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档案信息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爽 《中国档案》2006,(12):28-29
2006年5月1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简称《条例》),该条例于7月1日起开始实施。档案所包含的原始的历史记录是信息的一种,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档案工作日益被卷入网络环境中去。档案信息的网络传播受《条例》的约束,这势必对网络环境下的档案工作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两部法规对档案信息网络传播所产生的影响做了深层次分析的同时,对档案信息网络传播如何走出困境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档案信息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可能涉及他人的版权问题。传统环境下版权限制原则是否适用网络空间,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本文以我国最新公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条例(草案)》为基础,探析了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等问题,试图构建网络环境下档案作品版权新的利益平衡体系。  相似文献   

4.
杨雄文 《传媒》2006,(8):47-48
科技的发展给法律带来了无尽的挑战,但技术始终是促进著作权制度发展的催化剂.2001年我国修改《著作权法》确认"信息网络传播权",2006年7月1日《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为《条例》)开始实施.《条例》为著作权人的"私有领域"和社会公众的"公有领域"之间设定了网络环境下的界限,为我国网络信息时代著作权法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宽阔的道路.但是,《条例》的颁布实施并不能一劳永逸解决网络维权的所有问题,它的作用仅仅是为人们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给出了一个原则性的标准.网络维权,路途还有多远?依然是个疑问.  相似文献   

5.
维系网络传播与公共利益的协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合理使用是我国著作权法律制度的一项重要原则,维系网络传播与公共利益的协调依赖完善的合理使用制度。信息网络传播权制度不应偏离自己的立法目标。2005年国家公布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草案)》,规范了数字环境下的合理使用制度,《条例》关于合理使用规定的方向是正确的,对协调网络传播与公共利益的平衡,促进社会信息资源的广泛交流与社会文化产业的整体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网络环境下我国档案法制建设的基本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立法还比较薄弱,档案界大多援引我国相关的信息法律作为执法依据,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  相似文献   

7.
网络环境下,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设立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使信息资源共享受到了冲击,如何在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与信息共享之间建立起动态平衡是一个重要问题。文章借用知识产权界所提出的权利弱化与利益分享理论思想。分析了该理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的颁布和实施缩小了图书馆合理使用的范围,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人和信息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平衡被打破。信息资源共享是网络时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认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我国现有的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法律体系仍存在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进而提出了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论《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图书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就《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草案)》公布后所引发的争论,以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正式颁布所做的修改,分析了其中的不合理性,并指出了其对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服务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据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至2007年6月,中国网民总人数为1.44亿,互联网已成为公众特别是知识分子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信息网络传播权利人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情况越来越普遍。2006年7月1日,我国颁布实施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目的就是为保护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以鼓励作品的创作和规范网络传播行为。  相似文献   

11.
秦珂 《档案时空》2006,(10):20-22
尽管国际上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立法起源于近十年前缔结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著作权条约》(WCT)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与录音制品条约》(WPPT),但是当2001年10月我国《著作权法》赋予该项权利法律地位的时候,档案界对其仍然感到非常的陌生。然而。今天我们对信息网络传播权应该是很熟悉的了,因为在2006年5月18日《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国务院第468号令颁布之前,  相似文献   

12.
《北京档案》2007,(1):42-42
2006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七条在我国著作权制度中首次对档案馆合理使用数字著作权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使档案馆从事网络信息服务有了可资操作的法律依据。该条规定,档案馆“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本馆馆舍内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两部法规对档案信息网络传播所产生的影响做了深层次分析的同时,对档案信息网络传播如何走出困境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著作权加强权利人对作品网络传播权控制的现象,分析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公众数字资源网络获取的权限限制,提出图书馆在合理使用制度下,通过修改《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充分利用"除外"条款、文献传递"一对一",最大化地实现图书馆数字信息网络传播权。  相似文献   

15.
《网络传播》2005,(1):12-14
“信息网络传播权”这一名称无论从“信息的网络传播权”还是“信息网络的传播权”,两种理解都存在指代不明、范围过于宽泛的问题,从定义上看也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以传播权的这一上位概念代替了网络传播权这一下位概念,二是未能概括出网络传播的本质特征。这些都还有待于国务院即将出台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做出规范。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的网络服务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图书馆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制定,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天的图书馆服务对网络环境的高度依赖,以及信息网络传播权对图书馆网络服务的制约,决定了图书馆界必须代表社会公众利益作出不懈努力。已经实施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为图书馆活动带来了保障,也形成了制约。图书馆界面临着新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论文以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和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为法律范本,就两者关于信息网络传播保护的相关重要规定,包括合理使用问题、技术保护措施、I S P免责条款以及权利管理信息等条款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中美两国对于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版权保护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揭示美国版权法对我国版权法制订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对开放存取的影响及版权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传播权保护对信息的开放存取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分析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背景、目的、范围和网络传播权的内涵与特点。《条例》在保护权利人权益的同时,通过“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方式对权利人权益附加各种限制,维系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与信息公共获取的平衡。提出应尽可能地扩大“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的范围,为开放存取出版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知识和信息传播的社会效益最大化。最后,探讨提出在现行版权法框架下以授权协议为核心的开放存取版权策略。  相似文献   

19.
2005年7月27日至8月10日,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对《关于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问题的声明》(以下称《声明》)进行通讯表决并获得通过[1],于8月20日正式公布。2006年5月10日,《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2](以下称《条例》)经国务院第135次常务会议  相似文献   

20.
网络版权条例一石激起千层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新慧 《传媒》2006,(8):41-43
流火七月,一部酝酿已久的、与互联网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条例正式实施,这就是我国首部针对网络版权的专门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一经出台,不啻在互联网界投入了一枚重重的石子,激起了各方强烈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