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共历史上,“西安事变”前10年发生的一起由朱德与国民党高级将领16军军长范石生建立反蒋统一战线堪称一绝。她使遭到围剿的南昌起义军余部获得了喘息之机,又为“湘南暴动”起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重大作用。现依据中共汝城县委已解密的党史档案,披露其内幕。一、朱德秘密赴约途径濠头脱险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朱德、陈毅率起义军余部来到与汝城交界的江西崇义上堡练兵。11月2日,朱德给国民党16军军长去了一封长信,当月17日收到范石生的回信:“青城一别匆匆数载。胸怀救国救民大志,远渡重洋,寻求兴邦立国之道,而南昌一举,世…  相似文献   

2.
颜梅生 《湖北档案》2014,(10):37-39
惨烈的3年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阵亡人数超过18万人,损失了4位军级领导,7位师级干部和200多位团级指挥员。4位军级领导分别是67军军长李湘、50军代军长蔡正国、39军副军长吴国璋、23军副军长兼参谋长饶惠潭。  相似文献   

3.
商豫 《湖北档案》2011,(8):45-46
宋哲元原系西北军冯玉祥旧部,中原大战战败后被张学良收编。先任陆军东北边防军第三军军长,不久又改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军长。1935年,宋哲元任平津卫戍司令、河北省政府主席兼冀察绥靖公署主任等职。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前,华北日军阴谋利用宋哲元,煽动华北5省自治,使冀鲁晋察绥变成日伪自治区,以达到不战而统治华北的目...  相似文献   

4.
宋哲元原系西北军冯玉祥旧部,中原大战战败后被张学良收编.先任陆军东北边防军第三军军长,不久又改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 1935年,宋哲元任平津卫戍司令、河北省政府主席兼冀察绥靖公署主任等职.1935年至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华北日军阴谋利用宋哲元,煽动华北五省自治,使冀鲁晋察绥变成日伪自治区,以达到不战而统治...  相似文献   

5.
“西安事变”张、杨率部“兵谏”,逼蒋抗日,早已家喻户晓。然而,为配合这次行动,东北军51军军长兼甘肃省政府主席于学忠,还往西北重镇“金城”发动了震惊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兰州事变”,留下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黄樵松将军是原国民革命军第30军中将军长,是一位具有浓郁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的军人,在抗战中屡建功勋,成为抗日名将.解放战争开始后,他反对蒋介石的内战政策,一贯赞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他在山西太原前线酝酿率部起义时,因被"最忠实"的部下出卖而牺牲.黄樵松是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因阵前起义而牺牲的国民革命军唯一一名军长.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7.
颜梅生 《云南档案》2014,(11):23-26
<正>在历时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阵亡人数超过18万人,损失了4位军级领导,7位师级干部和200多位团级指战员。4位军级领导分别是67军军长李湘、50军副军长蔡正国、39军副军长吴国璋、23军副军长兼参谋长饶惠潭。67军军长李湘李湘,原名李湘林,又名李秀里,1914年2月生于江西省永新县泮中乡泮中村。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路上,李湘数次受伤。突破湘江时,腿部  相似文献   

8.
1991年,四川省文史研究馆从前驻粤滇军第二军军长范石生(字小泉、(?)泉)的后裔范伦先生处,发现了一批珍贵的文物资料。其中,有孙中山的亲笔信函5件、“大元帅令”2件、电报2件,特别重要的是:孙中山的这些佚文在目前搜集孙中山文稿最为齐全的中华书局1981—1986年陆续出版的《孙中山全集》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孙中山集外集》中,仅辑录有3件,且都有异文或只是部分辑录,另有6件未辑录。因此,这些佚文乃为国内外首次发现,对研究孙中山的思想、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953年7月 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在板门店停战协定签字仪式上签字;29日,彭总即到板门店前线秘密视察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6军的前沿阵地。这是彭总离开朝鲜之前最后一次到前线。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彭总视察板门店前线的具体活动情况至今仍鲜为人知。当年陪同彭总视察开城前线的第46军军长、原乌鲁木齐军区司令员萧全夫将军披露了当时的有关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0.
1947年3月中旬,胡宗南率领20余万精锐部队大举向延安进犯,目的是消灭我中央首脑机关和西北人民解放军。在进攻延安前,胡宗南曾向蒋介石许诺:三天拿下延安!3月14日,国民党各路大军开始行动,整编第29军军长刘戡率领3个师为左路军,由洛川,  相似文献   

