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蔚 《山东教育》2010,(7):69-69
今天教学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这是一篇介绍法布尔从小就喜爱昆虫的文章,从文章中孩子们可以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近乎痴迷的爱恋。  相似文献   

2.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童趣十足的叙事性文章,文章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通读全文,既可以从通俗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小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和喜爱,又可以透过语言文字的本身得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熏陶。教学本文,一般的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对法布尔人物形象的分析上,感受法布尔喜爱昆虫、执着探索、不懈追求的精神品质。然而在当今语用教学的大背景下,仅把对人物形象的探讨作为惟一的追求目标显然已经是不适合并单一化了。笔者最近又教学此文,从语用的角度对教材重新作了解读,分别从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行设计与教学,课堂就呈现出了不一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介绍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喜爱各种小虫子,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教学这课时,老师们都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  相似文献   

4.
今天,学校的每周一听活动又正常开展了。学校里的一位女骨干教师上课,她走进教室,教师、学生的一切已经准备有序,课堂也因此拉开了序幕。课文是五年级的《装满昆虫的衣袋》,讲述了一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痴迷昆虫的故事。文章想要告诉孩子们的便是:当做某一样事有兴趣的时候,能坚持不懈,最终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第九册的课文,文章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激励学生从小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相似文献   

6.
文若 《初中生之友》2014,(10):60-61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主要著作之一,也叫《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世界》。这是法布尔一生对昆虫(当中几册也描述了蜘蛛)的观察与研究的结晶。数十年间.作者不局限于传统的解剖和分类方法,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种类繁多的昆虫中选取一些种类进行观察,如蜜蜂、蚂蚁、蟋蟀、圣甲虫、金龟子、蝉等,  相似文献   

7.
王悦 《辅导员》2012,(32):46-47
有一部巨作,它家喻户晓,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它就是《昆虫记》,作者法布尔用拟人化的手法,向读者们介绍了不同昆虫的特点与习性,生动有趣。今天,我怀着对法布尔的敬佩之情,一口气读完了《法布尔》一书。  相似文献   

8.
我是个动物迷,我爱几乎所有的动物。我看过法布尔的《昆虫记》后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与我一样迷恋动物的人。读《昆虫记》的时候,我仿佛身临其境,我被法布尔笔下的昆虫世界所打动。我感到,他所写的一切实际上都体现了他对昆虫世界、对动物世界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关注和尊重。  相似文献   

9.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文章主要讲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充满好奇的两件事,叙述了法布尔对昆虫由着迷到痴迷的过程。文章的结构虽然简单,但文字描写却引人入胜,人物形象更是生动鲜活。  相似文献   

10.
沐春风     
程洁 《学前教育》2007,(3):11-12
上面这段美妙语言的叙述者是北京市宣武区长椿街幼儿园的一位中班教师,本期《人物》栏目的主人公付雁。尽管采访她的时候正值三九寒冬,教室的玻璃窗上凝结着厚厚的霜花,可那间不算大的教室里却春意融融。在付雁和她的孩子们身边,心是暖暖的,也许是暖气加暖冬的缘故,也许是自然角里绿意盎然的植物的缘故,也许是一屋子大入、小入都很快乐的缘故,也许是屋里忙碌的老师和保育员们温暖了整间屋子的缘故。也许,爱是有温度的。  相似文献   

11.
吴茂清 《初中生》2010,(7):40-43
【导言】 《昆虫记》的作者让一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1915年)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一户农家。《昆虫记》共十卷,1878年第一卷发行,此后大约每三年发行一卷。法布尔凭借此书,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科学界诗人”。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记叙文。它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儿时的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这两件事充分体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也是文章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第九册的课文,文章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激励学生从小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探寻法布尔成功的秘密这一过程,感受他对昆虫世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明白这才是他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具体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通过语言文字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二是在品味语言文字时,入乎其中,出乎其外,受到法布尔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精神的感染;三是深入体会他成功的秘密——他对昆虫世界、对科学执着的热爱,激发学生对法布尔的崇敬之情。教学流程一、概括文意,导入…  相似文献   

14.
《松树金龟子》是法国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的一篇科学小品。它虽然属于说明文,但却不同于一般的说明文。文章在写作上最明显的特点是在说明中兼用文艺的笔法,对所要说明的事物进行具体的描绘,因而写得生动活泼、风趣形象,容易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文艺笔法,懂得用词的准确、生动与作者细致入微地观察之间的关系。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一、从观察入手,进行科学的说明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称赞法布尔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世人也盛赞法布尔是“昆虫观察家”。《松树金龟子》简直就是一篇科学观…  相似文献   

15.
《装满昆虫的衣袋》(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充满好奇的两件事,表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由着迷到痴迷的过程。文章叙述比较简单,但语言描写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生动鲜活。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语》七年级上册选入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巨《昆虫记》中的一篇章《绿色蝈蝈》,课是从由原编译的《昆虫的故事》(花城出版社1997年版)一书节选来的,译黄亚治。我没见过法原,但以法布尔的学术态度推断,原应当是相当科学严谨的。我在备课中,对照1997年版的《昆虫的故事》编译本,却发现教材选入的译多处让人费解,现择其中三处就教予方家。  相似文献   

17.
《蟋蟀的住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选自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著作《昆虫记》。从课文中我们不但领略了蟋蟀精湛的建筑才能,而且清楚地了解了作者把蟋蟀的住宅称为伟大工程的原因。通过阅读,我们会被蟋蟀不辞劳苦、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所感动,同时也会被潜心研究昆虫、把小昆虫当作是可爱孩子的法布尔所感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设计意图 本次阅读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昆虫记》的兴趣。通过阅读交流法布尔的《昆虫记》,学习描写昆虫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大自然的好习惯。通过制作昆虫名片、昆虫标本、昆虫小报等活动,加深对昆虫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赵莉 《学周刊C版》2010,(9):114-114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围绕“自然的奥秘”这一主题选编了4篇课文。教学要落实“让学生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人物内心世界”这一目标。这篇课文是叙事写人的文章,通过记叙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迷恋昆虫的故事,让学生感悟到执着痴迷是法布尔成功的秘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神奇的自然》作者亨利·法布尔。他是“昆虫世界的荷马”,他是“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他秉承最彻底的人道主义精神讴歌生命,他以扛鼎之作《昆虫记》为卑弱生物代言。《昆虫记》是法布尔留给人类社会的宝贵文化遗产,从这部伟大著作中萃取出来的《神奇的自然》,是引导科普爱好者进入科学知识殿堂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