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这是最后一次了,再扔的话,妈妈就不帮你捡了!”妈妈拿着玩具对2岁的楠楠说。楠楠只是笑,可是一拿到玩具就马上又把它扔掉。眼睁睁地看着玩具再次从眼前飞过,妈妈泄气了。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爸爸妈妈感到疑惑:为什么孩子这么喜欢扔东西,这么具有破坏性呢?其实,扔东西并不是一种破坏性行为,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下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1.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  相似文献   

2.
范丰梅 《家长》2013,(Z1):42-43
许多家长发现,孩子在学校里和在家里的表现截然不同,就像两个人,为什么会这样呢?九岁的小强是家里的"小霸王",想吃肯德基,无论家长多忙也必须带他去,否则就赌气不吃饭;想要什么玩具,家长就必须给买什么,要不就赖在地上不起来;想看哪个电视节目,手里拿着遥控器,谁的话也不听;想让他帮忙打扫打扫卫生,他嫌太  相似文献   

3.
●及时反馈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案例中的嘉嘉其实特别在意他人的评价,只要多点鼓励他就愿意去尝试.因此,家长要多关注嘉嘉在做事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多给予描述性的表扬和鼓励.比如嘉嘉拼军械拼插玩具遇到困难就退缩时,妈妈可以说:"这个玩具虽然有点难拼,但你能坚持搭建到这一步非常不错,妈妈为你点赞.""可以让妈妈看看你在哪个环节遇...  相似文献   

4.
俞群 《幼儿教育》2000,(12):35-35
家长的问题:我的孩子已满四岁了,各方面的发展都不错,尤其是口语表达,反应很快,讲起来振振有词,有时连大人也说不过他。比如,我们平时老教育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别人有困难时我们要帮助他。有一天吃完饭,碗筷太多,我请他帮忙收拾一下,他没有动,却反问我:“妈妈,你不是说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吗?”问得我哑口无言。而在他需要你帮忙时,比如收玩具,他会说:“妈  相似文献   

5.
“妈妈,我的玩具小汽车放哪儿了?您快帮我找找!”聪聪大声地喊着。过了一会儿,妈妈又听见聪聪在自言自语:“我的拼图呢?”妈妈心想,聪聪都快5岁了,还总是这样,做事情时一点儿条理都没有,以后可怎么办呢?为什么孩子做事没有条理呢?⒈对于四五岁的孩子来说,其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常常一件事没做完就又想着做另一件事了,做事情不能善始善终,显得没有条理。⒉孩子做事没有条理,不仅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而且和家长自身的行为也有直接关系。有的家长打开衣柜,总是找不着要换的衣服,有的家长把看完的报纸随手一丢。久而久之…  相似文献   

6.
儿子爱劳动     
不满两岁的儿子是家里最活跃的人,每天从早到晚不是玩玩具,就是看图书,忙个不停。他还特别愿意干家务活,边干边口中念念有词:“帮妈妈和面。”“帮奶奶拣菜。”“给太婆搬板凳儿。”尽管是越帮越忙乱,但我想儿子难得有这么强的劳动愿望,应该满足他。平时,只要是儿子感兴趣且是他力所能及的事情,我都尽量让他去做。如,让他把水果皮、冰棍纸、空烟盒等扔进垃圾桶里,吃饭时让他摆筷,上班时让他把包  相似文献   

7.
星期天我尽量让孩子"无所事事",除了帮忙家务外,原则上不催促他读书。有时孩子说无聊,我说这样才好,让脑袋、眼睛休息,说罢就赶他出家门,让他去踢球、到附近菜园子逛去。偶尔他拿起课外书来读,大部分的时间,玩玩具、画画,我边做事边陪孩子。看他玩玩具是一种享受——他玩着、盯着、试验各种可能性,把随手可得的各种东西做些改变,和玩具搭配变化着玩,专  相似文献   

8.
小华是一个十二12男孩,其家长来门诊反映他特别幼稚:十几岁了,还像个八九岁的孩子;只愿意跟七八岁的孩子玩,晚上非要和家长一起睡觉,过分地胆小、爱哭,说话办事像个小孩,无论大小事总喜欢问大人的主意。通过询问得知,在小华几个月大的时侯,他的父亲就因车祸去世了,妈妈生怕儿子受了委屈,于是百般疼爱,什么事情都不让他做。另外,小华的妈是个急性子,看到小华慢吞吞地做事,就抢过来帮他做了。比如像系鞋带,一直到现在都是妈妈帮小华系。  相似文献   

9.
不少家长起初是为了督促孩子学习,才陪着孩子写作业。时间长了,这些家长便发现:如果不陪他他就不做作业,不陪他他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坐不住。这些孩子已养成了很强的依赖性,这对孩子学习自觉性和自信心的养成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周末的晚上我去妹妹家,她7岁的儿子正噘着嘴面对墙抹眼泪,一问才知道是因为妈妈没空陪他写作业而怄气呢。我说:我陪你做行吗?孩子一听马上搬来凳子写起来。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他每做一道题都要问一声:“大姨,对不对?”他根本就不相信自己。我问他,你为什么非要妈妈陪才写作业呢?他说:“妈妈看着我做作业没错误,到学校能…  相似文献   

10.
范丰梅 《家长》2013,(2):42-43
九岁的小强是家里的“小霸王”,想吃肯德基,无论家长多忙也必须带他去,否则就赌气不吃饭;想要什么玩具,家长就必须给买什么,要不就赖在地上不起来;想看哪个电视节目,手里拿着遥控器,谁的话也不听;想让他帮忙打扫打扫卫生,  相似文献   

