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破译刘谦     
在200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来自中国台湾的魔术师刘谦表演的近景魔术,无疑是最让人们瞠目结舌的。让魔术融入常人生活一直是刘谦努力的目标,在他看来,让魔术与人们零距离接触才会发挥出其独特功能。刘谦从没有正式拜师学魔术,而且一直"不务正  相似文献   

2.
人是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的,而生活的诗意来自我们的日常风俗习惯。春节就是全面体现中华民族诗意生活的民俗之一,它体现了中国人顺应自然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正"春节,中华民族天幕上的永恒明灯"。因为有了这个传统佳节,中国人多了一份情感的归属和年终的期盼。然而春节并非只是一天,而是由若干节点组成的时间范畴。在这个时间范畴中,小年、春节和元宵是3个重要的支撑点,也可以说它们是构成传统春节的三部曲。如今,春节和  相似文献   

4.
<正>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腊月二十三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极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有保护和监察的作用;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  相似文献   

5.
新春话吉祥     
宁锐 《百科知识》2007,(2X):62-64
春节,是中国汉族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持续的时间最长,从它的序幕“五豆节”(腊月初五祭后稷)和尾声“元宵节”来看,几乎占去了农历腊月和正月的一大半,余波甚至延续到二月二。它的影响之大,是任何节日都不能比拟的,在人类历史长河的世代传承中,它已经化为中华民族和全世界华人的共同节日。世世代代,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给自己最隆重、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春节挂满了色彩缤纷的民族传统的花环。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09,(3)
牛年的到来,使得"牛"成为最牛的主角。牛娃娃、牛抱枕、牛杯子……与"牛"有关的物品被百姓高高兴兴地"请"回了家,连手机短信、QQ、MSN、网页上的春节祝福语也有许多与"牛"有关,特别是一句中西合璧的流行祝福语"Happy牛year"在世界华人圈中成为最"牛"的流行语。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业月刊》2008,(1):24-29
春节赚钱商机别错过! 春节是一年一度的消费高峰期,同时也是赚钱的黄金季节。春节前后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吃、穿、住、行、游、玩,节日经济中蕴藏着大量的商机。创业者只要开动脑筋,就能抓住这些淘金机会。2008年春节即将来临,有意投资开店或是已经创业的人员,有哪些淘金的方向呢?春节做哪些生意最赚钱呢,7笔者将和大家一起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有过春节的习俗。像韩国、朝鲜、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等这些东亚、东南亚国家,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华人和华侨众多,在民俗生活上与中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这些国家过春节的时候像中国一样的喜庆热  相似文献   

9.
正曾经的春节,围炉守岁、祭祖祈福、炮竹阵阵,如今的春节带上了互联网基因,添上了不少令人赞叹的高科技元素,热闹之余越来越有"科技范儿"。小时候,春节是活在年味里的,一碗水饺、一副春联、一挂鞭炮,无不透露着浓浓的喜庆。长大后,春节却活在了旅途中,一张车票、一个背包、一夜孤独,为了温馨而短暂的团圆。旧时我们盼望着在春节穿新衣、放花炮、要红包,现在我们热衷于线上集五福抢红包。旧时长辈们怀念春节一封家书的珍贵,现在的年轻人们玩起了微信  相似文献   

10.
过年是中国人最割舍不掉的一种情结,"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普通老百姓对于过年的认识。每到这一时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团团圆圆地在一起欢聚。辞旧岁、迎新年,一家人相聚在一起,包一顿美味的饺子,看着央视的春节晚会,尽享天伦之乐,这是中国许多家庭过春节的模式。但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人们给过年赋予了新的含义,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2008年雪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个忙碌的春节,这场雪灾对我国的交通运输、工农业生产、电力供应、居民生活等方面造成了严重影响,“抗灾”成为春节期间国家的工作重点,抗灾中不断涌现的感人事迹让这个冬天不再寒冷。  相似文献   

