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当记忆错位     
春光明媚,奶奶在院子里收拾她和爷爷种的花,我拿起扫帚清扫庭院。奶奶浇着花忽然冲着我说:“振华啊,你不是说一大早就要去接南南回来吗?怎么还没走?”自从爷爷去世后,奶奶就开始这样时而认错人,时而一个人讲过去的事情。我拎着扫帚走到她面前说:“奶奶,你看我是谁?”她认真看了我好一会儿说:“哦,南南。你爸呢?他刚刚不是还在这儿吗...  相似文献   

2.
①一个人开始学会大手大脚花钱的时候,他总是有条界限的,这就是限于自己的劳动所得。②但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大手大脚花惯了,那条劳动所得的防线也不见得就是马其诺防线,也是可以被自己的贪欲所攻破的。  相似文献   

3.
看了这个标题可别害怕,“天天银行”是开在家里的银行,但它并非一家非法的金融机构,而是专为那些大手大脚的孩子准备的“银行”。现在的孩子花起钱来大手大脚,上小学五年级的飞飞也不例外。每天早餐2元钱,外加零用钱2元,他总是花得干干净净,一个子儿不剩。父母问他怎么用的,他挺自豪地说:“打电子游戏,玩电脑,买明星的照片。”家里堆了一大摊乱七八糟的东西,又没啥用处,倒不是心疼钱,关键是小孩养成了乱花钱的习惯不好。于是大人苦口婆心劝他,又是给他讲大道理,又是给他灌输忆苦思甜的那一套,可他哪里听得进去?回你一句“现在都什么年代了,…  相似文献   

4.
现在,我们的生活好了,花点儿钱再不用思前想后了。可是,儿子花起钱来大手大脚,全然不知钱的来之不易。他刚上小学四年级,每天3元零用钱总是花得干干净净。有一天,我问他“:今天的钱怎么花的?”他挺自豪地说“:买玩具了,还买了些卡片。”我接着问他“:那你的玩具和卡片呢?”儿子低头想了想,说:“卡片输给同学了,玩具给低年级小同学了。”于是,我苦口婆心劝他,又是给他讲大道理,又是给他灌输忆苦思甜的那一套,可他哪里听得进去,竟然回了这么一句:“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好多同学比我阔。”听罢,我气坏了。为了儿子,我绞尽脑汁想了不少办法,倒不是…  相似文献   

5.
画画     
画家有一个六岁的孙女。六岁的孙女叫婷婷。婷婷也喜爱画画。婷婷画了一棵树。他说:“婷婷,你画的树不对。”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树枝不对。”婷婷说:“树枝怎么不对呢?”他说:“树枝怎么能比树干粗呢?”婷婷说:“树枝怎么就不能比树干粗呢?”他说:“那就不是树了。”婷婷说:“不是树你怎么说是树呢?”他无话可说了。婷婷画了一只小兔子。他说:“婷婷,你画的那小兔子不对。”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兔子有红色的吗?”婷婷说:“兔子怎么会没有红色的呢?”他说:“你见过红色的兔子吗?”婷婷说:“没有见过的就没有吗?”他说:…  相似文献   

6.
近来,媒体爆炒一些名人之错,该与不该呢?骨鲠在喉,也想说说自己的管见。俗话说,人无完人,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不管其名气有多大,也不管其有多出名,他(她)们都是人而不是神,是人就有可能出错,这本是  相似文献   

7.
走在路上的时候,不经意间看见一个人--是一个陌生人。应该怎样来形容这个人呢?说他衣着破烂,不是很准确;说他是六旬老人,又不是事实。说什么好呢?说他眼神中的忧虑与无奈吧--这倒是真的。  相似文献   

8.
画家有一个6岁的孙女。6岁的孙女叫婷婷。婷婷也喜爱画画。婷婷画了一棵树。他说:“婷婷,你画的树不对。”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树枝不对。”婷婷说:“树枝怎么不对呢?”他说:“树枝怎么能比树干还粗呢?”婷婷说:“树枝怎么不能比树干粗呢?”他说:“那就不是树了。”婷婷说:“不是树你怎么说是树呢?”他无话可说了。婷婷画了一只小兔子。他说:“婷婷,你画那个小兔子不对。”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兔子有红色的吗?”婷婷说:“兔子怎么会没有红色的呢?”他说:“你见过红色的兔子吗?”婷婷说:“没见过的就没有吗?”他说:“那…  相似文献   

9.
《教育》2011,(33)
白芷花是一种很名贵的花。所以,有一个城里人,某一天跑到乡间一座山上去采这种白芷花的时候,他就一直向着山顶上跑去。他自言自语说:这种名贵的花,是一定生长在山顶上的,哪里会生在卑下的地方呢?他跑到了山顶,就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说:登山望景,喜欢山高谷深,重峦叠嶂。阅读文章,喜欢波澜起伏,波谲云诡,而平铺直叙则是古今作文之大忌。那么,怎样构思才能使文章情节兴起波澜呢?设悬法。记叙文要扣住读者,关键一法在于设置悬念,若看头知尾,一览无余,再好的文章也会逊色;反之悬念环生,波澜迭起,就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如,《驿路犁花》一开头写“我”和老余投宿于深山小茅屋,不知屋的主人是谁?给读者造成悬念。过了一会儿瑶族老人来送米,满以为他是主人,但他说不是。读到这里,读者自然想问:“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呢?”后来老人说自己从一个赶马人口里得知,主人是哈尼小…  相似文献   

