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六个方面对邓小平“不搞争论”的政策思想进行探析:一、“不搞争论”是坚信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二、“不搞争论”的目的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三、“不搞争论”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四、“不搞争论”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五、“不搞争论”但允许并提倡讨论;六、“不搞争论”但对各种有害思想必,须进行坚决斗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说:“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马克思主义历来都主张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不搞争论”的提法是否有悖于这一精神?我认为,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改革开放十四年的经验时,提出“不搞争论”的主张,前提是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全党全国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都已经很清楚了.而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全新的事业和实践,对于具体的做法、步骤等等,需要不断探索,不必急于争论,不要让无休止的争论延误了大好时机,还是让实践的结果来说话.这就是:不搞争论重实践,不搞争论搞试验,不搞争论争时间,不搞争论允许看.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提出不搞争论的主张,他说“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邓小平不搞争论的思想对加快我国经济发展起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邓小平同志不搞争论的思想,主要是指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战略相关的政策、实践问题上不搞争论。一是指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上不搞争论。首先是“改革开放政策不变,几十年不变,一直要讲到底。”因为“在这短短的十几年内,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使人民高兴,世界瞩目,这就足以证明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谁想变也变不了。”其次,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上不搞争论。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利用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技术和经验,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和现实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以下概括为“不搞争论”)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述,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仅就“不搞争论”的实践观问题谈谈我们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不争论”思想是针对执行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的,是为了集中时间搞改革开放,邓小平还有个“要争论”的思想,是针对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讲的,是为了保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我们不能把“要争论”用到“不争论”的问题上,也能把“不争论”用到“要争论”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说:“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实践已初步证明,“不争论”是邓小平同志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而创造性地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战略和策略意义的重大方针。这一方针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贏得了时间;为改革开放,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稳定的宽松的社会舆论环境和有利的国际环境;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了新鲜的经验;为在和平与发展时代,解决国家之间、政党之间关系问题提供了一条新思路。然而,人们对于“不争论”这一命题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存在着一些片面的认识,甚至是错误的观点。因而,具体地考察邓小平同志提出“不争论”命题的历史背景与主要目的,深入探究这一命题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的与现实的价值,廊清某些模糊认识或错误观点,对于全面而深刻地认识邓小平同志这一重大发明的创造性贡献,更好地贯彻“不搞争论”的方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真理愈辩愈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直以来是我们历练学术暨政策的方针与对策,关涉原则问题和实践中不同做法问题上的"争论"是理论与实践不断创新的动力之所在。邓小平的"不搞争论"不是反对一切意义上的"争论",而是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贻误时机、脱离实践的无谓争论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不搞争论"凸显的时代价值就是要通过改革发展自己,突破"非此即彼"的思维误区,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又好又快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聚焦当前创新兴皖、实现安徽崛起之宏图,更需要思想解放、"不搞争论"。  相似文献   

8.
主张不争论,只是邓小平外对一定条件而提出的一个创新观点,并非邓小平理论关于争论的全部观点,也不是在任何条件下对待争论的唯一态度。在以邓小平为实际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准备和主持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实践过程中,坚持邓小平理论关于争论的辩证法是;既不搞那些有害无益的争论,又要搞那些有益无害的争论。  相似文献   

9.
“作文的儿童”与“儿童的作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作文的儿童”——关注儿童的作文原态在“儿童”之前加上“作文”这一定语不是为了框定一个范畴,而是为了试图聚焦一种特殊的生命状态——“作文着的儿童”。1.童情的缺失——虚假化叶圣陶提出“: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作文要“感情真实”。但遗憾的是,小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非常严重,胡编乱造十分普遍,动辄就搞“五子登科”——推车子、抱孩子、领瞎子、捡票子、让位子。写“父母”不是选取“父母冒雨送伞”,就是选取“父母宁可穿破衣服也要给我买学习用品”;写“老师”的不是选取…  相似文献   

10.
《随园诗话》记载了一段有趣的争论。苏东坡批评孟浩然,认为孟诗不是不佳,可惜“作料”少。清初诗人施愚山不同意苏的看法,反嘲说苏东坡的诗不是不佳,只可惜“作料”多。  相似文献   

11.
《随园诗话》记载了一段有趣的争论。苏东坡批评孟浩然,认为孟诗不是不佳,可惜“作料”少。清初诗人施愚山不同意苏的看法,反嘲说苏东坡的诗不是不佳,只可  相似文献   

12.
在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对于带点的这个句子是不是反问句,在一部分同学中曾发生过争论:有的认为是反问句;有的认为不是反问句,因为它的末尾用的是“!”。  相似文献   

13.
自从嘉嘉上了幼儿园之后,就不像两三岁时那么乖了,越来越不听话,老是喜欢歪搞,不让他做的事他偏做,比如让他规规矩矩坐在自行车后座上,他偏“倒骑驴”,和我背对背坐着;给他新买的咖啡色外套怎么也不肯穿,说不是自己喜欢的颜色……我拿他还真没办法。请问我应该怎样对待孩子的“歪搞”呢?嘉嘉妈妈  相似文献   

14.
他不是在“搞”教育,而是在“做”教育。因为他追求的是一种真心和真情的投入,而不是一种功利的敷衍和奢求;他注重的是对教育内涵的诠释和用自己的智慧践行,而不是止于口头或形式上的夸张;他向往的是让学生和教师获得成长和发展的快乐,而不是让别人知道他干了多少,吃了多少辛苦……  相似文献   

15.
“不争论”是邓小平同志对待许多事情一个专项的发明,他认为争论坏我们的大事,有些事不宜争论,有些问题不必争论,时间不允许争论。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要争论”,我们存在可以“争论”的前提;当然这种争论是对话式的,我们要有所准备,感受“共同话题”;我们还将继续对话,因为对话让理论与思维融合,思想与实践靠近。对话是两个自主  相似文献   

16.
“以直报怨”、“直在其中”的“直”,留给了人们千年不休的争论。“以直报怨”的“直”,既不是“正直”,也不是“对等”的意思,而是不受礼法约束的“直性”的方式;“直在其中”中的“直”,既不是“正直”,也不是“对等”的意思,而是发乎内心率直的孝亲之理。孔子提倡“以直报怨”,反对“以德报怨”,同意“父子相隐,直在其中”,说明孔子的“直”论所标举的内涵,包含着他探寻社会治理良策的辩证思考。  相似文献   

17.
人们一谈到创造发明、科学家、发明家,往往给蒙上了一层“天才”的神秘面纱,以为他们能做到的,凡人“理所当然”地做不到。其实,他们决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也是从普通人的队伍中走出来的。普通人是完全可以搞创造发明的。古话说:“为学不进,只是不勇”。其实人人都有创造力,只要你不是白痴、不是神经病,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问题是看你有没有勇  相似文献   

18.
搞自由化的人为了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攻击我们所坚持的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而是“变形”的马克思主义。归纳起来,“变形论”主要有以下两种互相联系的论调。其一是说,“我们学的不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甚至不是列宁本人的著作”,而是“苏联  相似文献   

19.
期末考试,有一道写成语的题,有一些学生写了“机智勇敢”“努力学习”“意志坚强”等。阅卷时教师们对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认为这是成语,有的认为这不是成语。在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情况下,干脆“放宽政策”:像这些辨别不清的四字短语都算成语。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应试教育影响下语文教学死气沉沉的现象,突破点应是怎样才能使语文教学真正活起来.但“活”不是搞形式、耍花架子,不是全盘务“虚”,表面热闹,而是以“实而不死、活而不乱”为原则,抓住语文教学的实质,提高效率,讲究实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