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占琦 《新闻知识》2023,(5):67-73+95
沉浸式文旅的风靡,使真人NPC作为一种新兴职业进入大众视野。从游客到玩家,从凝视到参与,从观赏到互动,沉浸式文旅体验中,真人NPC通过符号表征建构自我身份,既是文旅游戏的“摆渡人”,又是体验互动的“掌控者”,全知视角固化其角色地位和玩家认同。真人NPC通过符号包装重塑文旅场景,全感官包裹增强现实性的“真”,开放叙事再造合法性的“善”,深度互动营造戏剧性的“美”,全感官演绎场景维度。通过符号消费生产文旅价值,耦合游戏空间、文化空间和消费空间,黏合玩家对文旅场景的集体记忆和文化认同,促进空间消费。真人NPC已作为沉浸式文旅景观存在,但“工具人”“舒适物”“消费品”的刻板印象,易使其在符号消费和过度营销中迷失自我,从而导致情感耗竭。  相似文献   

2.
“沉浸式阅读”是伴随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而衍生出的新兴阅读方式,借助丰富的内容叙事和场景呈现打造多感官的阅读体验。国家图书馆打造的“《永乐大典》VR 全景文化典籍”项目,是将虚拟现实技术与古籍文献阅读服务相融合的应用创新。该项目以“时空重构”铺陈宏观全景视野,微观叙事注重细节“形神兼顾”,打造了“入幻出实”的古籍历史美学,并通过布局主题宣传矩阵实现了富媒体化传播,今后将强化“内容为本”、探索“共享体验”、开拓“合作运营”,在选题、叙事、场景、服务和渠道五个维度继续深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沉浸式阅读体验。图5。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3.
文章详细介绍了公共图书馆沉浸式阅读空间改造的背景,分析了近年来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发展的新特点(包括:从馆内延伸至馆外,注重设计理念,多层次多功能的阅读空间,新媒体技术的融入等),认为改造沉浸式阅读空间,需要保持内容与环境并举,用细节设计来实现沉浸感受,并模拟读者真实的沉浸式阅读体验来测试空间改造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数字叙事理论,以两个典型的抖音“书单号”为研究对象,力图分析内容生产者在短视频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数字叙事策略。研究发现“书单号”的短视频内容生产呈现出典型的数字叙事特征,多模态、交互式、沉浸式叙事已成为短视频图书营销的主要叙事策略,情绪共享、知识焦虑、成就动机的叙事策略为图书营销提供了基于情感、认知和社会的沉浸式叙事体验。由此,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了在数字叙事环境下短视频对图书媒介的再媒介化过程。研究也表明,“书单号”的内容生产和传播实践受到图书营销和平台商业文化的影响,其叙事空间进一步窄化,导致内容同质化、空泛化等传播的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王川川 《传媒》2020,(2):67-69
近年来,网络自制节目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不断向沉浸式传播方向发展,通过突破时空局限,实现技术增长和视听体验的沉浸式包围;通过突破情感壁垒,实现节目主题和文化情感的沉浸式交融;通过冲破单向维度,激发受众参与和社交圈层的沉浸式互动;通过冲破线性结构,构建故事讲述和多层语境的沉浸式叙事。在这种策略的指引下,最终实现提高观众黏度、提升节目品牌、延伸艺术想象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6.
眭圆  张芷瑕  彭子易 《今传媒》2023,(11):114-117
在建党百年的关键历史节点上,全国各地掀起党史学习热潮,“红色文化+”模式应运而生,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新途径。家国教育与潮流文化巧妙碰撞,沉浸式红色剧本体验成为了党建活动的热门选择,“玩剧本学党史”成为当代青年独特的学习方式。本文系统介绍了红色文化融入沉浸式剧本体验的模式,分析了沉浸式红色剧本行业的市场评价、门店分布、体验单价等情况,以及沉浸式剧本体验的教育作用,提出了严格把关剧本内容、精准定位玩家市场、规范行业监管标准、实现产业跨界融合等对策,旨在推动沉浸式剧本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红色文化充分发挥思想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7.
侯晓甜 《视听》2022,(4):55-57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云演艺作为一种文化新业态得到了快速发展.这种新型文化消费模式在演出内容、呈现形式、互动过程、销售策略等方面均与现场演艺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受众对于云演艺的接受心理也具有新的特点.一是云演艺受众的接受态度呈现两极化趋势,二是云演艺受众具有娱乐放松、技术期待和社交互动三个方面的接受动因,三是云演艺受众在...  相似文献   