11.
<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有人说"毅力是最好的老师",作者说"只要坚持,人生终究会有不同。只要开始就不算晚"。你说呢?十几年前在家乡,他是一名汽车修理工。一天之中最惬意的事,莫过于收了工躺在床上,拧开收音机的开关,在一副副好嗓子中,展开无垠的想象。他也有一副好嗓子。如果不是初中毕业就开始工作,他大概会学播音,然  相似文献   

12.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说到他的研究之路时,曾说他就像小孩子一样去问,然后,再像小孩子一样去问.他的这些叙述,真的是可以令人深思的. 为什么要像小孩子一样发问呢?难道不可以问得更深远吗?发问不是也需要进行训练和提高的吗?要问得好、问得巧不是也并不容易吗?发问是讲究质量的,小孩子发问的质量一定比成人高吗?为何需要一再地像小孩子那样去问呢?  相似文献   

13.
1、鸡蛋小贩有一个人带了一些鸡蛋在市场上贩售,他在一张纸板上写着:“新鲜鸡蛋在此销售”。有一个人过来对他说:“老兄,何必加新鲜两个字,难道你卖的鸡蛋不新鲜吗?”他想一想有道理,就把“新鲜”两个字涂掉了。不久,又有一个人对他说:“为什么要加在此呢?你不在这里卖,还会在那儿卖?”他也觉得有道理,又把“在此”涂掉了。一会儿,一个老太太过来对他说:“销售二字是多余的,不是卖的难道会是送吗?”他又把“销售”擦掉了。这时来了一个人对他说:“你真是多此一举,大家一看就知道是鸡蛋,何必写上‘鸡蛋’两个字呢?”结果所有的字都涂掉了。点…  相似文献   

14.
花格子艾玛是一只象。所有的象都是灰色的,可是艾玛的身上有黄色、橘色、红色、粉红色、紫色、蓝色、绿色、黑色、白色,它们一块一块挨着、连接,艾玛的身体就成为花格子了。爱玛并不喜欢自己和大家不一样,一只象不是灰的颜色而是花格子的,这不是很容易就能使人自豪的,反而倒是会想,我是一只大象,可是却不是灰色的,他们怎么会不笑我呢?他就用灰的颜色把自己涂得和大家一模一样了。他不知道,为什么当自己的颜色变得和大家的颜色一模一样的时候,所有的大象却都变得笑声消失、无精打采了。为什么呢?原来所有的灰色的大象都喜欢艾玛的花格子,喜欢…  相似文献   

15.
“他有小红花,为什么我就没有呢?我也要……”“他在比赛里赢了我,其实,我也玩得很好的,为什么我就会输呢?我也要赢……”“她今天的衣服好漂亮,一朵一朵粉粉的花,我也要穿……”你的孩子是否也会常常这样哭着对你说:“亮亮的新玩具很漂亮,我也要。大家为了玩亮亮的新玩具,都对他可好了。我也要大家对我一样好,我也要新玩具!”接下来,你的孩子可能会对亮亮不太搭理,总是有意无意地躲着他。但如果你给孩子买了新玩具,他就会对亮亮又友好起来。所以,孩子针对的并不是亮亮这个人,而是嫉妒他的新玩具。是的,孩子也会嫉妒!别人有小红花他没有,别…  相似文献   

16.
葡萄人     
有一个人长得像一串葡萄,紫色的,浑身胖胖的,眼睛小小的。他生活在一个很小的村庄里,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不过村里的大人孩子都很讨厌他,说他是葡萄怪兽。他很伤心,他决定找到自己的故乡——葡萄国。 葡萄人就这样踏上了旅程。 他来到了一家农户的院子里,看见一只狐狸在那偷吃葡萄,它的肚子大得像个鼓。它还自言自语地说:“要是有更多的葡萄就好了。”它一抬头看见了葡萄人,把它吓了一跳。它对葡萄人说:“啊哈,原来这里还有一大串葡萄呢?可是你怎么这么大呢?” 葡萄人说:“我虽然是葡萄人,可我却不是葡萄。” 狐狸说:“那你还是葡萄。…  相似文献   

17.
有一天,一位男同学来到办公室,愁眉紧锁地说他有个上课说话的毛病,只要一上课,他就开始找“话源”,前面不行就后面,左边不行就右边,致使经常被老师叫起或请家长。他说他其实自己也不是很想说话,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有人开玩笑,说他是“语言多动症”!听了这位既单纯又冒着灵气的男孩儿的自述,我不由得笑着对他说:“暂且不论你这算不算是一种毛病,也不论你这是不是‘语言多动症’,但至少是一种精神不集中的表现,对吧!”他点点头……“那么你为什么精神不集中呢?”“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师讲的你都会了呢?”“不是!”“那就是老师讲得不好?…  相似文献   

18.
说话之道     
看过一道印象很深的数学题,说的是一天有个人设宴请客,他看到还有几个人没来,就自言自语道:怎么该来的还没来呢?已到的客人一听,心想难道我们是不该来的,于是有一半客人走了。他一看十分着急,又说:嗨,不该走的倒走了!剩下的人一听,以为是自己该走,又有三分之二的人离开了。他着急地一拍大腿,连说:我说的不是他们。于是剩下的3个人也都告辞了。问,开始来了多少人?题目不难,然而题  相似文献   

19.
易中天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一开讲,万千观众就痴醉于他的儒雅而风趣的品说当中。其实,易中天的“品说”中并没有什么新的历史材料,也没有什么惊世结论。为什么他的品说就那样吸引人呢?笔者认为他靠的就是“说”的艺术。  相似文献   

20.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一句话,这个标题上又加了一个引号,原因是这句话是引用来的,引用的马克思的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7页)。对于马克思说的话也不能盲目,也要思考一下,看他说得对不对。人是不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自己的呢?如果是,他就说对了;如果不是,他说的就不对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