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多元参与式教学是在多元智能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和参与式教学理论指导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运用多种教学因素和资源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下面,笔者主要围绕备课、开场白与结束语、课堂教学评价等方面谈谈多元参与式课堂教学的技巧。  相似文献   

2.
参与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对参与式教学的基本内涵、理论基础、实施步骤进行尝试分析,探索参与式教学模式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为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所谓参与式教学,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马斯洛创办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这种学说认为"教育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生个性,高度重视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主张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知识对学生的个人意义,强调亲身体验和自我评价,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提倡非指导性教学"。人本主义心理学之后又出现了一些理论,例如"建构主义学说"、"多元智能理论"等,这些都可以说是参与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上世纪九十年代,参与式教学进入我国,并得到了国内学者的研究和实践,经过多年的发展,参与式教学在我国中小学课堂上的运用已经趋于成熟,并得到各方面的认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注重学思结合,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可以看出,参与式教学是新课改提倡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参与式教学课堂活跃,学习氛围浓厚;学习交流过程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充分结合,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面我将从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的教学现状、参与式教学在古代论说文教学中的实践、参与式教学在古代论说文教学中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参与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论说文教学中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参与式理论在中职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设计了参与式的中职体育课程教学过程,通过参与式教学的研究发现,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法能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发展他们的参与意识,提高参与能力,从而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5.
参与式理论主张学生的主体参与,而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从作文题目构思的参与、作文正文表达参与、作文修改方式参与和作文展示交流参与等方面阐述参与式理论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希望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正>一、参与式教学方式介绍参与式教学也称合作式或协作式教学,主要以心理学的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的关系及费洛姆的期望理论为支撑点,根据学生主体的实际需要和愿望,以学习者为内核和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形式,如课堂讨论、示范和指导练习、角色扮演、小组活动、模拟教学、案例分析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以自觉性、能动性和选择性为特征的有效学习。参与式教学方式与传统  相似文献   

7.
参与式教学法是西方行为认知研究学派的建设性尝试,梳理和归纳其教学框架的理论源头,是摆在国内学界的重大课题。参与式教学的理论架构聚焦于教学理念、教师角色、教学模式三大领域。因此,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学手段的科学使用,促使教师与学生积极的参与,构建合理的参与式教学评价体系,最终达到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主动参与式课堂是基于儿童认知特点,建立在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以生为本的教学行为方式。主动参与式课堂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矛盾冲突,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和良好的学习动机。主动参与式课堂中教师帮助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学习的环境,为学习主体间对话和交流创造条件,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下面以"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为例,阐述主动参与式课堂,如何促进学生主动有效学习,帮助学  相似文献   

9.
参与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或协作式的教学法,高校思想政治课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具有理论、实践和政策依据。实施途径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参与,形式多样。参与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和教师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或协作式的教学法,高校思想政治课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具有理论、实践和政策依据.实施途径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参与,形式多样.参与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和教师的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