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将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引入全民阅读发展研究,阐释文化资本理论与全民阅读的契合.通过借助文化资本理论的理论思想、基本形态、内在规律、构建关系以及制度形态对全民阅读发展给予探索和揭示.文章认为,全民阅读发展应当包含三个方面:根据文化发展规律合理规划全民阅读发展,根据文化发展的构建关系有效推动全民阅读发展,根据文化发展的制度形态深远谋划全民阅读发展,旨在为全民阅读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王军 《编辑之友》2021,(4):47-52
文章以文化资本理论为观照视野和分析工具,论述阅读素养的内涵、积累机制及其积累中出版工作的助力策略.从文化资本的视角看,阅读素养是一种旨为阅读的身体化文化资本,主要由阅读知识、阅读能力、阅读惯习和阅读态度四要素构成,它的积累一般遵循学习积累机制、市场积累机制、实践积累机制和符号权力机制.而在阅读素养积累中,出版工作可通过如下四个途径助其积累:积极参与阅读教育、阅读普及、阅读测评和阅读荣誉认证等活动;交付阅读产品支撑阅读市场交易,支持阅读教育和阅读实践;介入阅读场域,促进阅读素养的增益、调适和形塑;开展阅读文化宣传,传扬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布尔迪厄提出了资本的四种形式,即经济资本、文化资本、象征资本和社会资本.借助布尔迪厄的资本理论,剖析文华图专校长沈祖荣的人生历程可以发现,早年沈祖荣通过不断求学累积了大量的文化资本,在文华图专任职期间又累积了丰厚的象征资本和社会资本,并巧妙地将这些资本转化为文华图专发展的经济资本,为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阅读的文化研究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阅读是一种文化活动。这主要表现在:阅读活动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要途径;读者承载和体现着阅读活动的文化意义;读物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阅读过程实质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社会文化环境对阅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从文化角度研究阅读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数字阅读时代,阅读痕迹在阅读环境的更迭中产生了新的意义和价值归属。数字阅读痕迹从个体、社群和平台三个层面,展现出一套关于知识与资本的生产逻辑。在知识的流通之中,读者得以巩固身份认同、加强联结,不断进行资本的积累和转化,丰富阅读经验。对数字阅读痕迹的深入探究,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当前读者的阅读认知、心态与行为。数字阅读痕迹的应用将有效提升读者价值,创新公共阅读服务,进一步为促进全民阅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里。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文化是企业社会资本的主要载体,通过对企业文化内涵、表现形式、作用及企业社会资本涵义的分析。指出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构筑企业社会资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化资本     
《现代出版》2014,(3):25-25
文化资本(cultural capital)这一概念,是由法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提出的。布尔迪厄把资本分成三种基本类型:经济资本(econmic capital)、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和文化资本。  相似文献   

8.
很久以来,因为种种缘故,“书评”成为一种失去了独立魅力的文体。一方面,学术书评正襟危坐,或捧或骂,暗藏不可明言的玄机;另一方面,新媒体书评影响巨大,成为书商推销的战略文体。书评写作,地位尴尬,困于此久矣!本栏目五篇文章,各读一书,各执一词,都是围绕一个书中的问题,娓娓道来,与其说是一种“论述、评书”,毋宁说是一个有心者阅读一本书时思考痕迹的文字记录。所读之书,有小说、传记、问答录、学术专著、理论读物,所论及话题,则涉及思想批判的现实指向、卡夫卡研究疑难、马克思哲学辨析、中国现代学要义以及视觉塑造的社会文化体制等等。  相似文献   

9.
公共图书馆与阅读文化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建设的基础。图书馆是培养公众阅读兴趣、情感、习惯的主要场所,通过培养读者阅读习惯、加强引导、创新服务等手段,可以为公众提供各种有益的阅读服务,构建和谐的社会阅读文化。  相似文献   

10.
建阅读社会,从书评开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沈颐 《图书馆论坛》2006,26(1):35-37
结合当前读者阅读倾向和出版特征,阐述了书评的导读功能,并介绍当前图书馆书评工作的新进展,指出建阅读社会,应从书评开始。  相似文献   

11.
“传统-现代”的接续是复杂渐进的,民众通过不断保持传统,吸收、接纳、选用新事物,而创造属于自己的“中国式”现代生活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体现在社会发展、文化交融、资本运作等多种因素的刺激下,不断将地方生活文化转型为公共大众文化。同时,它又借助资本的力量形成一种国家文化发展要素,成为“文化资本”并发生作用,它参与到国家文化产业/事业和社区、个体发展当中去,逐渐演变为国家政策保护和社会生活需要下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资本”的生成,助力了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连接,将传统文化赋予了在现代生活存在的意义。我们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化资本”的特性,并认为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化资本”,它符合现代“文化消费”的审美特征,体现了时代价值,并对社区居民在追求文化自由、提高文化产权意识与明晰文化产权归属上具有实践意义。最后讨论资本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走上文化产业之路所要遵循的必要原则。  相似文献   

