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是不能脱离语言而存在的”。任何思维形式,都要依靠一定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推理这种思维形式,是由复句或句群来表达的。复句,是由两个以上分句组成的句法单位;句群,是由两个以上句子组成的句法单位。句群里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各种关系,在复句里分句与分句之间都有,因此,搞清楚复句与推理的关系,也就可以搞清楚句群与推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汉语语法中称之为“因果”关系的复句,常常用来表达演绎推理。说“因果”复句用来推理,大概我们中学语文教师之间谁也没有异义。问题在于教学中如何  相似文献   

3.
让步复句的成立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从“表-里-值”三角看,让步复句使用的语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强调上,或者强调甲方面,或者强调乙方面,也就是能使对比更加明显或者使语气增强。“即使”类让步复句和“虽然”类让步复句的不同,则主要体现在虚拟性和据实性上,体现在说话者因主观视点不同而显现的语气强弱的不同上。从概念域的角度看,这两种典型让步复句因为表达的不同,而产生了行域、知域和言域。  相似文献   

4.
“既然p,那么q”是因果关系复句,“如果P,那么q”(新)是假设关系复句,这两种复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不同主要有:强调的重点不同,分属于不同的逻辑判断;所属关系类型不同,变换形式不同。  相似文献   

5.
情况分析: 我班幼儿由于年龄悬殊较大,所以语言表达水平不一,观察力也参差不齐。全班幼儿约有十名能力较强,平时能注意观察事物的一般特征甚至细微特征,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情感,也能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如:“因为……所以……”及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如:“一边……一边……”大部分幼儿会用单句表达完整的意思,如“太阳出来了”,“今天是国庆节”,能注意了解事物的一般特征。但也有五、六名幼儿不能清楚地把话说完整,观察能力较差,往往是听  相似文献   

6.
如何区分单句与复句,是学习复句这部分语法内容的难点。关于单句与复句的区分,五十年代曾有过全国性的讨论,但有些问题至今未取得一致的意见。林祥楣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中指出:“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句子”,“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与单句中成分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我们知道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有的是逻辑关系,例如因果关系、条件关系;有的是事理关系,例如并  相似文献   

7.
复句与句群转换例析河南濮阳县教师进修学校李家林《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指出:“有些句群可能改造成一个复句或者多重复句。有些复句、多重复句也可能改造成句群,视表达需要而定。”“视表达需要而定”,这就告诉我们:复句与句群的转换,不能离开表达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九年级课文《孔乙己》一文中有这么一个复句:“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这可说是复句分析中的“名句”,历年来,中学语文教学中多有提及,很值得我们注意。如果我们单纯从语言本身(把它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抽取出来)或者从语法(复句)的角度来探究,完全可以认为:这个复句,不仅第一重是因果关系;而且第二重“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与“主顾也没有好声气”也构成了比较明显的因果关系。但当我们从“学习语言论”的角度出发,从语言的生成性原理及其特征着手,把这个复句还原到它所处的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也就是还原到文章里…  相似文献   

9.
"因为X所以X"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因果复句。依据内部逻辑关系的强弱,可将此类因果复句分为真因果关系复句和模糊因果关系复句。真因果关系复句是具有客观因果联系的关系复句,逻辑性强。模糊因果关系复句是逻辑关系模糊或不存在,只是借用因果复句框架进行陈述、强调或敷衍的复句,逻辑性弱。语用上,"因为X所以X"具有语言简明,交际高效、转移重心,强化情绪、敷衍应答,结束话轮三方面的交际价值。  相似文献   

10.
推理,作为认识和表达的一种重要工具,由于它能帮助人们提高思维的予见性、敏捷性及表达的严密性、论证性,因此,在人类越来越重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当今世界,理应被更多的人所自觉掌握。研究推理的汉语形式,这远在本世纪六十年代初就有逻辑学家周礼全、语言学家王力提倡过。但明确探讨出推理的几种具体汉语形式,还是首见干陈宗明同志一九七九年著的《现代汉语逻辑初探》。对于推理与汉语复句的关系而言,自从陈宗明同志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11.
这得从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谈起。表示因果关系的复旬,偏句部分在主句前面时,关联词语可以用“因为”,也可以用“由于”,都用以表示原因。但是“因为”和“由于”的意义和用法不尽相同。“因为”这个连词表示原因,经常和“所以”配合起来使用,构成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如: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里的复句知识,把没有因果关系的归为一大类,把有因果关系的归为另一大类。在第六册附录《语法复习表》中,又将复句按“联合”和“偏正”两大类来划分。第五册复句归类法,对于形成学生的逻辑事理知识,有积极的意义。严格说来,  相似文献   

