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下里巴人”辨——毛泽东大众文学观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延安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说起了“下里巴人”,表达了他关于大众文学的观点。在他的心目中,大众文学和精英文学一样,都是文学品种。他认为:我们既需要“高级”的大众文学,同时也需要“低级”的大众文学。他告诫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引导大众文学汲取精英文学的精华,沿着从“低”到“高”的道路前进,而不是蔑视和摒弃它,或者把它引上精英文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商品经济背景下,大众文学如飓风般吹袭着文坛,精英文学或且战且走地退向象牙塔,或无奈地被大众文学招安;而大众文学却在吸纳精英文学优势因子的同时,提升了自己的品位;这种文学语境下大一统趋势在《狼图腾》和《藏獒》这两部作品得到了鲜明体现。  相似文献   

3.
决定大众文学品质的,不是创作主体的身份、地位和生活阅历,而是与精英文学创作主体不同的独特的创作心理和思维方式,这就是:线性想象,扇形心理,以及表现欲望等。要做到大众文学和精英文学真正融合是不容易的,这种融合也没有必要成为文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百年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大众文学走了一条吊诡的路线。新文学发生后它被贬抑而至边缘化。革命文学及左翼文学诞生后,尤其1942年毛泽东的《讲话》发表后,大众文学的艺术形式成为新的美学追求。在当代文学发展的60年间,大众文学基本分为两个时期:前30年是一个对大众文学的转译和政治文化赋魅的过程;后30年则是打破文学一元化、大众文学渐占上风并祛文学政治文化之魅的过程。大众文化/文学的众神狂欢的时代在世纪末出现了。  相似文献   

5.
韩寒监制的免费文艺阅读App《一个》在精英文学圈和普通读者群有着不同反应,以此研究大众文化冲击下精英文学的应激状态,并厘清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本质性区别以解释二者矛盾的由来,同时分析当前中国大众文化语境的特殊性,及在此语境下,精英文学可以采取的立场与态度是必须找到自身的文化领地。  相似文献   

6.
大众文学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它与精英文学的对立共存是文学演化的内部机制,这种机制决定了俄罗斯文学史的总体样态。这样的文学史观念要求对俄罗斯大众文学的源流进行探考和梳理。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公民社会的壮大和传媒技术的进步,俄罗斯大众文学日渐发育成熟,形成了其独特的历史传统。  相似文献   

7.
大众文学的畸形消费现象批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在论证了文化消费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必然性之后 ,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世界之交八九十年代大众文学中的畸形消费现象进行清理和批判。论者认为 :首先 ,是社会生活中的商业趋利主义导致了文化消费中的“伪大众”现象 ,并由此及彼辐射到了整个文坛而使精英文学出现了不应有的“偏至”;其次 ,是西方后现代的享乐主义原则与中国本土俗化思潮的一拍即合 ,不断地催生了大众文学中的“玩”与“性”的畸性文本 ;再次 ,是大众传媒的感性介入方式加速了文学的精神消解 ,致使大众文学中的形象蜕变成为纯粹的直观和非体验的反美学表演  相似文献   

8.
任何文学的接受都离不开特定的传播媒介,而不同时代传播媒介的不同转点必然对文学艺术产生深刘的影响。文学的生产工具从口语到刀刻到手写再到敲击键盘,承载文学的传播媒介从口耳相传到龟甲竹帛到纸版到声像再到互联网。无纸化时代的到来终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如今的文学及其发展现状是:口语媒介时代的“贵族文学”已寿终正寝,书写媒介时代的“精英文学”已被挤到“边缘”,播放媒体时代的“大众文学”则一路高歌,数字媒介时代的“个人文学”正方兴未艾。在认识文学现状的同时,我们需思考文学的未来发展之路,从21世纪必须是环保型、节约型社会的角度去看,无纸化的网络文学有可能将是文学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先锋。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文学有众多合题效应。从局部看,有主流文学、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合题,有个我人生和群我人生、社会人生和宇宙人生的合题,有理性本体论和生命本体论的合题等;从整体看,时代生活进程、世界文学格局和民族文学传统形成“历史合力”效应。局部合题使我们避免片面性,审时度势地思考新世纪文学发展的丰富性;整体合题帮我们把握新世纪文学发展走向,它将是现实主义主潮与现代主义新潮的互动与结合。  相似文献   

