里,横越11个省,粉碎几十万敌军的尾追堵截,战胜无数个艰难险阻,翻越2700多里终年积雪的大雪山,走过600多里人迹罕至的水草地,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25军会师,结束了长征。  相似文献   

19.
提起中国工农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几乎就成了她的代名词。巍峨壮丽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随着《红星照耀中国》给无数中国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雪山草地今天是什么样呢?海拔4870米的夹金山,覆盖着厚厚的冰川,积雪终年不化。它不仅具有巨大的调节气候的功能,而且为我国的几条大江大河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可如今,即使在冬天,也很少能  相似文献   

20.
《大雪山》(第五册),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着重记叙了红军为了越过大雪山,英勇地同严寒、风、雪等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的片断。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段落清楚。学习这篇课文,只要老师加以引导,学生对段意不难掌握。据了解,教这篇课文比较困难的,是学生对红军同严寒风雪斗争的英勇气慨,在思想上不能激起共鸣,受不到强烈的感染。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觉得在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描摹情景,启发联想。《大雪山》,重点段落写到红军过雪山时,语言生动、形象。“风卷着雪花,万马奔腾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