12.
微书评被誉为数字阅读的领航者,掀起了全民数字阅读的热潮.图书馆利用微书评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其数字资源利用率,还能推动数字阅读健康发展.图书馆应加强微书评理论研究,引领全民数字阅读的方向;不断拓展微书评阵地,实现全民数字阅读资源共享;策划丰富多彩的微书评活动,提升读者数字阅读鉴赏能力;建立微书评数据库,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数字阅读导航服务.  相似文献   

13.
通过阐述"草根书评"的释义和兴起原因,分析其种类形式和对读者的引导情况,与常规书评进行优劣势比较,点明"草根书评"是书评文化新兴的、重要的组成,应与常规书评互为补充,共同推进书业发展和提升国民阅读.  相似文献   

14.
正书评与市场及人们生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它成为人们生活中阅读的试金石,是图书市场的温度计,这要求书评写作必须兼具市场意识和审美思维。有书籍就有评论,书评随着图书的发展而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学术文化紧密联系。历史发展证明,书评是学术现象、出版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能够影响读者从而左右舆论和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社会群体的"小镇青年",其数字化阅读在手段、行为与内容方面有突出的特征.研究发现,他们的数字化阅读行为具有因生存环境所限依赖单屏阅读、付费阅读率低,受"脱域"处境影响以虚拟社区成员的方式阅读,受文化资本匮乏影响喜好"爽文"题材等特征.这造成该群体易身心迷失,形成"信息茧房",同时主流话语遭到消解.对此,有关部门需重视该群体,以提供适宜内容,促进群体间交流,并提升家庭文化资本等方式来应对.  相似文献   

16.
王美杰 《兰台世界》2016,(13):92-94
微书评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推广方式在高校图书馆迅速普及,而高校图书馆也应该依托在全民阅读推广中的各种优势,为读者提供导引服务,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并通过组建微书评创作团队、加强与其他馆的合作交流、建立微书评数据库、创建图书馆微书评交流群、策划丰富多彩的微书评活动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提升全民阅读鉴赏能力,切实为全民阅读推广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韦文杰 《编辑之友》2012,(5):65-66,69
经济力形成过程中,动漫产业文化资源通过外形塑造、价值融合、结构重组、内核裂变等手法,对动漫文化要素进行创意,创作出动漫产品,为动漫文化资源转化为动漫文化资本做内容上的准备.通过播映方式、衍生品开发方式、品牌形象塑造方式等与社会互动,产生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为动漫文化资源转化为资本做渠道和平台上的准备.动漫产业在主题内容、播出渠道、营销平台等建设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使产业形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提升动漫产业的品质和效益.  相似文献   

18.
江阴市图书馆以“公共图书馆+咖啡馆”合作模式推出了“三味书咖”城市阅读联盟,其建设顺应党和政府重视全民阅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的形势,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践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取得了政府、图书馆、读者和商家多赢的社会效益。根据“三味书咖”的建设经验,江阴市图书馆认为图书馆服务应走基层、接地气,积极开展模式、路径的实践探索,加强宣传推广工作,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书评具有导读的作用。积累大量读者书评,构建书评数据库,为读者阅读提供参考,从而达到阅读推广的目的。 [方法/过程] 以馆藏图书为基础,通过更改借阅流程、虚拟书友会、积分制、评选优秀读者等一系列措施,鼓励读者撰写书评,分享读书心得。[结果/结论]"以书评促阅读"是重庆大学图书馆LIB2.0"资源、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理念的进一步延伸,是图书馆从简单的文献服务转向读者广泛参与的阅读推广新实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作为一种集体的阅读方式,社会化阅读存在着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反映了读者之间的行为差异,影响着阅读过程中知识的交流。从社会网络的视角识别读者的角色分类及其不同作用,有助于了解社会化阅读共同体中的知识传播模式,提高阅读资源的交流和知识传播的效率以及社会化阅读的成效。[方法/过程]基于整体社会网的视角,针对一个大学本科二年级的班级进行个案研究,以问卷的方式收集该班级全体成员微信朋友圈中阅读与交流的数据,基于块模型以及结沟洞理论,剖析读者之间的角色差异。[结果/结论]在社会化阅读过程中,不同角色在连接不同子群及信息传递方面存在差异,对阅读网络的产生和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在社会化阅读群体中,需要厘清群体的角色分类,提高不同角色的读者在阅读共同体中的参与度,建立更为稳定的社会化阅读共同体,促进阅读交互的有效进行和整个群体的知识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