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伏志友 《钓鱼》2005,(2):34-34
2004年《钓鱼》杂志上发表了多篇钓技争鸣的文章,应该说这些文章对于普及钓鱼,推广先进的钓鱼技术起了很多的积极作用。不过也有美中不足之处,因为有的文章把人搞得糊里糊涂,很难理解。  相似文献   

2.
黄斌 《中国钓鱼》2004,(6):54-55
《中国钓鱼》之“钓技论坛”栏目,关于水表张力与浮漂灵敏度方面的有关理论问题,前后曾有多位钓友多篇文章提到与讨论和分析。例如,第149期24页陈燕曾钓友的:《试述水表张力对示标的放大作用》和第157期36页籍英志钓友的《不能曲解水表张力的作用》等文章,在钓友  相似文献   

3.
籍英志 《中国钓鱼》2004,(12):39-40
《中国钓鱼》167期刊登了黄斌钓友的《不要误解水表张力与浮漂灵敏度的关系》,全部否定了我在157期上发表的《不要曲解水表张力的作用》的论点。黄钓友说我“没有注意到浮漂体周围与水接触的界面存在的应是‘附着力’,而非‘水表张力’是误解了‘水表张力’的作用”,还说:“附着力和水表张力是各自独立的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钓鱼》2002年第十二期《试述“水表张力”对示标的放大作用》一文提到“浮漂标杆(示标)的外表面与水面接触时将受到水面收缩力的挤压。”这是一个错误的判断。作为理论分析的基本观点错了,所说“‘水表张力’对示标的放大作用”也就失去可信性。其他有关涉及水表张力的某些文章也同样存在类似问题:错误地认为水的表面张力对漂尾的作用是“挤压”。由此观点出发所作的一切分析都是不可靠的。下面就水表张力及其作用的问题谈谈个人的理解和看法,有不妥之处请钓友们指正。  相似文献   

5.
贺建成 《钓鱼》2007,(5X):40-41
江河钓鱼与池塘钓鱼水情、鱼情是不一样的。我这里所指江河是长江水系,水是流动的,其中流速、流向、风浪、清浊、涨落等多个方面,都是影响钓鱼的因素。而这些因素每一个方面都有着其自身变化的特点,了解和掌握这些变化,对如何在江河中钓好鱼,有着实际应用的意义。因此在江河钓鱼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庞联举 《钓鱼》2004,(7):46-46
我是一个老钓友,近几年来,我国的钓鱼活动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钓技和理论都提高很大一节。这当然归功于一些垂钓刊物和广大的作者,没有媒介的介绍,钓鱼技术的普及和提高不会有这么快、这么广。其中,有不少好的文章,对新老钓鱼爱好者起到了指导作用,但有的地方也存在定的问题,在这里不妨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三分钓技,七分钓位。”事实也是如此,再好的钓技,如果把钩抛到水缸里,那是钓不到鱼的;钓技再差,或者初次钓鱼的人,把钩抛到鱼窝里,也是可以钓得很好的。人类从钓鱼开始,就在琢磨着怎么选好钓位,而且积累了很多经验,流传着许多选钓位的钓谚。近些年,钓鱼媒体经常发表关于选择钓位的文章,这些钓谚和文章选择钓位的观点大体上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有不少人在探讨钓组灵敏度的时候,指出台漂漂尖有一位置的应特别灵敏,他们将这一位置称之为“灵敏点”、‘“敏感点”、”’灵敏线”、‘“归零线”……等等。这些说法有没有科学道理?这些线、点真的存在吗?垂钓中,如果留意观察,常见平静的水面上有蚊、蜢停落,有的甚至个体较大。这些小昆虫之所以不会沉入水中,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由于肢体构造特殊,它们较好地利用了这种张力。在测试台漂沉浮时,加在漂体上的重力与浮漂沉入水产生的浮力平衡,一般情况下,如再在漂体上增减很少一点重力,就会引起漂尖沉浮反应。在水面的表面张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有文章说夏天大雨或暴雨之后,含有大量泥沙的浑水流入水 库后不利于钓鱼。有的还明确指出:“水库一次性涨水超过30厘米极不好钓鱼”。对此,我有几次亲身经历与上述观点恰恰相反──山洪入库好钓鱼。 1995年7月 6日,泰安地区下了入夏以来的第一场大暴雨。大雨过后的第三天,我们爷俩到黄前水库北岸的曹家林附近的钓点钓鱼。这里是黄前水库北岸上下港两条河流的入库交汇处。山洪入库后水位猛增了约1.5米,过去清澈的水变得十分浑浊。早晨到达钓点后,看水库的朋友小孙说:“焦老师,今天我保你钓好鱼。”当时我虽然纳…  相似文献   

10.
何蔚蓝 《垂钓》2004,(6):46-49
说到浮标,你会想到谁?台湾“达摩”的许木村和深圳“钓鱼郎”的何蔚蓝肯定是大多数钓鱼人的答案。何蔚蓝先生在最近几年写了一些文章。表达了自己对浮标的独特理解.而他独创的“上迟钝”、“下迟钝”等一些专业术语也开始散见于国内的各大钓鱼媒体。现在我们把何先生关于浮标的理论重新整理并刊发出来。这些文章有的可能已经在其他钓鱼媒体上刊登过,但本着“奇文共欣赏”的原则,我们还是把它奉献给广大读者。希望能把何先生对浮标理解的核心思想揭示给大家。  相似文献   

