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形而上学注重于抽象的理性和实体,追求绝对,遗忘了人的现实生活世界。马克思发现了人通过对象性的活动(感性活动)而自我创生,达到了对生存历史性的真切领悟,揭示了现实历史的本质,呈现了前概念、前逻辑、前反思世界,从而在存在论基础上跃出了知识论路向,颠覆了整个柏拉图主义,终结了传统形而上学,开启了立足于现实生活过程的生存论哲学境域。从而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对形而上学的超越、对资本主义和现代性的实践批判就是理解我们自己的生活,理解我们当代人的命运,这应是马克思哲学革命最为根本的当代意蕴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和哲学唯物主义的关系是一个在上个世纪相当一段时间内一直没有得到令人满意解决和回答的问题.传统的苏联教科书过分地强调了二者的同一与联系,把新唯物主义看成是传统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的高度发展,从而造成对新唯物主义理解的简单化,忽略了二者的本质差别.与苏联哲学教科书相反,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则片面地发挥了新唯物主义和哲学唯物主义的异质性,认为新唯物主义是对哲学唯物主义的直接否定,从而否定了二者的内在联系.正确地认识新唯物主义与哲学唯物主义的关系不仅是今天我们理解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历史性之必要,而且也有助于我们真正理解新唯物主义的革命性本质.新唯物主义和哲学唯物主义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新唯物主义不仅以哲学唯物主义为基础,而且还是在更高层面上对它的超越.这种超越性不仅在理论上实现了哲学史上的第一次伟大变革,也预示了新唯物主义对现实的伟大革命.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的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指向和价值遵循,那么如何认识人及人的本质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的过程中,扬弃了费尔巴哈“感性对象”的形而上学人本质观,从人的现实“感性活动”出发去理解人的存在,形成了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的人学思想,摆脱了以往抽象人本质论对人本质的歪曲,真正实现了哲学史上关于人的认识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认为人类理性思维的特质就是运用思维的“抽象力”通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而这种抽象力把世界作为整体把握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因而认为“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颠覆”,首先在于他意识到任何理性,观念不是现象背后的本质,只是“传统形而上学的幻觉”的观点是难以令人信服的;而且这种反本质的观点,又是一种标准的后现代哲学语境。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并不存在“认识过程”混同于“表达过程”,语言不仅不是消除哲学问题的工具,而且还是澄清哲学问题的砝码,马克思思想的连续性与“颠覆”一词是格格不入的,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旨在剥离它的唯心论外壳,决非要去颠覆它。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与创立唯物史观存在内在联系。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经历了:理性、自由——人本身——劳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认识到先前一切哲学在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的根源——不懂得“实践”的革命意义。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全面阐发对人的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阐释,存在不同的观点。现代社会思潮对人的本质也有不同的看法。科学阐述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不能用形而上学的方法,以马克思早期的某些论述以偏概全;必须坚持辩证思维的方法,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全面系统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整体思想。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范畴,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对人与自然的问题做了比较系统的研究,而如何在存在论的视域中理解马克思哲学的人与自然是本文所论述的内容。《手稿》中,马克思是在存在论基础上发动和展开哲学革命的,从而从根本上终结了全部理性形而上学。"感性活动"原则构成马克思哲学存在论革命的枢轴,这是一个关于人和自然界的现实的基本原则。马克思感性活动原则在存在论基础上扭转了知识论路向,开启了哲学的新的存在论境域——生存论路向。马克思正是在新的存在论境域中论证和阐释人与自然的,从而瓦解了知识论路向上被形而上学化了的人和自然的本质,使得人与自然的原初关联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以前的全部哲学都无法科学认识"人的本质"问题。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学说,应从"物"的思维方式转变成"人"的思维方式,即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转变为实践思维方式,按人自身规定的方式理解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王瑞青 《文教资料》2008,44(17):67-68
很多人认为在马克思的哲学中,没有哲学价值论的理论体系,也没有系统地论述价值的本质.但是马克思的关于商品价值的论述就是一个现实的价值问题.马克思说的商品价值是作为主体的人在现实中使自己对象化与作为自然客体的对象世界"人化"的统一,它是人利用现实的成分通过人自身的劳动来实现的.而正是这种对现实社会中的商品的考察开启了我们研究价值哲学的理念和视觉,帮助我们真正理解价值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寻找人的确定性本质一直是哲学努力的方向.马克思明确指出了"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但人的本质"是什么”呢?马克思只提供了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探寻人的本质的思路和方法论.人的本质只能是"获得的”,必须从"社会关系”中去寻找;人的本质不能"直观”,只能通过反思的形式去把握.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对唯物史观推崇不已,认定唯有它达到了在存在中把捉历史事物的本质性的存在论境域,唯有共产主义尚能追赶正在加速展开的世界历史天命。但由于他对"劳动"作了近代语境的解读,因而不无矛盾地批评唯物史观终究是预设"人是理性动物"的人道主义之一种,并认为人的本质不在理性或生物性而在"生存"。其实,"劳动"与"生存"均扬弃了旧形而上学那种作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的人的本质,因为对世界历史意义的道说现在是在其本真的存在方式上而不是在所谓"绝缘的主体"上进行的。马克思哲学之当代性当作此理解。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创新思维?马克思曾经对辩证法有一段极其精辟的概括,有助于我们理解科学上的创新思维的本质。他说;“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这是马克思对一切现存事物及一切既成形式的基本性质和  相似文献   

13.