11.
张伟 《新闻实践》2013,(7):46-46
有一次,指挥上甘岭战役的志愿军第15军军长秦基伟与困守上甘岭坑道阵地的部队通话时,刚说了一句:“转告坑道里的同志们,军党委和军首长都很惦念前面的同志……”电话员竟然毫不客气地打断了军长的话:“首长,拣要紧的说,先下命令吧!”秦基伟将军日后在回忆这件事时,神情凝重地说,战士们做得对啊,那时牺牲了很多通信兵,也很难保障电话长时间通畅,只能抢一句算一句.这个故事给人感触颇深,须知在那血与火的战场上,讲空话套话是要以战士的鲜血和生命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12.
谭延闿、程潜和唐生智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所进行的北伐战争中,分任北伐军中的三个军长。史传“无湘不成军”,北伐最初组建的八个军,湘军就占有三个,它们是谭延阎的第二军,程潜的第六军和唐生智的第八军。  相似文献   

13.
将士请缨抗日 黄河浪花唱响穹隆星幕 军长赴战捐躯 血色炮火染红天际晚霞 1936年3月31日夜,红二十八军军长刘志丹率部渡河东征。从黄河西岸的沙峁头,横渡急流险滩,在兴县罗峪口上岸。半月之间,红军宣传抗日,组织民众。建立起兴县苏维埃政权,歼灭阎锡山温玉如旅周森团。转战临县、方山,穿行离石、中阳,4月14日把阵地摆到三交鏊子屹塔山头。就在这高耸的吕梁山上,刘志丹军长指挥战斗,壮烈牺牲。身后是辽阔的天际,绚丽的晚霞。  相似文献   

14.
这两件史料,是1926年北伐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邓演达致二十军军长杨森的公函,记载了朱德同志曾兼代该军政治部主任,并指挥该军宣传队。现予公布,供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和朱德同志生平参考。  相似文献   

15.
1921年秋,吴佩孚曾经在百天之内将于学忠连升3级。1924年,吴佩孚授予于学忠将军府将军。1925年10月,吴佩孚二次再起,委任于学忠为第二十六师师长;翌年冬,吴佩孚任命于学忠为第九军军长兼荆襄警备司令。那时,于学忠只有36岁,军中于是昵称他为"小军长",不久,他又被任命为第八军军长,其部扩编为两个师。吴佩孚为何如此赏识信任于学忠?  相似文献   

16.
<正>国民党第60军原为云南的地方部队,军长曾泽生是云南永善人,他早年入滇军,曾就读于云南陆军讲武堂。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队,毕业后回到云南,长期在龙云部任职。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升任国民党第60军第184师师长和第60军军长。曾率部参加了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和赣北对日作战等战役。1945年8月,从云南蒙自、屏边地区率部赴越南接受  相似文献   

17.
谭延闿、程潜和唐生智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所进行的北伐战争中,分任北伐军中的三个军长.史传"无湘不成军",北伐最初组建的八个军,湘军就占有三个,它们是谭延闾的第二军,程潜的第六军和唐生智的第八军.  相似文献   

18.
(一) 奋斗日报是原国民党绥远省军政当局的机关报。它宣传报道绥远省当局的政策法令、国内外新闻,以及社会消息等。北平和平解放后,配合绥远当局革新起义,对绥远和平解放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奋斗日报的前身是国民党三十五军(当时军长是傅作义)一张油印的军队小报。它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太原失守、三十  相似文献   

19.
少华 《出版参考》2005,(5):21-22
左权(1905—1942),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选送到苏联,先后到莫斯科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历任闽西红军新十二军军长,红五军团十五军政委、军长兼政委,红一军团参谋长、代理军团长,八路军副参谋长、前方总部参谋长等职。1942年5月25日在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八路军总部转移时壮烈牺牲,年仅三十七岁。他是共和国三十六位军事家中学历最高的一位。  相似文献   

20.
管卫中 《档案》2014,(10):23-28
20多年前,我见过一幅被马步芳军杀害的红西路军将领的照片。一条长条凳上,并排放着三颗首级。首级肿胀变形,难以辨认。第一颗是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无疑议,中间的是红五军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可很长时间,人们弄不清第三颗首级究竟是谁。后经学者考察、亲人和战友辨认后确认,第三颗鼻翼宽阔,颧骨略高,是红九军军长孙玉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