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何志敏 《知识窗》2012,(8X):55-55
<正>一、赏识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人生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也有成功的潜能,只要教师给予他们适当的教育。对学生来说,赏识是灿烂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和怡人的甘露,教师一个欣赏的目光、一个赞美的眼神或是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提高学  相似文献   

2.
教育本身是一种社会活动,其目标的实现和责任的完成,基于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通过其主导作用,让学生意识到主体作用,并自主发挥主体作用,学生的素质和潜力才能得以开发和发展。教育正是基于学生的需要,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灵活地选择最佳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要多使用激励手段,教师的工作就是激励学生的过程。通过激励,使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以开启,自觉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3.
郑玉芳 《科教文汇》2013,(36):144-145
对于孩子们而言,老师的激励有着无穷的力量。数学这门学科因其枯燥乏味而不被学生所欢迎,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容易受情绪的影响,他们一旦不喜欢学,老师再怎么苦口婆心地劝学都没用,这让许多数学老师都感到头痛。而激励教育恰是能改变这种状况的“良药”。因此,在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意义重大。文章对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运用激励教育做了四个方面的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4.
教师上好每次课,学生能从中学到知识,是新的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最大的心愿,也是政治课课教师的最美好的心愿。教学中要围绕启发性,针对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时代性的教育,让学生在不断思考中去求知。  相似文献   

5.
莫少增 《科教文汇》2013,(17):173-174
赞美、鼓励、倾听、引导学生看到希望是让学生接受老师爱的良方。  相似文献   

6.
孙光友 《知识窗》2014,(16):1-1
让教育变得“有情有义”,是美好教育的一种诗意追求。情,是一个美好的字眼,一旦与教育结合在一起,哪怕是沙漠化的心灵,也能流出清泉,长出花草。  相似文献   

7.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把学生的基本情感、动机需求放在首位,创建愉悦的课堂环境,唤醒学生积极的课堂情绪。"唤醒"学生的数学课堂情绪指的是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法,始终让学生的情绪处于愉悦、投入的状态,从而顺利进行师生互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活动。笔者认为: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是唤醒学生课堂情绪的前提;关键是教师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艺术:即进行课堂调谐、调味、调温、调速的"四调"艺术;还可采取"尊重、赏识、赞美、激励"的积极评价,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  相似文献   

8.
所谓的激励教育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去鼓励学生,不管学生做得好还是不好,通过这样的鼓励方式增强学生的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代的教育背景下,激励教育俨然已经成为各个学校必不可少的一种教育方式。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课堂中,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不断创新激励教育的新方式,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生作文训练完成后,教师认真批改并写上评语。作文评语成了教师与学生乃至与家长沟通的一种较常用的文字交流形式。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评价一篇作文时,必须以人文关爱为出发点,主动去发现文章中的闪光点,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并满怀爱心地注视他们的成长,在承认每个学生价值的前提下,通过尊重、关心、激励唤醒学生智慧潜能,让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并能让学生的个性之花得以绽放。  相似文献   

10.
陆吉果 《科教文汇》2011,(14):107-107
常言道:"人要面子,树要皮。"其实现在的教育更应该抓住这一点,用赏识的眼光和美好的语言来让学生体会你对他的关注,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让"每朵花都开放"呢?我觉得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首先是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其次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第三,我们的语文课堂还应该是求真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抒真情,要时刻注意引导和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11.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有些教师在赞美之词的熏陶下觉得有些飘飘然,而有些学生在这些词语的感染下形成了惧怕老师的思想,似乎教师和学生本来就是站在对立的角度,但我们的教育是不希望这样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改变这种观念,放下教师的架子,主动去接近学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刘润杰  刘润佳 《科教文汇》2009,(24):193-193
生物教学中巧妙的课堂提问是使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锻炼自己的一种有效方法。恰当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等多方面能力。本文从问题类型、提问要求、设问技巧、教师的态度等方面对课堂提问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中学生物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使教师成为课堂中的“善问者”,让课堂提问真正成为高质量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在大力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我们给予学生赏识性评价,以激励学生通过努力体验到成功的滋味,让我们的评价变成一种赏识、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4.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看,学生的教育是关乎民族大计的项目,而这需要家庭、学生本人、学校和社会这四体的紧密结合。文章结合工作实际浅谈教育激励应放在社会整体背景下,而不是将教师作为孤立的个体来考虑他们的积极性调动问题,即如何追求一种教师群体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15.
林琴英 《中国科技信息》2007,(10):199-199,201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一个以多媒体网络教育为标志的现代教育时代已经悄然来临,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作为现代社会的语文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新的内涵,让语文与网络同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飞跃。网络作文教学就是现代教育思想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画面美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将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这于我们所要求的情境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我们清晰地从标准中看到,教师被赋予了一个任重道远的责任,培养初中学生初步的数学创新精神和数学实践能力。为了实现这一个新标准,不仅需要教师要树立和加强创新的教育知识观、价值观、实践观和师生观,而且需要学生的自主、积极和配合。因为在实现这个新标准的过程中,教师是实践主体,而学生是参与主体,只有教师具有创新精神,能开展创新性的课堂教育,才能让学生的思想得到解放和自由,他们才敢于  相似文献   

17.
谢君燕 《科教文汇》2010,(24):100-101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情感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当他受到情感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在人的一切活动中,情感因素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情感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数学课堂充满童趣,充满快乐!  相似文献   

18.
张如祥 《科教文汇》2008,(27):148-149
本文系统阐述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强调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进而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培养: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其学习兴趣。三、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快感。最后点明教师在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方式应谨防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的愿望和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理性选择才能实现。作为教师,如果让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虽能使之理解许多道德知识,但并不一定能使之真正内化,成为学生真正奉行的行为准则,更不能体会到一种精神的愉悦。有鉴于此,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这样德育才能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20.
张洪伟 《科教文汇》2008,(26):101-101
阳光教育就是教师用爱心来关心、理解、激励学生,使他们成为性格活泼、自立自强、合群合作的一代新人的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在教育中贯彻阳光教育理念,必定会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将从德育阳光化和教学阳光化两个方面阐述阳光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