人的本质问题是古往今来众多哲学家和思想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几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出发探讨了不同思维方式对人的本质的不同理解,朴素辩证思维方式、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和人本主义思考等都没有真正把握人的本质,惟独只有马克思从实践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得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中,对商品价值的概念是这样表述的:商品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其在本质上体现为生产者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则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的.而对于商品的价格则认为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商品价格的形成是由商品本身的价值所决定的,其变化波动是由供求关系等因素影响的.其实在现实中,商品价格的形成和变化并非如此简单,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是在市场交换的过程中,通过常规因素和非常规因素综合作用而产生的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15.
西方形而上学就其本质和旨趣而言是从"超越"的向度建构哲学本体论框架,这意味着西方形而上学都以不同的形式显现着哲学的"境界"追求。对哲学"境界"的形而上学表达恰好与形而上学的自身演进逻辑是同一的。马克思哲学在突破传统形而上学境界观的同时,以现实生活为根基,在对现实世界批判的实践活动中展现了对哲学境界阐释的新思路,进而彰显出马克思哲学所内含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一、提供感知材料形成概念科学概念是反映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性,它所反映的表质特性是这种事物所普遍的、特有的而别的事物都不具备的特性。学生由于知识面狭窄,往往会忽略本质特征,被次要特征迷惑,造成理解概念的错误。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而准确的感  相似文献   

17.
郭文锋 《文教资料》2010,(31):97-98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之所以超越西方传统的人学思想,主要在于突破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实现了思维方式由实体性思维向关系性思维、既成性思维向生成性思维的转向。这一转向蕴涵着丰富的方法论意蕴.第一次把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这为我们科学地、辩证地把握人的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本质主义思维方式是传统哲学理解"人"的主要思维方式,这一方式的特点在于,将对人的理解诉诸于实体化的、先于具体个人而存在的抽象的"人"以及人的本质上。这种思维方式造成了对人的现实存在及其丰富生命特性的忽视和遮蔽,阻碍了对人的真实个性的理解。马克思对这种遮蔽人的真实个性的思维方式进行了批判与消解,从而还原了人的真实生命存在,为人开启了切实理解其本性的全新哲学视域,进而为人类实现自由个性创造了思维方式层面的基础和前提。马克思的这一批判,是通过对"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人的现实本质的自觉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马克思、恩格斯确立了实践论的世界观,从而使得马克思主义不是描述世界规律的学说,而是实践的、革命的理论.“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也是其理论的主体原型.马克思主义正是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出发而展开意识形态批判,使得自身既具有“解释世界”的理论性,又具有指导无产阶级“改变世界”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20.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中 ,马克思深刻地揭露了“直观性”是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 ,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提出了一条从物质实践出发去理解、考察自然、社会、人以及人的认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路线。这表明马克思要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是以实践为本质特点的。马克思正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 ,贯彻了自己提出的这条哲学路线 ,从而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性”及其他缺点 ,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完成了哲学史上伟大变革。传统的哲学原理教科书在这些重大问题上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观点 ,因而没有真正把握马克思是如何实现哲学变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