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工科院校要为地方经济技术发展发挥独特的作用,提供创新性人才,就要关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轨道”,通过不断探索教育创新,形成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这就成为当下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阵地的理工科院校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提出通识教育是地方工科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理念,通过分析通识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系,指出通识教育在地方工科院校形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拥有内在张力,以此为实践逻辑基点,探究高校应该如何进一步完善通识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我国要培养国际化高素质人才离不开外语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大力加强。本文结合南通大学的校本实践,展望未来地方高校外语类人文通识课程体系培育整合、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目前,地方财经类院校的商科类专业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具有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比重较大、必修课的构成趋同、选修课的构成和修读方式趋向多样化的特点,存在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自主设置权过窄、特色发挥不足,学生选课的自由度过小,与商科人才综合素养培养的吻合度不够、通识教育课程的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需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商科人才的素质、学校的特色和传统,进一步优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强化通识教育课程实施的保障等来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河南省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省内高等院校的通识教育现状及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对河南省高校通识教育的实施和发展提出了适合省内具体教育资源条件的建议和对策,以便培养出21世纪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5.
香港高校源源不断地培养大量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其中通识教育功不可没。香港高校坚持"通识为本,专识为末"的培养理念,通识教育与德育融会贯通,利用通识教育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道德修养熏陶,对香港市民素质提升乃至社会的稳定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过分重视实用技能培养而轻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导致高等教育的实用化与工具化,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人们关注通识教育,是由于它凸现了现实社会中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突出矛盾。本文通过对我国高等院校通识教育教学存在问题的探讨,提出加强和改进地方本科院校通识教育教学的策略,以促进学生完善人格、德性的养成,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人文素养提升和人格完善有重要作用。慕课(MOOCs)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它的兴起给通识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生命力。通过分析当前地方本科高校通识教育改革的现状,在探讨慕课对通识教育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基础上,提出了加大引入慕课资源;转变教师观念;加强慕课学习指导;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四种通识教育改革实施策略,以期发挥通识教育的育人作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急需的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和创新精神足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相对于西方,中国的通识教育改革起步较晚,目前处于尝试阶段。中国的通识教育改革不仅为我国文化创意的发展提供了人才,还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开辟了市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高校通识教育改革提供了动力,并进一步推动了高校通识教育改革,促进其培养创新型人才。在此基础上,国家应该加大政策优惠力度保障高校通识教育改革进行,立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通识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对培养全面性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工作者,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全面人才的重任.高校辅导员应该结合自己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将通识教育与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学科特色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创新拓展通识教育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面对当前高校教育在人才知识结构、素质培养与社会适应性等方面日益显现的不足,本文立足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际,开展对通识教育课程本土化策略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地方高校作为推动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重要力量,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配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做出新的配套调整。但是,目前,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尚存在诸如目标不明确、定位模糊、课堂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严重等问题,导致培养的人才无法实现与地方社会发展的有效对接。而书院制的创新创业通识教育与第二课堂创新创业实践的有机结合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地方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一般以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强调实践能力和服务一线的能力。本文重点强调地方本科高校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平衡,并就地方本科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成、课程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改革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识教育与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德文  林丽萍 《高教论坛》2007,(5):57-59,123
高校培养创新人才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如何构建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通识教育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加强通识教育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要积极建构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专业教育的盛行和重视实用技能培养而轻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导致高等教育的实用化与工具化,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人们关注通识教育是由于它凸现了现实社会中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突出矛盾.本文通过对我国高等院校通识教育教学方面存在问题的探讨,提出加强和改进地方本科院校通识教育教学实践的策略,以促进学生完善人格和德性的养成,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知识产权专业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社会转型期对人才培养的需要。随着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重要性被逐步认可,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选择跨专业选修课程的方式实施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然而,这种以法学专业为基础的跨专业选修课程却并不能消除现阶段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双轨制过程中的隔阂。因此,地方高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地缘优势,在传统的跨专业选修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各专业的具体理论与实践,以专业课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实施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实现专业教育向通识教育的渗透,把学生培养为适应时代需求、"通""专"结合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6.
从通识教育的角度出发,打破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探索通识教育对高校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的引领性价值,引入新的思想成果,明确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引领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动向,确立英语人才培养体系的架构。通过研究发现,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也是高校顺利实现改革的重要阶段,为社会经济的高效稳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7.
音乐素养教育是构建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通识教育中的音乐教育是21世纪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在人才全面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上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本文对高校音乐通识教育进行了探讨,期望通过对高校通识教育中音乐教育内容和途径等的深入探索,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深化和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滁州学院学报》2018,(3):125-127
产教融合背景之下,地方高校和地方媒体深度融合,培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新闻传播专门人才,是高校和媒体双方谋求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必然趋势。就地方高校新闻教育而言,存在轻视通识教育,实验室建设基金投入偏少,高校和媒体合作还不够深入等问题。深化高校新闻教学改革,必须增开一些通识课程,进一步深入和媒体的交流、合作,新闻教育者也要创新新闻教育理念,适应媒介融合发展需要。借鉴"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和方法,以成果为导向,树立学生成果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9.
美国高等教育的通识教育发展历史悠久,形成独特的高等教育模式,在通识教育体系建设方面比较成熟,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高校的通识教育体系也不断地更新改革,尤其以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高校为代表在通识教育建设方面特色鲜明,为世界各国高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也为社会培养了人才。美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基本经验主要是明确通识教育目标,设置多元全面课程,设立专门单位负责课程的规划以及考核。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主要启示是明确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配置,注重人文与科学的平衡,加强通识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这其中的经验和启示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课程体系建设是其核心工作。构建"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础。该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学科教育平台课程、专业教育平台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课程和实践教学平台课程构成,每个平台分设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兼具系统性和灵活性,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具有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