8.
杨扬  孙卫华 《当代传播》2023,(3):106-109
历经40年的央视春晚已经演变为一种高度仪式化的超级表演和媒介事件。本文运用仪式相关理论,对春晚40年的超稳定性结构文本,即春晚的程式化展演与文化加冕叙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在后现代转向,春晚的程式化展演与叙事一方面使其具有了某种文化地标的象征意义,这对明确文化身份、确立国家认同意义重大;另一方面,春晚的程式化展演与叙事形式大于内容,导致观众的离散式观看取代了以往的沉浸式观看,春晚由此变成了更大的社会交往场景的一部分。基于春晚仪式景观的文化意义,春晚的未来着力点不在于重新夺回客厅中心,实现观众的沉浸式共看,而在于对观众共在场景的营造。春晚需要打造“春晚+”的内容生产和播出模式,转换意义建构与互动的空间维度,重新挖掘仪式化传播的内在潜能,以实现从“共看”到“参与、共在”的新型文化广场的建构,缔造新技术语境下的集体文化新景观。  相似文献   

9.
姚洁 《青年记者》2020,(8):43-44
近年来,对于沉浸式传播的关注重新引起了人们对“身体与技术”这一问题的讨论。笔者以沉浸式传播中受众身体的空间感知、以往经验感知和情感感知作为切入点,探讨在虚拟现实取代受众的真实身体经验后,受众的身体经验又会产生怎样的变化。身体感知与沉浸式传播的结构性关系“身体”一直是哲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基础问题①。哲学领域中对身体的探索集中在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0.
移动互联环境下,用户的数字阅读行为日益普遍,沉浸式互动体验传播也因此有了新的用武之地.沉浸式体验理论和沉浸式传播理论为沉浸式互动体验传播在数字阅读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沉浸式互动体验传播可以提升读者的阅读审美体验,增大读者对数字阅读产品的接受程度,强化作品的教育引导功能.然而,沉浸式传播技术的更新、传播形态与作品内容的契合、对读者阅读心理的满足才能保障数字阅读产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沉浸式新闻是让受众以第一人称视角体验新闻故事中真实情景的新闻生产形式。5G时代,通过技术实现的超高传播速度和更广域的连接,为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动力,也为沉浸式体验新闻的应用带来了更多可能。本文以中国青年报沉浸式体验新闻的探索与实践为例,从内容、制作、分发的流程上探讨沉浸式体验新闻带来的新闻报道模式转型及在新闻叙事上的创新,提出媒体不仅要将创意、技术和新闻推向一体化融合,还要坚持以人为本、内容为王,把握5G赋能的全新机遇,打好媒体融合发展的精品"持久战"。  相似文献   

12.
沉浸式视频是一种新兴的媒介传播形式,其在满足受众特定功能性需求的同时,也对媒介发展起着正反双向作用。本文从沉浸式视频的传播特征、社会功能出发,在肯定沉浸式视频这类新兴媒介内容在满足人们各类需求的同时,也要警惕媒介沉溺、现实社会距离拉大、虚拟社区阶层分化、内容生产异化等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田娇 《出版广角》2018,(1):71-72
VR视频的风靡将人们从传统的语言叙事转向视觉呈现,它所代表的视觉文化着重于人的感官,通过技术手段使人们沉浸在虚拟世界里,并创造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沉浸式传播.以沉浸式传播为主导的视觉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读图文化的升级,它会影响人们理性思维的能力,使人们沉浸在虚拟现实中,失去对真实世界的判断和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迎接党的二十大的重要作品,系列报道《解码十年》以客观、权威、多维度的数据及其变化为切入点,以数据的可视化呈现、沉浸式视听体验和故事化表达为手段,将宏观数据叙事与微观个体表达相结合,生动、立体地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十年巨变。  相似文献   