10.
美国当代文化批评先驱莱斯利·费德勒是为大众文学与文化摇旗呐喊的精英学者。对费德勒有关大众文学与文化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以期深入理解他的文化批评思想,亦为新世纪理解大众文学与文化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艺思想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艺理论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艺意识形态本质论,都强调艺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在具体运作上又有所不同,前注意实践,后“坐而论道”;前走民族化的发展道路,后走与其它非马克思主义艺理论相融合的道路。毛泽东艺思想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艺理论都强调艺的社会学特征,即强调社会对艺的决定作用和艺对社会的反作用。但在具体侧重点上有所不同,西方马克思主义艺理论更重视现  相似文献   

12.
大众文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很多冲击和挑战。在诸多问题中,大学生群体人文精神的缺失成为最突出的问题,其症结之一在于远离文学经典。高校文学教育任重道远。承载传统文化精华的古代文学教学是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任务的主要阵地,在课程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是关键。教师在努力发掘经典本身价值的同时,应该充分调动大众文化内部的积极因素,通过高雅文化对大众文化进行扶持和引导,实现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3.
儿童文学校本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它和小学语文国家课程存在一定联系,也有着根本区别。在课程目标上,它以审美能力、趣味和习惯的培养为核心;在课程本质特征上,它强调开放性,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戏说”型历史题材电视剧已经成为化热点,这些“戏说剧”以浓重的市井气息,油滑、搞笑的手法赢得百姓的喜爱,成为电视市场的大卖点。这些“戏说剧”与鲁迅的历史小说《故事新编》比较,从表面上看似乎有类似之处,都有戏谑历史的成分。但是,追本溯源,两揭示的却是两种不同的化语境下对待历史的不同态度。鲁迅的《故事新编》植根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启蒙化语境,而“戏说剧”与全球语境下的后现代化思潮中的大众化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通俗文学史上有两座绕不过去的高峰:张恨水和张爱玲。对其进行比较研究就会发他们其实是存在相同和相异之处:他们都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但程度方面却有差别;他们都执著于女性形象的刻画,但表现方面却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6.
针对1930年代中周武侠小说的激烈批评,其实质是新文学阵营对通俗文学的“政治压倒审美”式批判,动因是新文学对通俗文学读者群的争夺,引出了新文学必须善用现代传媒、实现文学大众化的重要课题。在政治功利与审美追求、“社会影响”与“品格操守”的二律背反中,瞿秋白结合苏俄普罗文学经验,提出了政治化与大众化并举的新思路,旨在建设无产阶级文学。中国武侠小说在“反武侠”动力机制的作用下,积极调整,不断前进,批评是永葆其活力的悖论式法宝。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文论的误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主义文论最大的理论误区在于颠倒了现象同本质的关系,从而抽空和置换了文学最本质的东西,即人性和审美。传统的文学基本命题是“文学即人学”、“艺术即人性”,“艺术即形象思维”。而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主要命题是:“语言即形象”,“艺术即手法”。形象成为了“各种不同主语的固定谓语的能力”,这样就颠覆了文学的本质。他们从根本上无视文学审美与文学人性等本质性的东西,而专门在现象上大做文章,偷天换日地将文学转换成了冷冰冰的语言学,沉迷于文学语言学的学究式考据,停留于语言学分析的技术操作层,使得文论丧失了对文学指导的前瞻性与批判性。这种“玩文学”的做法竟然把文学理论变成了一场纯粹的语言学游戏,因而值得人们反思。  相似文献   

18.
近代评书继承了古代说话艺术的精髓并推动了说讲文学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其魅力表现在:话语通俗,故事情节生动,表现力丰富,表演时受环境影响较小等.因此,近代评书成为广大听众喜欢的曲艺文学之一.  相似文献   

19.
魏晋玄言诗和山水诗之关系并不像传统所谓的"山水诗是从玄言诗蜕变而来。"如此看法是因片面理解"庄老告退,山水方滋"的具体含义之结果。若以魏晋清谈为考察场域,二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皆是玄学清谈内容的书面体现,即刘勰所谓"因谈余气,流成文体"。二者是同时存在的,具有同质异构性。同质性即二者皆为"谈玄悟道"之结晶,无论是创作主体、创作目的、还是创作环境,都具有同一性。其异构性主要表现在:1.山水诗以具体形象"山水媚道",玄言诗以抽象概念"以理证道";2.山水诗情、景、理三合一,玄言诗纯理性客观说理;3.二者叙事、写景、说理在诗中比例有别。由于山水诗的文学功能符合了中国人重感性、重主观、重传统的民族心理特点,其最后完全挤走曾经共存过的玄言诗也是必然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