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燕 《浙江档案》2007,(3):56-59
清同治十一年七月初九(1872年),在上海黄埔港码头,30名身着蓝色长袍、酱色马褂,头戴黑色缎帽,脚登缎靴的孩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他们是清朝政府派出的第一批留学幼童。从清同治十一年起,清朝政府陆续派出了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开创了中国幼童官费留学的先河。而这次留学的发起人就是“第一中国留学生毕业于美国第一等大学”容闳先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容闳是近代美国图书馆第一位华人图书管理员,亲身经历过美国近代图书馆工作,并积极利用图书馆向美国传播中国文化;他与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启蒙者交往密切;他的留美幼童学生中有人涉及图书馆事业;他所开创的留学之风波及中国近代图书馆界.  相似文献   

3.
《中华新闻报》2月10日一版“新闻点评”专栏刊登岳平的文章,高度评价了《华商报》自去年9月全国再就业会议在北京召开后,在固定版面推出“下岗职工再就业,一天一个金点子”系列报道。其中有:无水洗车、粮油连锁店、长途话吧、手机加油站、加工水晶、皮鞋美容等几十个创业“金点子”。这些投资方案不仅有来自本地的读者,还有北京、上海、南京等读  相似文献   

4.
2021年是黄贻钧先生诞辰106周年,上海交响乐团于2020年11月举办了继承弘扬黄贻钧精神的第一期主题音乐党课.黄贻钧先生开创了诸多"第一":上海工部局乐队(上海交响乐团前身)第一批中国演奏员;从事电影、话剧音乐创作的第一代作曲家;新中国第一位职业交响乐指挥家;上海交响乐团第一任团长;第一位执棒苏联国家交响乐团、柏林爱乐乐团的华人指挥家等.他为中国音乐事业,特别是交响乐事业鞠躬尽瘁,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19世纪70年代初,清政府分批派遣120名幼童赴美留学,这是中国第一次官派留学运动,在中国留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者原稿被拐卖的三岁幼童回到父母怀抱8日晚7点50分,由长沙开往北京的2次特快列车缓缓靠稳在北京站6号站台。一位警察怀抱一小男孩刚下车,等候在站台上的一对年轻夫妇扑上去抱住孩子放声痛哭。在场的几位记者和群众也流下了眼泪。北京市朝阳公安分局经过半年时间侦破,终于在今晚将拐卖幼童的案犯徐成华押回北京,被拐卖的3岁男孩张志滔也由公安  相似文献   

7.
《幼童》简介:这群身穿缎袍,拖着长辫子的幼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因此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130年以前,这批幼童远涉重洋,被送到了太平洋彼  相似文献   

8.
清末留美幼童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本文通过对幼童留美期间的棒球活动进行分析,探讨美国棒球文化对幼童的影响及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为当前中西体育文化交流、比较和扬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一、20年的历程本书在1978年出第一版时,正值十年动乱刚刚结束。本书是以同济大学为主,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纺织工学院、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上海机械学院、上海铁道学院五所院校参加,由10位教师共同编写的。交稿后,又经七所院校12位教师认真审阅,作者根据审...  相似文献   

10.
昌泗同志不幸逝世,中国共产党失去了一位优秀党员,我国出版事业失去了一位忠诚战士,我们失去了一位值得尊敬的同志。 1947年夏秋间,我从浙东三五支队来到上海,参加新知书店工作,接谈的第一位同志就是昌泗同志。新中国诞生后,我们又在北京和上海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共事。1954年初,中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