15.
1949年处于解放战争胜利的前夕,国民党在大陆的彻底失败已成定局,但国民党的力量在上海等一些城市依旧负隅顽抗,故而这一年的电影具有极强的政治功能,《乌鸦与麻雀》和《三毛流浪记》就是典型代表。这两部电影的空间表现都占据前景,前者的逼仄石库门、后者的外滩景观流动都将上海这座城市置于政治斗争的漩涡中,空间在影片中也具有了叙事的功能,同时在“空间转向”的背景下,空间生产权力的争夺、空间中社会关系的生产与流动,都在这两部电影中得到体现。本文拟通过城市性理论,分析两部电影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构形”、镜头下的空间叙事以及“空间转向”下上海城市空间在电影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31个省级综合档案馆网站进行调研,并对10个省级综合档案馆数字叙事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我国档案馆在进行脱贫攻坚档案数字叙事时虽有一定程度的突破,但仍存在重馆藏轻共享、重叙事轻互动、重规范轻主体、重时空轻情感的问题,针对目前脱贫攻坚档案数字叙事问题,提出基于用户需求,强化数字叙事水平;利用社交媒体,增强用户即时互动;丰富叙事内容,实现用户主体叙事;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沉浸式数字叙事。  相似文献   

17.
段鹏  张丁 《出版广角》2023,(7):11-15
随着作为媒介的虚拟现实逐渐浸入人民群众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打造优质的虚拟现实媒介叙事内容对于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媒介叙事体系至关重要。“中华礼赞:中华传统文化服饰VR城市巡展”项目通过“具身”这一概念连结虚拟现实媒介与中华传统文化服饰,在技术可控的前提下有效利用技术可供,实现虚拟现实媒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汇融合。同时,项目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多样性的传播方式,摸索出一条守正创新的文化传播之路。未来,以虚拟现实为代表的新兴传播媒介要在“四全媒体”的理念指导下,以多重复现力、沉浸式传播感知和高效互动等传播特性,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交流,打造出审美立意高、社会普及广、文化共识强、科技含量丰富的文化传播内容。  相似文献   

18.
巩晗  林渊 《新闻战线》2023,(4):71-73
直播连麦是一种多方连线、实时音视频互动的网络直播技术应用。人民日报新媒体在北京冬奥会连麦报道中,通过“直播连麦+新闻”模式构建了去中心化的语境,在脚本预设、话题流动、全程报道、重点突出等环节,让新闻生产与传播进入沉浸式的社交场景之中。直播连麦在未来热点事件、重大报道中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沈鲁  乔羽 《编辑之友》2023,(1):80-87
凭借知识内容的重组与改造,知识类短视频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知识的边界感,塑造出全新的知识领域与文化空间。通过挖掘和拓展人的主体需求,知识类短视频将知识与社交相互融合,嵌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场景内,激发了更广泛的社会连接。在全新的内容生产空间中,出现了知识文本形态祛魅化、知识传播秩序去中心化、叙事语态可视化的转向。同时,知识类短视频主要关注社会个体、社会互动与社会文化维度三方面的价值内涵,具体表现为促进知识普及、智慧共享与社会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鹏程 《档案管理》2023,(2):102-104
在信息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沉浸式档案策展已成为档案展览的重要方式和发展方向。而沉浸式档案策展的核心在于档案叙事化开发。本文基于叙事逻辑、叙事技术、叙事主体、叙事维度、叙事场景等叙事五要素,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和长三角红色档案珍品展为沉浸式档案策展的典型案例进行档案策展评析,并提出优化策略,以期通过叙事策略创新促进档案策展故事化、沉浸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