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媒介生存:关于新闻史研究本体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新闻史研究本位缺位是当前学界极为焦虑的问题。笔者认为,媒介的生存实践构成新闻史的研究本体。在生存实践中,媒介与生存环境发生关系,然后才有新闻专业技术、专业道德、专业精神建筑于其上。媒介生存离不开生存环境,新闻史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探讨媒介的和谐生存环境,为媒介构建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家园。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6,(10):6-10
新闻史课程是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课堂讲授新闻史内容可以新闻传播事业现代化作为核心线索。从新闻传播事业的媒介形态、组织结构、理论观念三个方面进行历时的考察,说明现代化的观念和方法符合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客观史实,同时也是洞析新闻史发展的重要规律。  相似文献   

3.
新闻史作为新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长期以来都与新闻理论、新闻实务并称新闻学教育的"三驾马车"。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新闻史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当下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媒介市场对新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已然不同。本文着重探讨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史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创新、学生学习新闻史积极性的提升,使新闻史教学更加贴近时代需求和社会需求,新闻史课程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4.
宋扬 《新闻传播》2015,(2):63-64
尽管新闻史与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并列为新闻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涉及历史时段长、内容庞杂,因此常常面临学生学习兴趣低迷、课程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因此,教师应针对实际教学情况,恰当利用"媒介融合"这个便利条件,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新闻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7,(1)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国新闻史研究缺乏"范式",主要表现为缺乏适宜的历史观,系统的研究方法、恰当的研究范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国新闻事业落后于同期世界新闻事业的历史现实;二是长期以来倾向于片面学习某些国家新闻经验,忽视自身特殊性;三是将外国新闻史与中国新闻史分而治之,忽视了我国的新闻事业和新闻学研究都是以世界新闻事业、世界新闻理论发展为基础的。新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社会学、新闻文化史等研究方法的传入,我国的外国新闻史研究也发生了变化,学者们大多操持"社会史中的专门史"的立场,使得外新史中的国别史研究、专题史研究蔚为壮观。但这些变化依然未能解决"范式"的问题。本文认为,张昆的《外国新闻传播史》一书在研究"范式"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以"人类文明进程"为指导史观,以媒介演进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为研究思路,以样本分析为主要方法,以对文明进程造成重大影响的国家、事件、人物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6.
张淑芳 《今传媒》2009,(6):89-90
一直以来,新闻史的教学都被认为是枯燥的,甚或有人质疑新闻史在整个新闻教学中的地位,因为没有学过新闻史的新闻工作者大有人在.笔者在教学中一直思索着这个问题,希望能为这个质疑作出一个全面的答复,或者说能够真正为新闻史的教学提供一个坚实有力的理论与实践基点,进一步,从实践上去说明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还新闻史在整个新闻教学中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1954年埃默里的<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是解释性研究的代表作.该书按照美国历史发展的线索来研究新闻事业的发展,综合了赫德森,佩因,李的研究层次,拓展了莫特的研究,从经济、政治、社会情境的多维视角解释新闻事业,强调媒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徐鑫鑫 《东南传播》2014,(3):128-129
新闻史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和现实教学中的"无用论"盛行之间的矛盾是新闻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尤其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迫于严峻的就业形势,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强调实用性,新闻史教学已显现出边缘化的危机,学生对新闻史也缺乏学习积极性。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进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9.
呼唤中国的大众传播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鹏 《新闻大学》2001,(1):30-32
大众传播史不同于新闻史和媒介专史 这里所说的“大众传播史”与“新闻史”的不同,在于“大众传播”与“新闻事业”的不同。大众传媒既包括一些新闻活动,又包括一些非新闻活动,而新闻事业则是由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新闻活动。以往的新闻史研究范围比较狭窄,主体是报纸新闻部分,近年来兼顾到广播电视新闻。虽然或多或少也涉及到  相似文献   

