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江西高职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从高职教育的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形式结构及区域结构来看,高职教育与产业结构的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江西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推进江西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延伸层次结构、调整专业结构、创新形式结构、优化区域结构,努力适应并满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实现高职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新阶段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职教育从萌芽到扩张的三个发展阶段,都不同程度地打下了"扩展外延"的印记。然而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扩大,数量和质量、外延和内涵发展的结构性矛盾逐渐显现。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的发展新阶段已正式到来。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形势复杂性、区域差异性、产业水平多样性,决定了今后高职教育发展新阶段呈现出长期性、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城乡教育差距的归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城乡教育差距之严重,是多因素、多层次、多类型矛盾长期未能解决形成的,城乡教育差距归因应当多视角分析。一、从历史的视角看,城乡教育差距是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城乡二元结构的伴随产物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城乡教育差距是这个基本国情在一段较长  相似文献   

4.
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看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年龄老化、学历偏低、学科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等结构性矛盾。提出一方面要通过实施顶岗实习、城乡互动等“输血”工程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教育投入等措施,增强农村教师队伍自身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5.
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结构矛盾及其变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高等教育正从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阶段发展。本文评述了不同学科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解 ,分析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中的结构性矛盾 ,指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 ,需要支撑系统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层化以及形式和水平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义务教育普及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们对于教育关注的焦点也由"有学上"转变为"有好学上",优质教师资源成了相关利益者关注的焦点。从1999年至今,我国义务教育师资均衡政策呈现出典型的渐进式变迁特征。渐进主义的政策模式主要是由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国情所决定的,这种模式有利于缓解优质师资短缺所引发的尖锐矛盾以及优秀教师的消极情绪,也有利于探索使教育达到均衡状态的规律,但是也容易出现执行中的妥协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效果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阶段校际差距远比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教育不公平更为严重。区域间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模式、重点校政策、执法不严、社会阶层分化等诸多因素造成了这种差距。因此应采取建立健全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制定统一标准、规范化办学,均衡调配师资,扶持薄弱学校等综合措施予以缓解以逐步达到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供给结构与经济发展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结构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技术型人才供需的专业结构、层次结构、规模结构不匹配,以及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培养体系内部结构不合理且与产业发展需求相脱节。本研究在剖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工业化中期阶段及中等收入阶段的产业结构特点,以及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及技术结构等结构性矛盾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技术型人才的供需结构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契合的内生性,并由此剖析了我国现阶段技术型人才的供需结构性偏差。从完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及规模结构等供给结构、提升技术型人才的供给质量和效益、建构人才供给结构对社会需求结构具有动态适应性的现代高职教育体系三方面,论述了如何推进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突出问题是发展不平衡,差距显著,差距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和不同教育层次之间,产生差距的原因很多,从教育资源配置的角度看,与我国教育资源总体上存在的短缺紧密相关,这种短缺既有总量性短缺,也有体制性短缺,还有结构性短缺。总量性短缺与国家整个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供给水平相关,这一矛盾不是短时期能解决的,而体制性短缺和结构性短缺则是当前教育差距的最直接和现实的体现,应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政策目标取向的基点。本文对我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差距进行了考察分析,并借鉴国际上的经验,对通过“积极差别待遇”原则来缩小教育资源配置差距的理念、思路和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理念变革与制度创新:从城乡教育均衡到城乡教育一体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乡教育均衡和城乡教育一体化这两个政策术语,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城乡教育发展状况的科学研判和对城乡关系宏观政策的积极回应。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对城乡教育均衡概念的丰富、发展和超越,并具有教育目标的城乡共生、教育资源的城乡互动、教育对象的城乡交融等三个方面的政策意蕴。当前必须通过继续实施对农村教育的积极补偿、探索多样化的城乡教育供给机制、促进城乡教育资源的交流互动等措施,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