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0后"大学生是各大高校的新鲜血液,其独特的成长背景影响着他们与社会成员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文章主要分析"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的基本特点和网络社交的工具媒介作用,进而阐述网络社交对"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的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面子"文化是中国人内在精神的心理建构,是影响社会交往的关键因素。文章以"面子"为视角,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以期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大学生虚拟组织生活现状的调查问卷发现,大学生最常参与的虚拟组织是QQ群,就整体情况而言,大学生对于虚拟组织尚未表现出过强的依赖性。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生源地和独生状况的大学生在虚拟组织正面影响的"知识获取"、"社会情感"、"人际交往"三个维度和负面影响的"自我调控"、"社会情感"、"人际交往"三个维度上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曹俊  熊捍宏  康莹  谢慧 《考试周刊》2010,(57):200-201
目前在校大学生均为所谓"80后""90后"大学生群体,绝大部分学生属于独生子女,因而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出现一些新特点,本文作者以郧阳医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以自制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为基础,从五个方面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5.
“微博”、“微信”等新媒介的使用,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主要的休闲方式之一。然而,“微”背景下大学生种种消极的休闲现状却令人堪忧。剖析当代大学生"微"休闲现状,辨明正确的"微"休闲方法,构建大学生休闲教育新模式,是当前“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休闲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邱丹叶 《文教资料》2014,(4):146-148
近年来,"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群体中的主力军,较之"80后"大学生,"90后"们在人际关系中形成了新特点,产生了新问题。而"90后"艺术类大学生更具鲜明的个性特点,作者以所在的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为例.针对"90后"艺术类大学生这一群体的人际关系进行现状调查及特点分析,并力图探寻合适的心理调适路径,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理念,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过渡性、个体差异性及学校教育管理的缺失等,导致了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中的"霸权主义"、敌意和行为习惯的冲突等方面的人际交往问题,高校学生寝室管理模式的健全、寝室文化的建构及相应的心理辅导是解决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低头族"现象对高职大学生的消极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研究认为,"低头族"现象会对高职大学生的学习、健康、人际交往和价值观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学校应对学生加强心理疏导,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大学生本身也应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及学校社团,从而抬起头来,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相似文献   

9.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乐活”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乐活族"的兴起,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即"乐活"价值观。新时期对大学生进行"乐活"价值观教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同时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指出了当代大学生"乐活"价值观教育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代青霞 《现代语文》2010,(3):141-143
网络是催生、衍生、传播新词语的肥沃土壤,网络语言一度成为汉民族语言词汇系统的重要来源。"控"就是作为一个新的类后缀,在网络语言中产生,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迅速繁衍出一系列"~控"族词语,呈现出其独特的语言魅力。但它们毕竟刚出现,还没被更多的人所认识,更没被语法学界以类词缀的名称确定下来,但它呈现出来的特点,肯定会像"门"族词一样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固定下来。  相似文献   

11.
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在改变着大学生的信息获取、人际交往和休闲娱乐等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微博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重新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理念和方法,探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已经成为当下思想政治工作者至关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时代发达的信息技术催长了"御宅族"这一新兴的青年群体。"大学生族"规模日益庞大,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成长与生活的社会现象。本文从网络的发达和社会转型的外在作用,西方外来文化影响及大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等方面分析了"御宅族"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浅议辅导员工作中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危机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人际交往能力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重视。但部分学生由于缺乏人际交往技能,在交往中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和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危机征兆,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危机对辅导员工作的要求,提出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社会认知调查问卷》,对117名中日大学生的社会认知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中日大学生在情绪认知、开放态度和人际交往3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2)中日大学生在归因方式和择偶心理2个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3)日本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一般"选项。  相似文献   

15.
王威 《职业技术》2010,(2):73-73
长期以来,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求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经济上的重负,往往导致他们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所以贫困大学生的"精神求助"更加不容忽视。较大的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和人际交往困难导致贫困大学生产生诸多心理问题,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行为指导等一系列的心理救助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经济贫困与心理贫困的双重压力,为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6.
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和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对269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用方差分析、相关、回归等统计方法,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现状,探讨父母教育方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影响。结果显示,人际交往效能感总分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文科和理科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人际交往效能感总体与母亲的拒绝呈显著负相关,与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呈显著正相关。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尤其是父亲的情感温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具有直接作用,是最主要的解释变量,能够在35.5%的程度上解释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前全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新疆农牧区也存在大学生就业的难题。由于经济、社会等各种原因造成了返乡哈萨克族大学生就业难,从而造成一定数量的人才由农牧区流向城市;同时,在哈萨克斯坦"回归"移民政策吸引之下,也流向了国外。因此,返乡哈萨克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会影响当地社会稳定与发展,也可能成为跨界民族问题的潜在诱因,值得我们研究和重视。  相似文献   

18.
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总体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优于男大学生;大二、大三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优于大一、大四学生;文科类院校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优于理工科类和艺术类院校学生。因此,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策略,以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论述当今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水平的现状以及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探讨目前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及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教育,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  相似文献   

20.
牛艳莉 《考试周刊》2012,(50):149-151
以"礼"和"道"为核心内容的传统高校师生关系严重制约和阻碍了大学生的自主发展。构建新型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对于高职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公关能力具有深远意义。本文根据高职师生关系特点,从公共关系视角探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解决高职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