10.
胡正强 《今传媒》2011,(5):11-16
以观念性生产为基本操作方式的媒介批评在促使新闻传播的变化方面作用巨大,只是这种作用的发生常常具有某种潜隐性并需要一定的条件,难以为人们直接察知,故在以往的新闻史叙述中,人们在追索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11.
新闻史研究作为新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学科发展伊始就处于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核心层.目前新闻史的研究与写作面临变革的趋势.本文通过对传统新闻史叙事的解析提出新报刊(媒介)史的概念,旨在突破原有的"现代化"和"革命史"的逻辑,突出媒介的元话语特征.迈克尔·舒德森的《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作为新闻社会史的成果,昭示着其方法论的可行性.米切尔·斯蒂芬斯的《新闻的历史》中对人类学方法的运用也给新闻史研究与写作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新闻史教学,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是一项挑战。一直以来,新闻史教学一直无法打破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枯燥、学生兴趣不高的桎梏。教师需要从新闻史教学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间的关系出发,摆正新闻史教学在学生专业课教学中的定位,提升新闻史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3.
丁淦林教授长期从事新闻史与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教学上先后为本科生、硕士、博士生开设并主讲《马列著作选读》《中国新闻史》《中国新闻史专题》《中国新闻史研究》《新闻史论著阅读与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史》等多门课程,并作为研究生导师先后带教过30多位硕士生或博士生,为中国新闻教育事  相似文献   

14.
杨琛 《采.写.编》2018,(2):18-19,89
沃尔特?克朗凯特被称为"美国主持人之父",他的人生经历非常的丰富,在履行新闻职业精神过程中,对美国新闻史,乃至整个世界新闻史贡献巨大.笔者在论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对人物的不同时期,如青少年时期、青年时期、老年时期的经历进行全面概述,进而对人物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新闻史人物(如名记者、名报人)研究过去30年成果显著,但多集中在对各个人物新闻实践、新闻思想和历史贡献的介绍、概括与评价层面,缺乏对其职业心灵的研究,因而导致研究中没有人,也难以发现真正的记者。本文主张引入职业社会学中的职业认同概念,通过对新闻史人物职业动机、情感、态度、认知、身份等认同要素的考察,呈现其从业过程中的动机、追求、情感甚或苦衷,以还原历史情景,展示历史研究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闻史研究是新闻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本质上属于历史研究。如何把握新闻史研究的学科属性,评估新闻史研究的发展状态,值得新闻学界尤其新闻史学界深入思考。近日,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赵玉明教授就以下问题与访者进行了对话:新闻史研究与历史学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新闻史研究在新闻学学科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广播电视史与新闻史是什么关系、中国新闻史研究现状如何、当前新闻史研究的不足或难点空白点在哪些方面、新闻史研究如何才能创新、新闻史学会在新闻史研究中起到哪些作用、新闻史研究的前景如何。  相似文献   

17.
媒介生态学:中国新闻史研究的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生态学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来想象媒介与媒介、媒介与媒介生存环境的关系,以"媒介生态"--在一定时代、地域条件下,不同生态位的媒介之间的竞合所组成的媒介群落及其与生存整体环境通过信息、能量和物质的流动而构成的具有特征性的结构形态和动态平衡的统一整体--为核心分析概念,它的资源观坚持而又丰富了马克思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为新闻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源和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8.
王桃 《现代传播》2006,(1):143-145
研究者往往将新闻史的起步追溯到有人类活动的开始,以语言为媒介的原始思想和信息交流打开了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源头。现代新闻体系就是在人类活动出现之后一万年来人类进行的传播努力不断演变到现今阶段的产物。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在不同社会形态的国家和地区,新闻史的发展过程是不平衡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报纸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先有新闻传播活动的国家。但是现代新闻体系却是在西方形成的,西方大众传媒在近代作为西方文化侵入的载体而传入中国。本文将近代西方新闻媒介传入中国之前的中国新闻史作为中国古代新闻发展历史,以唐代中期…  相似文献   

19.
方汉奇先生在为夏林根主编的《近代中国名记者》一书作序时指出:"历史是由众多人物扮演的,研究历史,理所当然地应该研究人物活动","杰出的历史人物,更应该成为研究的重点"。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新闻史人物和名记者的研究,几乎成了禁区",在新闻史的研究领域中,人的研究"却始终是个薄弱环节"。随着新闻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原本身处"幕后",是新闻创作主体的记者终于成为了新闻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20.
史学家傅斯年坚信"史学便是史料学"、"史料学便是比较方法之应用".①新闻史教学亦不例外.传统新闻史教学却是新闻史料严重缺位的知识灌输性模式,这种以教材为纲、教师讲授的线性模式的最大优点,是强化了学生对新闻史知识的记忆,其最大弊端则在于新闻吏知识的应试性记忆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背离了历史教学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