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11个生字。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情感目标:能在读中体会春雨的情趣,进而感受春天带给世界万物的勃勃生机。教学重点:认识11个生字并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2.
段玉江 《云南教育》2001,(17):41-4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 (试用修订本 )第 72页“图形的认识 (一 )”。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辨认这些形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辨认和区别。   教具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及模型。   2.装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若干个的口袋一只。   3.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各一个。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实物,橡皮泥 (或…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出示三角板)这是什么?生:三角板.师:它为什么叫三角板呢?生:因为它有三个角.师:那三角板的角在哪里?请你用手摸一摸.  相似文献   

4.
一、选择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1.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A.东半球、南半球B.东半球、北半球C.西半球、南半球D.西半球、北半球2.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A.热带B.南温带C.北温带D.北寒带3.我国从东到西跨越的时区个数是:A.3个B.4个C.5个D.6个4.下列四个数据中,表示我国大陆海岸线长度的是:A.5000千米B.5500千米C.20000千米D.18000千米5.下列海域中,属于我国内海的是:A.东海和黄海B.黄海和南海C.渤海和琼州海峡D.北部湾和台湾海峡6.下列四组省级行政单位的边线中,没有国界的是:A.黑龙江、吉林、辽宁B.甘…  相似文献   

5.
刘开秀 《考试周刊》2012,(42):39-39
教学重点:1.把握人物形象尤其是杜十娘的形象。2.从人物、情节、环境多角度理解杜十娘悲剧的社会必然性。教学难点:体会小说深刻的主题,理解杜十娘的悲剧实质。教学过程:1.导入:面对感情,白居易写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秦观感叹:"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元好问更是发出千古一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分析 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如荒漠化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教学重点:荒漠化的防治.教学难点: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的成因.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读图分析法、比较法、自学讨论法、分析讲解法,以分组合作、自主探究问题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其成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一、“设疑辨析法”的主要内容和环节   1.设疑提问:教师围绕教学目的提出疑难问题。   2.辨析解难:让学生自由举手发言或分组讨论后,推出代表总结发言。   3.实验验证:通过实验进行结论验证。   4.归纳总结:对新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一般通过师生共同完成或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   5.反馈释疑:通过检查教学效果,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   二、具体做法   1.设疑提问,激发思维。例如在《压力、压强》一节教学中,一开始就提出问题:“一头体重 6× 104牛、每只脚掌面 6× 102厘米 2站立的大象,同一位体重 47…  相似文献   

8.
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学大师——我剪民间画 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画的特点,学习创作抽象民间画的方法。 2.通过欣赏如东民间画作品、马蒂斯剪纸作品、王桂英剪纸作品的造型和色彩,学习创作造型抽象的民间画作品。 3.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表现能力,以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记住常见的交通安全标志,掌握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2.过程与方法:学习从生活中搜集资料的方式,归纳整理.3.行为与习惯:引导学生遵守交通法规,懂得不遵守交通法规会给自己、家人、他人带来伤害.4.情感与态度:强化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安全出行,平安回家.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能力目标:能熟练运用本课中的词串向外国朋友介绍这些旅游胜地。 3.情感目标:初步了解我国东部、南部、西部、北部各地的风情,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1.
一、根据分层教学法制定的教学方案StepⅠ.Free talkT:Hello,everyone.How areyou today?S:I'm fine,thank you.Andyou?T:I'm fine too.What's theweather like?Is it sunny today?S:Yes,it is.(No,it's rainy/cloudy)StepⅡ.Presentation andpractice1.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理解冲量和动量的基本概念及性质,在此基础上学习动量定理。2.能够利用动量定理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碰到的"打击"和"碰撞"等现象。3.通过对动量定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动量定理的内容及其数学表达式的推导。2.难点:对动量定理物理意义的理解及其应用。3.关键:利用动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研究了沈阳市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开展的情况.结果显示:目前沈阳市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在一些方面还有不足之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健美操教学内容方面,主要表现为:方法单调、缺少灵活性;2.健美操师资方面,主要表现为:专业教师所占比例较低、科研能力较弱;3.教学评价体系不够科学.针对以上状况本文提出以下优化策略:将形体、瑜伽、街舞、搏击操等内容引入教学课堂中,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积极性;更新教学评价理念及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14.
教学过程: Step 1.整体感知,进入语境 1. Show some animals: I like …What do you like? 2. Say a chant about animals :"My friends"  相似文献   

15.
张诚灵 《中学文科》2006,(12):81-81
误区一:不慎“穿新鞋,走老路”。把任务步骤等同 案例 1:(SEFC Book1B Unit18 New Zealand)Period 一、Warming up & listening Task 1 Lead in: T:Where were you born? Ss:I was born in Beihai. T:Can you tell us the position of Beihai? Ss:Beihai lies in the south of Guangxi. T:Have you ever been to Baise? Ss:Yes, I have. T: Can you tell me the position of Baise? Ss:Yes, it lies in the west of Guangxi.  相似文献   

16.
刘倩 《黑河教育》2014,(5):17-1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朗读、背诵课文,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准确、通顺、有条理地复述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的道理。  相似文献   

18.
我的悲哀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大胆地想象,严厉地批评,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从生活中学写作的习惯。活动准备:1.以“环境批判大会”为主题,以宣传画的形式办板报,内容为:动物、植物、海洋桌椅、街道等等面目全非、痛苦不堪的情景。2.搜集自然界中人类破坏较严重的事物画片若干张。活动过程:一、谈话激趣,深情引入师(用悲伤的语调,指着板报):环境批判大会在中国西部的黄土高原召开,大熊猫、滇金丝猴来了;小花、小树来了;街道、马路来了。可他们个个泪流满面,痛不欲生都在哭诉着人类对他们的残害。今天,我们给可怜的大自然作代言…  相似文献   

19.
宋圣君 《考试周刊》2011,(36):86-86
如何将美育渗透于初中数学教学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当前数学教师必须认真探索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将美育渗透于初中数学教学之中,要经过两个阶段:一、感美、知美、辨别美阶段,感受简洁美、和谐统一美和解题方法美:1.感受简洁美;2.感受和谐美;3.感受奇异美;4.感受知识体系的完整美和解题方法美。二、表现美、发掘美、创造美、传播美阶段:1.把美育用于德育教学之中;2.把数学的美用于数学知识教学之中;3.利用电化教学加强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3页。教学目标:1.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感受1亿的大小,发展数感。2.在探究活动中体会、领悟"由局部推算出整体"的研究方法。3.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意识。4.在活动中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