11.
读了《中国钓鱼》2006年第三期广州林汉明先生《浮漂问题要在力的分析上寻共识》,深有同感。近年来,《中国钓鱼》刊登的探讨浮漂作用规律的文章比较多,有的还进行了很复杂、抽象的数学(力学)的计算,列出相应的计算公式,应该说分析的已经很透彻、深入了。但为什么还是总是有人乐此不疲地进行探讨呢?主要是多数文章在科学性、通俗性和全面性方面还有一定不足,  相似文献   

12.
刘勇军 《垂钓》2009,(11):52-52
“独乐乐”本姓周,号大昌,是某局机关的一个档案管理员,因为工作清闲,有空经常钓鱼,不久就混入了我们这个休闲钓友圈。我们这个圈子里,基本是周末钓鱼族,有的还挺忙的,难得挤出一天时间融入自然,更别说去寻找好的“野水”了。  相似文献   

13.
自《中国钓鱼》设立竞技论坛以来,带有学术性和辩论性的文章日见增多,这一良好的现象,最终会使钓鱼这门学问得到科学的论证,让全国广大垂钓爱好者从中受益。大多数文章很有新意,向未知领域展开了挑战。也有的文章作者,可能不太习惯写有关钓鱼的论证性文章,显出不得要领,有理论脱离实际,主观想象的现象。我认为,分析钓鱼,要掌握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14.
吴临宽 《钓鱼》2008,(18):28-31
“钓草”,指的是将钓点定在水生植物的边缘、缝隙或洞中施钓。 笔者野钓,都是在水面不大、水层不深、水流相对稳定的河渠沟塘进行。这些河道,绝大多数长有水生植物,有的分布稠密,有的分布稀疏,有的甚至将水面覆盖得严严实实。我们这一带的钓鱼人常常为找不到满意的钓场而奔波。 有渔谚说“钓鱼不钓草,等于瞎胡闹。”此话很有道理。钓鱼为什么要钓草,该钓什么样的草,又该怎样去钓草?这里笔者就多年的经验,说一些肤浅看法。敬请斧正。  相似文献   

15.
赵巍 《垂钓》2002,2(1):44-45
许多钓鱼人都喜欢使用成品的钓鱼系列“香精”。这些“香精”有的袋装呈粉状,有的瓶装呈液体,如“钓鱼王”系列的“麝香”、“真阿魏”、“小鱼逃光光”等等。瓶装香精,原汁原味,效果很好,但打开瓶盖后,如果一次使用不完,时间一长,味道就会挥发,性能下降,失去了它原来优越的效果;并且用量也不好掌握,调和时稍不注意,就会过量,使钓饵味道过浓,反而影响上鱼。  相似文献   

16.
风天钓鱼法     
洪峰 《中国钓鱼》2001,(4):10-10
风力、风向对人们的垂钓都有直接的影响。在通常的情况下,钓手喜欢在无风的天气钓鱼。究竟是有风的天气好钓鱼,还是无风的天气好钓鱼?这些带技巧性的实际问题,需要我们在垂钓的实践中去逐步摸索,掌握其钓法。  相似文献   

17.
严阳 《钓鱼》2014,(16):1-1
钓鱼人要与经常垂钓的池塘周边的人家搞好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休闲环境。我常去的那几口鱼塘南北两岸有不少人家。这些人家的年轻人如今都进城务工去了,留守在家的多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这些老年人有的在农闲之时也喜欢钓鱼。钓鱼总得有家伙——钓竿、鱼护、抄网之类的。  相似文献   

18.
《钓鱼》半月刊第十二期刊登李根浩一篇关于“竞技垂钓比赛改革刍议”的文章。阅后,深受启发,确实体现了锐意改革的精神,想的很周全,提出了比较行之有效的钓鱼比赛程序和办法,它对目前实行的钓鱼比赛制度存在的问题,会起到有益的促进。但有两点我不同看法:一是,“设立种子选手”问题,文章提出“把上次比赛的前16名运动员定为种子选手,直接进入第二轮。”我认为这有失公平。在垂钓活动中,每个人的钓技水平有高低之分;钓绩的好与差,除了钓技因素的作用,还有许多不可知的因素在起作用,如钓位、气温、鱼情等;上一次钓鱼,有的人可能被选上,进入下…  相似文献   

19.
焦广庆 《钓鱼》2010,(2):60-61
钓鱼是一项自古以来就为文人雅士所喜爱的活动,而且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尧舜之时。据说,大禹治水时,常常会缺衣少食,为了大家有力气治水,大禹带领大家用尖尖的骨头磨制成鱼钩,就近钓鱼来代替干粮。虽然只是传说,但在我国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发掘中,发现了很多鱼叉和鱼钩。而且这些鱼钩的造型多样,有的还在钩尖下面磨出了倒刺,多数鱼钩还磨有拴钓线的槽,由此可证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十分擅长垂钓了。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笔者在本地钓友中搞了次“民意调查”,题目是“你最喜欢阅读《中国钓鱼》哪些栏目的文章?”调查显示,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追忆篇、游记、初学乍练,这些栏目编发的大都是垂钓纪实类文章。钓友们之所以青睐此类文章,其因有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