12.
春节是中华民族天幕上的永恒明灯,为了庆祝春节,人们要举行异彩纷呈的庆祝活动。在春节诸多庆祝活动当中,社火表演可谓是一大亮点。俗话说:"老百姓,要快活,赶会、唱戏、弄社火。"社火是春节的重要节日标志和象征。社火又称"射虎"、"社福"、"闹红火"等,是春节庆典当中各种民间文艺表演活动的总称。  相似文献   

13.
天雪 《百科知识》2014,(2):60-62
正春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普天同庆的传统佳节,清代也不例外。据资料记载,清宫中的春节一般从腊月二十三日的小年开始到正月二十日左右方告结束。帝王的年节活动如同他生活中的其他部分一样,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清代皇帝是如何过年的。忙不完的春节政务祭祀是我国传统春节庆祝活动的重要内容,而  相似文献   

14.
正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其中最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历史上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夏代叫作"岁",是表示新年一到,春天就来了,夏朝时,春节是在正月初一。商朝叫作"祀",  相似文献   

15.
具有神秘力量的钱快过春节了,中国人过春节有几样必不可少:除夕吃年夜饭,大年初一去拜年,还有最让孩子们开心的压岁钱,除夕夜之际,孩子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通常,我们认为这是父母、亲戚关爱、鼓励的表现。事实上,这只是压岁钱  相似文献   

16.
正祭祖是满族民俗生活中的大事,也是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常祭、换锁、跳喜神、春节祭祖、大祭、办谱祭等多种形式,其中,春节祭祖尤为隆重和神秘。祭祖的时间春节对于满族和汉族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满族人也将春节称为过年。过年时,人们欢欢喜喜置办各种年货,这里面除了人们自己享用的节日食品外,还包括春节祭祖的神圣供品。  相似文献   

17.
关中西部乡村春节习俗嬗变的文化心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节是中国民族节日的标志,春节习俗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追寻的文化心理。在关中西部,传统春节具有信仰性仪式化的特点,随着中国社会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关中西部的乡村民众悄然从信仰性日常生活渐变到生活世俗化模态。生活饮食由节俭寄托转向市场消费,游艺娱乐从个性体验转向社会表演,礼俗传承由仪式转向形式,心意信仰由祈望转向实用。面对年俗的转化,我们要正视市场消费心理与现代传播方式的影响,复兴传统民间文化精神,重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持存人文心态,守护节日民俗。  相似文献   

18.
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史中,与人民大众生活最有直接关系的是民间美术,而民间美术品类中,首推木版年画产地多、印数高、影响也大,可说是广大城乡民众十分喜爱的艺术品。我国年画起源于雕版印刷之前,早在西汉就已萌芽。春秋时期,每逢春节,家家户户便请人用桃木面上“神茶”、“郁垒”像,贴在大门左右侧。这种习俗为贴门神,以示辞旧迎新、逢凶化吉之意。唐宋年间,神茶、郁垒的桃木画像逐渐被木刻画代替了。印刷术的发明,使木刻画开始流行。明清以后,这种木版画才正式称为年画。其体裁可分为中堂、四条屏、门画、炕头画、普通单幅画等。从绘画上讲,刘琰的《少年行乐  相似文献   

19.
正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古代也叫过年关。每当春节到来之际,上至皇宫贵族,下至民间百姓,都要隆重欢庆。在民间的众多欢庆方式中,除了放炮竹、点烟花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那就是张贴新年画,用以祈求新的一年庄稼丰收、生活幸福美满。随着春节的临近,在苏州一些商铺和人家里,你或许能看到一幅名为  相似文献   

20.
世博畅想     
我是一名老归侨,今年75岁。我热爱生活、热爱科学,近年来作为科技传播的志愿者越干越欢,科学生活方式的追求提高了我的生命质量,在迎世博中,我更是感觉欢欣鼓舞,无比快乐!世界博览会是展现人类经济、科技、文化领域最新成果的国际盛会。世界上最新鲜、最热门、最顶尖的科学技术,无不通过世博会展示并得以广泛传播,并由此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