13.
汉语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句子.各分句之间有不同的意义关系和构成方式。根据各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将复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联合复句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关系平等的分句构成的复句,各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没有主要和从属之分.分句与分句之间主要有并列关系、连贯关系、递进关系、解说关系、选择关系等类型;偏正复句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有主次之分的分句构成的复句,各分句之间意义关系有偏有正,有主有从,分句与分句之间主要有因果关系、目的关系、条件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取舍关系等类型。虽然复句类型和联合关系纷繁.但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复句都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表达,其中大部分复句是借助有些特殊的连词、副词和短语来关联分句和更准确地表达句子的意思,不同关系的分句间要用不同的词语来连接。下面就汉语选择关系复句、假设关系复句、转折关系复句、取舍关系复句中的常用关联词语及其维吾尔语表达形式加以简明总结。  相似文献   

14.
一、层次关系的三重含义层次关系包含着层、层次、层次关系三重含义。层:在复句中,由单句、句子(单句或复句)各自独立表达或前后之间联合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或结构)。层次:在“层”的基础上,依据复句表达的中心所确定的各“层”在整体逻辑结构中级别顺序。关系:是用来标示“层”与“层”之间的逻辑联系的专有名词,它是对“层”与“层”之间的逻辑联系的判断说明。在实际操作中,分“层”必先,也易行。易就易在它有语言标志。在以分句为基本单位的复句中,有独立谓语结构且其后是逗号或分号处,即为一个“层”,再有就为第二个“层”,直…  相似文献   

15.
问答台     
能加“但”类词(表示转折关系的但是、可是、然而、却等)的复句并不多,常见的有并列关系复句的一部分,假设关系复句的一部分,取舍关系复句的一部分。为什么这些复句可加“但”类词使关系转化呢?有两个原因:一是客观的,即这些复句本身具备这个转化条件;二是主观的,即由于人们表情达意的特殊需要。  相似文献   

16.
在多重复句中,转折关系和因果关系共现于一个多重复句中——前有表转折的连词,后有表因果的连词,象“(虽然、尽管)……,但是……,因此……”这类复句,如何确定第一层,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试图对这一情况略作浅析。笔者认为,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分析多重复句应从内容出发。既然复句的关系类型是按逻辑事理确定的,那么,分析多重复句也应按这个标准,以求得复句分析上的协调一致。一个多重复句内具有转折和因果两种逻辑关系,怎样根据逻辑事理确定第一层呢?可以用变换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在公开发行的《教学参考书》、《练习册》、语文刊物上,有时出现一些错误的复句分析,这本不足为怪;但是有些误析,却涉及到了分析复句的一些原则,这是需要注意的。一、形同实异,重在辨义。有些复句,关联词语相同,但层次关系有异。例如,从第一层切分看,同是“虽然……但是……所以……”,可以是“虽然……但是|所以”(因果关系),也可以是“虽然|但  相似文献   

18.
丁欢 《初中生辅导》2022,(Z3):41-45
<正>一、单复句考点考点一:区分单复句单句是由词或短语构成,有特定语调,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在复句中称为“分句”)按照某种逻辑联系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比较复杂的句子,我们称之为“复句”。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词类中,“尚且”是一个入句频率很高的连词,并且经常和连词“何况”配套使用构成“尚且A,何况B”结构的复句句式。其前分句主、谓语成分完备的主谓句,后分句是因前后主语的语义是否同指而表现出不同的省略情况;在语义理解上它采用同向推理的形式表达递进的关系,该句式具有用语简洁、表意明确的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因果、假设、条件”三种复句的联系与差异。1.三种复句有深刻的同一性:前后分句之间以因果关系为基础。2.“因果”是以已然事实为基础的因果关系,而假设和条件是表示未然事件之间的推论因果。3.假设与条件之间,存在着视角、焦点、单项与多项,可能与确定,关联词语使用等五个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