11.
自助与互助     
离园时,宁宁的妈妈请我帮忙管教她的孩子。问明原因才知道,每当妈妈请宁宁帮忙做事时,宁宁总是说:“老师说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宁宁请妈妈帮忙做事妈妈不肯时,宁宁就会说:“老师说了,要互相帮助!” 您认为应该怎样“管教”这个聪明的孩子呢?  相似文献   

12.
儿子很喜欢自己动手做玩具,但是碰到困难却很容易半途而废。因此,每次和儿子一起做玩具的过程,就是母子俩斗智斗勇的过程。有一次,我们做照相机需要剪硬纸板。儿子剪起来很费力,剪着剪着就撂挑子。他先来软的:“妈妈,你帮我一下,我剪得不齐。”我故意轻描淡写地说:“没关系,一会我帮着修一下。”他看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他气呼呼地把剪刀一放,宣布他不干了。我说:“那要不我们就不做了?”“不行,你给我做!”“我们可是说好一起做的!”我知道他是一个信守承诺的孩子。果然,他眼泪汪汪地又拿起剪刀了,一边剪一边“威胁”我:“妈妈,你太不…  相似文献   

13.
徐凡 《父母必读》2010,(12):123-123
Q 宝宝两岁三个月,他开始会选择特定的大人帮他做事,而且有点固执,脾气也特别的急躁。比如冲奶粉、洗澡,如果家里只有妈妈和爸爸的话,他一定会选择让妈妈去做这件事情。有时候妈妈就会跟他讲爸爸做也是一样的,但是他还是坚持让妈妈做。请问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4.
我儿子有许多塑料、发泡玩具,玩久了,上面沾满了污垢,应该洗一洗了。三岁的儿子看到我要洗玩具,就一定要和我一起洗。一想到这是培养孩子讲卫生、爱劳动品质的好机会,我便欣然同意,并帮儿子卷起了衣袖。儿子摆弄着小手,洗得非常认真,还一边洗一边不停地说:“小积木,你的身上这么脏,让我帮你洗一洗,干净了我再和你一起玩。”看到儿子这么有兴趣,我随即拿来几只小筐,要求儿子根据积木的颜色、形状分类放到小筐中去。平时,儿子老把蓝、绿颜色混淆,可今天却全都放对了。洗到后来,他似乎发现了什么,仰起小脸问:“妈妈,为什么有的积木在水的上  相似文献   

15.
一缕飘香 《家长》2014,(2):26-28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这么说:“玩具乱丢,多不好的习惯啊,你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否则,孩子听你责备,心里就会产生反感。  相似文献   

16.
“妈妈,给你钱。”九岁的儿子对我说,并扬了扬手中的钞票,“我没让你拿钱啊。”我一脸的困惑。这时孩子又对我说:“是楼下那位大哥哥给我的,他说是你叫他帮你拿钱的。”我预感到事情不妙,问儿子是怎么回事。儿子说,当时他正在隔壁房间玩,听到家里有动静,就跑回家想让所有邻居都  相似文献   

17.
一天,约翰觉得很无聊,就去了后院。布鲁斯哥哥,让我跟你一起擦碗柜吧!不,约翰,你还太小,擦不了。要不,你把这些旧刷子拿去扔掉吧!爸爸!我可以帮你割草吗?约翰!你还太小,不能使用割草机。你去把草地上的玩具捡起来,放回屋里去吧!小约翰把玩具送回屋里时,看到妈妈在炒菜。妈妈,让我帮你洗盘子吧!不,约翰,你太小了,还不能洗盘子。你的妹妹凯瑟琳正在哭,去哄哄她,让她笑吧!哈哈哈……约翰非常难过,眼里涌出了泪珠。没人需要我的帮助。能帮大人做事的约翰@楚楚 $饭团漫画工作室~~  相似文献   

18.
“我家辉辉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他就会把图画纸一张张撕破,甚至还大发脾气。“”儿子珉珉一遇到不会做的算术题就说‘我不会做’,非要爸爸帮他做不可。”今天请来聊天的这几位妈妈,她们的孩子都有过类似的情况“。挫折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我们建议不妨让孩子受点儿挫折。”她们这样说。  相似文献   

19.
很多孩子做事没耐性,要想帮助孩子改变这种不良习惯,不妨试试以下方法。●有意识地给孩子选购一些可变性强的玩具,如接插镶嵌的组合玩具、螺旋的组装玩具等。开始时引导孩子自己看图,后来可慢慢鼓励他自己创造。家长则通过积极肯定、展示他的作品等方式,让孩子体验成功的愉悦,使孩子愿意自己研究玩具的玩法。●引导孩子发现旧玩具的新玩法,如遥控汽车能从积木搭的路上走,从洞中穿过等,这样便促使孩子自己发现玩具的多种玩法。●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孩子做事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他自己克服困难,帮助他把事情做完,使他养成不轻易放弃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生充满着快乐、幸福,我也不例外。在儿子吵着要三个字的名字的时候,我给他添了一个字“怿”,表示快乐、欢喜的意思,因而名字叫陈怿楷,我希望他的日子踏实而快乐。很多时候我都会问儿子,妈妈为什么给你的名字添了“怿”呀,他马上就会说:“妈妈希望我开心、快乐。”反复地这样问,儿子对“怿”的意思已牢记在心。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儿子每次练琴、练字或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会不断地窥视我的脸。尽管我在旁说“;楷楷,没关系。你就这样很好,你很棒。”儿子也知道他做得很多,可我总感觉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让他担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